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宋的冗官現象,探究宋代被貼上「積貧積弱」標籤的歷史由來

2020-01-08     尋菡探史

太祖趙匡胤

在我國歷史上,北宋的標籤一直都是「積貧積弱」,遠不及南宋的繁華和發達。這三者也一直是北宋王朝沉重的負擔,不僅造成了北宋時期官僚的機構臃腫和腐敗現象頻發,也造成了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從葉適所說:「自古濫官,未有如此之多」,就可以瞥見北宋「三冗局面」的嚴重性。我們這篇文章著重講一下北宋冗官現象下的社會影響。

一、 北宋冗官現象的產生

北宋冗官現象的產生,實際上要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說起,自從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為了怕同樣被人取而代之,宋太祖就採取了這一種分散官員權力的辦法,但主要的原因,還得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起:

1、 官員設置過於繁瑣,科舉取士數量過多

在上文也有提到過,宋太祖趙匡胤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採取了各種方式來分散官員權力,這其中就包括了將一個職務採用好幾個官員的辦法,所以這也是造成冗官的直接原因之一。

這種辦法雖能分散官員的權力,但也使得官員的考核制度,以及層級特別複雜,這就可以預見,官員的數量遠遠勝於前朝。北宋時期設中書、樞密和三司分管宰相之權,旗下還設有無數多的實職和虛職,這都是為了防止藩鎮割據局面的產生,這也就造成了一種這樣的局面,有的所謂「官員」,雖然有著頭銜,但卻無實際的權力,這也足可以體現北宋時期官職浪費的現象。清代的王士禛就曾在

《池北偶談》卷三「宋官制」中提到:「宋初至元豐以前, 官制最為繁猥, 六部九寺皆為空官, 特以寄祿秩、序班位, 而別以他官判職事。

宋朝軍隊

其次,最直接的原因就在於宋代科舉考試招生人數錄取數量非常大。比起唐代科舉考試的層層選取,宋代科舉考試的取士人數則擴大了將近十幾倍。就拿進士來說,唐朝時,每次科舉考試僅是及第的人不過只有二三十個人,而宋代由於宋太祖趙匡胤喜愛文官的傳統,每次進士錄取達到兩三百人,甚至高達五六百人。如此之多的進士及第,無處安放的「人才」,造成了北宋時期長期的「冗官」局面。

而造成北宋時期冗官問題的中心,就是宋代的一種特殊的蔭補制度。蔭補制度,實際上是指恩蔭補官、任子,也就是說官員和公主等可以湊請親屬補官等一種選官制度。在《宋朝典章制度》中就曾提及,宋代恩蔭補官的人數之龐大,據說每年由蔭補制度任官的人在五百人以上。北宋時期的統治者,為了能安撫官吏,為其中央集權服務,設置了更為龐大的蔭補制度來優待大臣,雖對鞏固中央皇權有著一定的好處,但這也是造成北宋時期官吏泛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此一來,各類繁瑣的官職,科舉制度的取士過多,以及恩蔭補官的人數,都成為了造成北宋時期冗官現象的直接原因。

2、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皇權而分散官員權力

要說造成這一冗官現象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央集權的需要。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加強皇權就是北宋時期各帝王的傳統,這一冗官現象就是皇權的極度集中下,造成的官僚權力極度分散下的產物。

科舉考試

首先,帝王的皇權要鞏固,想要不受到威脅,就需要拉攏各士人階層,讓其為中央服務。當時的士人階層除了走上官場這一條道路之外,並沒有更多晉升的空間,因此統治者如果能最大限度的將各士人吸納到官僚制度中,就能維護社會的穩定,也能換取士人階層更多的支持。當時的帝王之所以收納如此之多的官員,其實也就是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罷了。

在另一方面來說,在權力如此分散的條件下,各機構互相監督,互相制約就能對官僚體制實行嚴格的控制,從而使得很難產生威脅皇權的地方勢力了。所以說,統治階級為了實行更好的監督,確實需要如此之多的職務來保證其權力的集中。雖說最後反而造成了官吏貪污、結黨營私的局面,但其監督機制也其實也因此得到了提升。總的來說,維護中央集權,加強封建統治,避免封建割據的產生和宰相權力過大,加強皇權,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就是造成北宋時期冗官局面最根本的原因

