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後
5歲的時候,我和幼兒園班上的一個小男孩兒玩得很好,有一天放學我們說好第二天周六讓他媽媽帶著他來我家找我,和我一起玩我們小區的新滑梯。
然而第二天我沒見到他,後來也再沒見過,老師說他得了病,被父母帶去北京治病。
11歲的時候,我和同桌約好了一起上一個初中,到了初中還坐同桌。
然而六年級最後一個學期開學時我沒見到他,他在QQ上跟我說他的父母換了城市工作,他轉學去外地了,說等我們長大一點就來找我。很多年過去了,我們再沒見過,也早就沒了聯繫。
15歲的時候,我喜歡班上一個女孩子,可還沒開始躥個兒的我在人群中太不耀眼了,因為自卑,我不敢告白。
然而等我高二下學期從平均海拔下游變成籃球場上最顯眼的「那個大個子」的時候,她早就在給別的男生遞水了。
20歲的時候,某次女朋友像往次一樣跟我說分手,我以為她只是鬧脾氣不會真的離開我,於是有些不耐煩和敷衍。
然而我的漠不關心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那次走得乾淨而利落,毫不留戀。而我現在在街上看到某些事物,都還會回憶起和她在一起的時候……
……
我們必須承認:沒有一個人,是可以陪我們一生的。他們都只是在特定的時間裡陪著我們的特定的人,可能哪天緣分盡了,我們和對方就因為各種原因不再見面了。
忘了我在哪裡看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
那段話大概內容是這樣說的:如果想減少生活中的遺憾,那麼就在和每一個人見面的時候,想像這就是自己和對方一生中最後一次見面了。
因為那樣的話,世上很多傷人的話、很多追悔莫及的事都不會發生。
這個世界上意外實在太多,我們預料不到誰何時會到來,也預料不到誰何時會離開。
在綜藝《圓桌派》里梁文道老師曾說過:「真的是過去心不可得,將來心不可得。就是說還沒有發生的事,如果我現在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而憂慮,這是不划算的。那麼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我也改變不了,如果我還在為它憂慮,同樣也是不划算的。」
沒錯,我們與其瞻前顧後在原地躊躇,想著「我以前怎麼怎麼」,嘴上說著「我以後是不是還有機會去做什麼什麼」或是「以後都有機會的」……
都不如當下去做。
如果:
「奶奶,我高三了也沒關係,只要學校有假,我就去陪你。」
「和我在一起吧,可能我現在還不夠優秀,但我想和你一起變優秀。」
「媽,這個假期我回家。告訴爸等著我回去陪他下棋。」
多麼好呀。
當下,就是最恰當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