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腺病毒引起的兒科病,發病急、傳染快、持續高熱39度以上

2019-07-23     健康160

本文由湖南省人民醫院 兒科 張先華主任醫師原創

腺病毒(ADV)為無包膜的雙鏈DNA病毒,是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較為常見的病原之一,1953年由Rowe等首次發現,並不是個新的病毒,因此不要過於恐慌。

腺病毒可以引發哪些疾病?

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膀胱炎、眼結膜炎、胃腸道疾病及腦炎等。

腺病毒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潛伏期末至發病急性期傳染性最強,因此如果接觸了腺病毒感染病人,需要觀察最長達21天。

腺病毒感染傳染源主要有:有臨床症狀的感染者和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者,因此,家中如有腺病毒感染者或者高度懷疑腺病毒感染者,應當及時居家隔離,同時做好手衛生及室內通風,防止交叉感染。

腺病毒感染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手接觸被腺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後,未經洗手而觸摸口、鼻或眼睛;

糞口傳播:接觸腺病毒感染者的糞便。

腺病毒肺炎最常發生於6個月至5歲,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其中患慢性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損者更易發生重症腺病毒感染。

毫無疑問,成人一樣的可以患腺病毒感染,只是發病率較兒童低很多。

腺病毒感染的常見表現

腺病毒感染通常起病急,病初常有39℃以上的高熱,高熱容易反覆,持續時間相對於普通感染較長,部分孩子可伴有咳嗽、喘息,少數孩子有結膜充血、扁桃體有分泌物(類似於化膿性扁桃體炎),部分患兒有腹瀉、嘔吐,甚至出現嚴重腹脹。

體格檢查肺部細濕囉音出現晚,也就是說,即便有肺部病變了,醫生聽診很可能聽不出來,因此如果咳嗽明顯,建議行肺部影像學檢查,喘息者可伴有哮鳴音。

重症腺病毒感染表現有哪些?

重症患兒高熱可持續2-4周,以高熱不退多見,也有不規則熱型,一些患兒最高體溫超過40℃,也有部分患兒熱退後又反覆高熱,病情急轉重症。

重症患兒一般情況差,面色蒼白或發灰,精神萎靡或者煩躁,容易激惹,呼吸困難多始於病後3-5天,呼吸增快或困難,口唇發紺,鼻翼扇動,三凹征明顯,心率增快,可有心音低鈍,肝臟腫大,意識障礙和肌張力增高,甚至抽搐。

重症腺病毒感染併發症有哪些?

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縱隔氣腫或皮下積氣;

胃腸功能障礙;

中毒性腦病或腦炎;

膿毒症;

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HLH);

閉塞性毛細支氣管炎等。

如何早期識別重症病例?

根據臨床特徵、影像學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早期識別或預測重症病例,一旦懷疑為重症,必須儘快就醫,可能要住院到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

臨床特徵:合併基礎疾病包括慢性心肺疾病、移植後或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神經發育障礙和肌肉病變等患兒;早產兒及小於3個月以下嬰幼兒;高熱3-5天以上,伴有精神萎靡、面色發灰、肝臟明顯腫大、低氧血症;持續喘息;雙肺密集濕性囉音和哮鳴音。

影像學表現:肺部陰影進展迅速,雙肺多灶實變;雙肺以細支氣管炎為主,伴或不伴肺不張;有大葉肺不張或氣腫。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明顯升高或降低,血小板下降,中度以下貧血,CRP和PCT明顯升高,白蛋白降低,鐵蛋白和乳酸脫氫酶明顯升高等。

腺病毒感染的治療原則和要點

輕度病人多呈自限性,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避免過度治療,如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進行支氣管鏡檢查等,但是仍然要密切觀察,注意風險。

重症患兒需掌握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支氣管鏡檢查、機械通氣等的應用指征和時機。

治療過程中應當密切評估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重症患兒治療關鍵:保持氣道通暢、適當氧療、抑制過度炎症反應、保護臟器功能、及時治療嗜血細胞綜合徵。

靜脈用丙種球蛋白(IVIG):可通過抑制和中和炎症因子,中和病毒,提高機體IgG功能等發揮作用,對於重症腺病毒肺炎,推薦1.0g/(kg·d),連用2天。

注意防治混合感染:腺病毒肺炎可以混合其他病毒、細菌、支原體、真菌感染等,混合感染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風險,更易導致後遺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_TkHmwBmyVoG_1Z80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