二、 北宋冗官現象造成了「積貧積弱」的社會現象

綜合來看,北宋冗官局面給封建統治帶來了一定的穩固作用之外,也給北宋帶來了積貧積弱的消極影響。

1、起到維護社會統一和安定的作用

就其目的來看,北宋時期之所以造成一官分多人任職的局面,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和中央集權,從這一方面來看,這一制度確實達到了這一目的。在宋代以前的中央政權機構之中,宰相基本上擁有「事無不統」的巨大權力,宰相的權力太大,對中央政權就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宰相秦檜

而從宋太祖開始實行的分割權力制度,設「中書、樞密院、三司」來分散了宰相的權力,不僅有效的避免了宰相一人權力過大的現象,也吸納了許多士人為中央做事,完善的監督制度更加保證了除皇權之下的權力相互制約的局面,因而使得宋代的封建統治,比較穩固,宋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會也比較穩定和安定,基本上避免了一些封建割據和威脅皇權的因素產生。

所以說,北宋的「崇文抑武」,確實確立了一套比前朝更為嚴密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自然宋代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一直在提升。

2、官僚機構龐大臃腫而不能正常運行

比起冗官現象對維護中央集權所起的作用,其負面影響其實更加明顯一些。

在《宋史·食貨志》中便有記載:「承平既久, 戶口歲增。兵籍益廣, 吏員益眾。佛老外國, 耗蠹中土。縣官之費, 數倍於昔。百姓亦稍縱侈, 而上下始困於財矣!」

可見,北宋時期的冗官現象所造成的危害。

從官僚制度上來說,繁多的官職設置本就不妥,不僅加重了國庫的負擔,也使得各官僚的考核更加複雜,不說有許多隻任官職並不做實事的官員光領著俸祿,更有許多官員趁著繁多的編外機構,貪贓枉法,買官賣官局面興起,而且官吏相護,結黨營私,貪官污吏不斷增多,這又使得宋代的官僚機構越來越龐大臃腫。如此一來,惡性循環無法避免,最後官吏制度敗壞,慢慢也就造成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了。

宋朝官員

從工作效率上來說,龐大的官僚體制使得國家機器不能正常的運轉。一官多人任職的特點,使得職責不明是常事,官員之間相互推脫也無法避免。這就使得公務長期積壓,工作效率極低。更嚴重的是,這種官僚體制下培養的是庸才,而不是人才,本來許多有才之士,都在這繁瑣的官僚制度中被淹沒,如范仲淹等人。不僅如此,這也會影響統治階級的運行。

3、造成國家積貧積弱的主要動因

國防這一方面來說,冗官也是造成國家積貧積弱局面的原因之一。上文中也曾提到,北宋時期,統治者偏愛文官,而不重視武官,由於文官數量繁多,那麼也造成了武官無權的局面,如若將帥無權,那麼保障國防的安全,也是十分困難的了。每次遇到戰事,皇帝都是臨時派將領,將與兵之間的默契無從談起,常有分歧,戰事失敗是經常發生的。再有,北宋時期統治者經常用文官來管軍,根本不能發揮士兵的力量,所以在軍事上北宋一直處於弱勢,從這一方面來講,只能用大量的金銀財產來免災。

由於冗官現象,大多數官員的高額俸祿以及特權,再有貪官污吏的盛行,使得北宋時期積弱難返,各階級的矛盾也就不斷的深化了。北宋時期官員的俸祿數量是十分驚人的,俸祿制度也十分複雜,包括正俸(錢)、祿粟(米)、職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給卷(差旅費)、廚料、薪炭等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目,而且大部分都是用銀錢支付的。從這方面來看,光是各級官員的俸祿,就已經足夠造成國家財庫的虧空了。

從宋太祖開始,北宋時期的冗官現象一直沒有能得到改善,繁雜的官僚制度、過多的官員俸祿、不斷的向外進貢財務,這些財政壓力都壓在百姓身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社會也缺乏了因有的活力,造成了國家嚴重的積貧積弱的局面。西夏頻繁來犯,北宋也只能每次都用納貢來求和。北宋被金國所滅的結局,也與這冗官局面也有著一定的聯繫。

宋遼

四、總結

雖說冗官現象,在中國各朝代中並不少見,但是北宋時期,卻是其冗官現象最為嚴重的一個朝代。要說這冗官現象產生的原因,其根本也就是為了維護中央集權,但是最後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無法挽回和無法彌補的。因為所有的冗官、冗兵帶來的沉重壓力,最終都要農民階級來承擔,作為封建社會最大的社會群體,內部矛盾被如此激化後所造成的的後果不堪設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因為冗官、冗兵長期的不能解決,直接成為了宋朝覆滅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宋朝典章制度》

2、《宋史·食貨志》

3、《池北偶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H0Ah28BMH2_cNUgVX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