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個跟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近年來痛風患者越來越多,而夏季是痛風患者的一個「高危期」。你稍微對自己負點責,就應該花幾分鐘看看。
1、急性發作期
急性期用藥一般以消炎止痛為主,一般這類藥物有:
2、慢性期治療
在診斷痛風後,需要進行降尿酸治療,目前臨床中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等。
1、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治療痛風的特效藥,越早用療效越好,超過36小時療效明顯降低。
不良反應:
胃腸道症狀:嘔吐、腹瀉、腹痛及食欲不振,發生率高達80%。長期服用者可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或出血性胃腸炎。
骨髓抑制,如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下降等。
肝腎損害、肌溶解、脫髮等現象也可能出現。
2、 非甾體抗炎藥
常用的有消炎痛(吲哚美辛片)、扶他林、布洛芬,以及新型止痛藥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和塞來昔布等。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腎損害(血尿、血肌酐升高等)
凝血障礙
過敏反應(蕁麻疹和哮喘最為常見)
水楊酸反應(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
3、糖皮質激素
不建議首選,只有當上述兩類藥品無效或腎功能不好時選用。使用時可選用潑尼松或甲潑尼松等中效激素。該藥撤藥後易發生反彈,不宜長期使用。
不良反應:
短期可導致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等胃腸道反應;
長期可導致向心性肥胖、感染、骨質疏鬆、糖尿病、胃潰瘍等。
4、別嘌醇
成人初次劑量 50 mg,每周可遞增 50~100 mg;常用劑量 200~400 mg; 嚴重痛風者每日可用至 600 mg。維持量成人每次 100~200 mg。
如腎小球濾過率每分鐘<60 mL/min 時,別嘌醇應減量,推薦劑量為 50~100 mg/d,腎小球濾過率每分鐘<15 mL/min 時禁用。
不良反應:
過敏。致皮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約為 2%~5%,可呈瘙癢性丘疹或蕁麻疹,也可為水皰性反應,嚴重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
胃腸道、皮疹、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等。
5、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的初始劑量20~40 mg/次。2周後血尿酸不達標者,可逐漸加量,最大劑量80 mg/天。腎小球濾過率每分鐘>30 mL/min以上的輕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無需調整劑量,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的重度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建議起始劑量為20mg,每日1次。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有肝功能損害、噁心和皮疹等。
6、苯溴馬隆
每次50mg,用藥1~3周檢查血清尿酸濃度,在後續治療中,每日50~100mg。
不良反應:
胃腸道反應;
眼結膜發炎,風團、斑疹、潮紅、瘙癢等皮膚過敏症;
尿意頻增感,短時間的陽痿;
細胞溶解性肝炎(急性發作,比較難以控制)。
7、碳酸氫鈉
鹼化尿液,預防腎結石,適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合併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風患者。
不良反應
胃腸道反應:因中和胃酸,用藥後出現脹氣、胃腸道不適等;
高血壓:鈉離子含量高,長期應用可能導致高血壓。
以上就是關於痛風用藥,不得不說的要點!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包括高齡、男性、肥胖、一級親屬中有痛風史、靜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合併代謝性疾病者;對於高危人群,我建議大家應進行篩查,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