「五一」小長假期間,在大家盡情享受悠閒假期時,各行各業仍有不少勞動者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用責任心和使命感收穫著勞動的快樂,用辛勤的勞動度過這個「五一」假期。
大眾日報記者跟隨濟南K109路公交車司機馬現岷,體驗假期最忙線路,馬現岷在給予乘客舒適乘車體驗的同時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測溫、檢查、掃碼一個不落。
「五一」假期的休閒時光享用美食是很多人的選擇。記者記錄了滕州市渝悅花田火鍋一店店長宋亮忙碌的一天,從早上備貨、店內消殺防疫、迎接客人、後廚外賣備餐到客人結帳,宋亮都是一絲不苟。「疫情讓我更加珍惜這份工作。」宋亮說。
公交司機馬現岷:單程30多站,測溫、檢查、掃碼一個不拉
5月2日早8點40分,馬現岷駕駛著K109路公交車,從濟南西站公交樞紐出車,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行駛在這條已不能再熟悉的路上,他開始為即將到來的4圈路線盤算著。別看K109路平日不算擁擠,可一到節假日,這條線路就會成為省城人流量最大的旅遊線之一。
如何在客流增長的情況下仍能讓公眾安心選擇公交出行?這個特殊的「五一」假期,濟南公交公司駕駛員馬現岷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K109路公交從濟南西站出發,途經萬達廣場、泉城廣場、趵突泉、大明湖等商圈和景點,單程一共30多站。以往,一到節假日車上基本都是旅客,車上基本都是爆滿。」馬現岷告訴記者。
這個假期如何呢?記者隨車採訪。當車輛行駛到第4站時,記者看到車廂內已站了不少乘客。隨著室外氣溫逼近30℃,馬現岷打開車內空調,同時啟動通風系統並將所有車窗預留縫隙,在給予乘客舒適乘車體驗的同時保證出行安全。
當車輛行駛至趵突泉景區周邊時,在站台等候上車的乘客越發多起來。馬現岷首先讓乘客有秩序排好隊,再逐個測量體溫、檢查佩戴口罩、掃碼登記。人雖然多了,但安全程序一步沒有放鬆。雖然乘客量較「五一」前增長明顯,但記者看到整個線路運行較為通暢,未出現擁堵。
中午11點,馬現岷完成一個來回的線路回到濟南西站。望著繁忙的車站、正在排隊候車的乘客,他禁不住和記者聊起更多假期故事。
今年春節假期,早已準備好迎接假日高峰的馬現岷,卻遇到了史上最冷清的工作日。他回憶,那時候一個來回下來,就拉四五個乘客,往日繁華的街巷變得空空蕩蕩。如今,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車上的人也慢慢多了起來。
「乘客一上車,看到我們的防控措施是到位的,駕駛員的把關是嚴格的,自然會培養出對公交出行的信任感。」馬現岷認為,車輛和駕駛員自身的防疫措施是給予乘客信心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五一」期間,濟南公交將繼續實行70%載客率駕駛,即乘客一旦到達滿載率的70%,將不再繼續上客。此外行駛過程中車輛將全程開窗通風,定期對車輛消毒以及重點位置著重消毒。同時,駕駛員將更加注重疫情防控規範,對乘客實行嚴格的體溫測量、口罩佩戴檢查,每名乘客上車必須掃碼登記,做到行程可追蹤。
今年2月開始,馬現岷作為帶頭人參與到了分流濟南西站乘客的工作中去,每天負責運送下了高鐵的乘客。在全民居家的日子裡,他每天早出晚歸,直到有一天1歲多的小兒子突發高燒,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雖然後來確定兒子只是普通感冒,但馬現岷為了家人安全,此後開始了分房分餐的「分居」生活,面對孩子的一句「抱抱」,他也只能狠心拒絕。
又是一年「五一」值守,馬現岷早已習以為常,但他許諾兒子出遊的計劃再次落空。疫情尚未結束,面對未知的風險,家人對他的工作也難免隱隱擔憂。
但就像他說的,有些工作總要有人去做,有些「冒險」的事也總要有人沖在前面,「我是共產黨員,是星級駕駛員,這就是我的責任」。
火鍋店長宋亮:做了6年店長,這個假期最特別
5月1日清晨5點30分,天色已亮,滕州市渝悅花田火鍋一店店長宋亮已經戴上口罩、一次性橡膠手套,奔向奎文街農貿市場。
「今天是假期第一天,預計顧客要比平時多兩三成,我來備點走量大的乾貨和蔬菜。」
在一家門面較大的乾貨批發店,宋亮彎腰抓起幾隻干制竹蓀查看色澤,並下拉口罩聞了聞氣味。最後,他挑選了豆油皮、寬粉、油菜等十餘種食材,每選定一家供貨商,他都要細緻地查看相關經營許可和經營人員的健康證。
一場疫情讓公眾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宋亮告訴記者,渝悅花田火鍋是連鎖火鍋品牌,在滕州開設多家分店,顧客群體龐大,不僅要加強食材來源的把控,店內防疫也是關鍵。9點左右,宋亮回到門店,6名服務員和7名後廚人員已經全部到崗:3名服務員將拖布放入按一定比例兌制的消毒水中,瀝乾擦地;2名服務員拿著裝有消毒液的噴壺,邊噴洒邊擦拭桌椅……據了解,門店從3月18日恢復堂食後,如此的消殺防疫工作一天3遍從未間斷。
11點左右,店裡迎來了第一撥客人,宋亮面帶微笑,手拿測溫儀,為進店顧客挨個量體溫。「歡迎光臨,特殊時期,麻煩大家出示電子健康通行碼。」宋亮還不忘叮囑接引的服務員,「注意防控,一定要隔開座位安排就坐。」截至12點10分,33張餐桌已經坐下13桌客人。
除了要監督堂食服務,宋亮還要關注後廚外賣備餐。他們從2月10日開始經營外賣,平均一天接十幾單,一度成為經營支柱。「隨著疫情緩解和堂食恢復,最近半個月外賣數量持續下降,上午僅接了5單。」宋亮說。廚師長賀棟負責外賣備餐,他頭戴網帽,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食材用一次性餐盒打包裝好,放入帶有冰塊的外賣送餐箱中,最後宋亮拿起桌上的消毒劑朝著箱體噴洒幾下。「疫情還未過去,防護還是要做好。」
添水、送水果、結帳……宋亮不停地忙碌著。記者看到,雖然室內空調開至23℃,但宋亮的額頭止不住地流汗。「之前我只顧好自己的工作,根本不操心其他事務。」宋亮說,而現在他開始為門店經營和拓客出謀劃策。「復工前我帶頭搞了一個引流活動,僅需2元就能買一盤暢銷牛肉,目前已售出1400餘張兌換券;針對春遊的人群推出春季郊遊套餐,配有便攜卡磁爐,也起到了不錯的宣傳和銷售成果。」宋亮自豪地說,復工以來,門店營業收入和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長8%左右。「隨著疫情的結束,生意會越來越好。」宋亮信心百倍。
晚上10點20分,宋亮送走最後一撥客人。這一天,門店接待了58桌堂食,營業收入接近10000元。
服務員陸續離開門店,宋亮檢查完後廚和電路設施後關閉店門。當了6年店長,宋亮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只有店裡生意紅火,我們收入才能更加穩定。疫情讓我更加珍惜和熱愛這份工作。」
(大眾日報記者 徐超超 黃露玲 整理報道 策劃 婁和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3nQ13EBfwtFQPkd2R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