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一台152年前製造、國內極其罕見的老「插床」,在離家近50年後,日前從三明工具機廠回歸馬尾造船廠舊址。
這台「插床」的境遇可謂「顛沛流離」:它曾經歷了中法馬江海戰的劫難;近代戰亂中有幸未被變賣,保留在造船廠中;抗戰期間,馬尾造船廠是日軍轟炸的重點目標,它隨眾多設備被轉移到了大後方——南平峽陽;抗戰勝利後,馬尾造船廠開始重建,這台「插床」曾回到馬尾造船廠,加入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大浪潮」;上世紀70年代,馬尾造船廠為支援福建機器製造廠建設,向其輸送了一批機器設備,其中包括這台「插床」;後來福建機器製造廠在三明沙縣開設三明工具機廠,至此它落戶到三明,這一待就是近50年。
與大多數閒置機器的命運相同,這台「插床」覆蓋了塵埃與蜘蛛網。唯一能表明它與眾不同身份的是鑄在身上的法語銘文:米盧斯杜科蒙1867。
今年10月3日,中國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韓青接到徵收老「插床」的任務後,便與同事們開始了為期27天的「徵收攻堅」。10月30日調運當天,韓青與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尾區文管辦相關負責人一同到三明工具機廠監督吊裝,如今設備已安放在馬尾造船廠舊址。
船政工業遺產保護涉及方方面面,現今已有船塢、船台,但它們是建築,「插床」是生產設備。
「目前在國內甚至東亞範圍內,如此老的『插床』也極其罕見。」海軍史專家陳悅說,這台機器可以說是原貌被保存下來,它的學名叫「直刨床」,在19世紀60年代是非常先進的機器,其頂上的鐵錘狀設計很科學。工具機每次切削會有向上的反作用力,後方鐵錘狀的東西就是用來抵消這一反作用力的,這個工業設計是19世紀60年代才出現的。下部的圓形轉盤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陳悅表示,這台「插床」有一個「姊妹」在日本橫須賀,造型相似,但那台是沖床,先進性不如這台直刨床。船政老「插床」的成功徵收,不僅豐富了船政文化的文物,對於工業遺產保護也能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福州新聞網-福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2dDRG4BMH2_cNUgSk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