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武漢今天解封,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必須打卡

2020-04-08     琰棱

今天是4月8日,經過兩個多月的抗疫,武漢將會正式解封。這個因為生了一場病而被暫時隔離的城市,重啟了。

而我則從圖庫里,翻出來了之前的武漢之行。

作為湖北的省會城市,很多人對武漢的印象都是「九省通衢」。

的確,武漢是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加之依靠長江,特殊的位置、便捷的交通使得武漢成為了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也因為這次的疫情爆發在武漢,封城實屬是不得已的舉措。

然而,很少人知道,武漢也是一座真正的歷史之城、文化之城、美食之城。

武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1954年,武漢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是整個歷史界和文化界的轟動性事件,這是中國極少數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對現今有非常大的研究意義。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這一段的故事,更可謂精彩紛呈。

先是周昭王率大軍南征楚國,結果幾次折戟而歸;後來楚莊王問鼎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再然後,西楚霸王項羽火燒阿房宮,自刎烏江邊……直到今天,你還能在武漢發現很多楚文化的影子。

至於美食,僅僅儀式感滿滿的「過早」,武漢人就能拿出數十樣小吃:三鮮豆皮、熱乾麵、湯包、燒麥、面窩……你真的不得不敬佩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可人兒,他們對生活的愜意追求達到了極致。

這種平凡的煙火氣,是其他很多城市遍尋不到的。

人說以小見大,今天我只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就能讓你們感受到武漢的氣質——黃鶴樓。

幾乎不需要多介紹,古詩文已經寫得夠多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座武漢的地標性建築,因為曾經承載過太多人的悲歡離合,而顯得格外厚重。詩意凝集而成的靈魂,即使過去千年,依然在歷史的某一頁低吟淺唱。

發現沒有,與黃鶴樓齊名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嶽陽的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象徵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文化、藝術和傳統。無數文人墨客,為它們寫下了傳頌的詩篇。

按說,建築不過是死物,何以能夠勾起這麼多人的情緒,滋養出綿綿不絕的佳作呢?

我想,這個答案,要等你親自站在黃鶴樓之上才能明了。

其實,最早的時候,黃鶴樓也並沒什麼特別。

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黃鶴樓興建起來,那時它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戰爭時期,只要樓夠高、看得夠遠,足夠堅固,也就罷了。

一直到唐時,黃鶴樓初具規模,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遇到崔顥,幾句大開大合、寫盡人生的詩句,才使得黃鶴樓真正聲名大噪。後來,即使是詩仙李太白,也沒能逃過黃鶴樓的勝境,貢獻了傳唱至今的經典。

可惜的是,之後戰火紛紛,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最後一座黃鶴樓,毀於光緒十年,遺址上只剩下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1957年,武漢修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選址在了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也更雄偉。

第一次踏上黃鶴樓,會有一種歷史與現實交錯的感覺。明明這座樓並不是當年詩人們寄託情感的那一座,卻依然讓人感到,空氣中流動著複雜的思緒。

從山腳一路上來,爽朗的天氣讓人心胸都開闊起來。

一座巨大的千年吉祥鍾,撞入眼帘。這座鐘1999年12月31日落成,2000年1月1日第一次敲響。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

在周圍綠樹的掩映下,大鐘顯得越發古樸、莊重。

穿過吉祥鍾,後面就是黃鶴樓。

整座黃鶴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

樓體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遠遠看著就像是一隻只黃鶴振翅欲飛,十分壯觀。屋面則是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遠處,是宛如長龍一般橫跨長江的大橋。這座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主橋全長1156米;上層橋面為城市主幹道;下層為雙線鐵軌,十分神奇。

武漢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誌性建築之一,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的美譽。

好像不論什麼時候遠眺大橋,都是車流滾滾的景象。大橋溝通了城市,也成為了城市裡一道瑰麗的風景線。

走入樓內,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白雲黃鶴」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雖然是陶瓷,但畫面的細節、色彩,絕對做到了極致,簡直讓人嘆為觀止。翻卷的白雲之上,一隻黃鶴展翅飛翔,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一層四周陳列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影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複製品。一一看來,深深為前人們的智慧而感動。

二至五層的大廳有不同的主題,所以在布局、裝飾、陳列上各有特色。

走到外走廊,極目遠眺。面前江水滔滔、白雲朵朵、綠樹萋萋,恣意壯觀的景象,讓人心生感慨。此時此景,便是俯仰宇宙、思接千古。難怪那時的詩人,能對著黃鶴樓一泄胸中憤懣不平,起筆就能寫盡人生。

在武漢摩登、現代的城市中央,一塊覆蓋著綠色的土地生機勃勃。紅色的吉祥鍾尤為突出,再往後一點點,就是無盡的蒼穹。

京廣鐵路從樓旁穿過,不知坐火車從這裡走的人們,能不能看到黃鶴樓。

黃鶴樓旁,還有一處和岳飛有關的景點。

因為岳飛曾在黃鶴樓下的鄂州,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屯兵鎮守足足七年之久。一座岳飛亭,昂然屹立,足以寄託人們對民族英雄的追思與紀念。

一處小水池,圈起一汪碧水。水面澄澈無波,倒映著天空和朵朵白雲,好似一幅畫卷。水中幾座小假山,頗有點蘇州園林的感覺。

如果不是疫情,黃鶴樓一定是人潮擁擠。而今,應該被冷落了許久。好在,武漢挺過來了,黃鶴樓挺過來了。

等到疫情結束,一起再去一次黃鶴樓吧。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3eHW3EBnkjnB-0zN-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