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寒假」結束 復學了,請收好這份「心理疫苗」

2020-04-20     麗水日報

因為疫情,學生們度過了一個超過十周的「超長寒假」,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線上教學」。近日,中小學校陸續進入「開學季」。

孩子們雖想快點見到久違的小夥伴,但好像習慣了在家的悠閒、少管束;家長們雖已疲於帶娃,但對尚未平息的疫情仍有所擔憂……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心理專家宋清海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困擾,提供以下建議。

從知識和認知層面做好調控第一步

一、學習科學的防控知識,積極配合學校的防控工作。科學的知識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風險,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焦慮和恐懼情緒。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辨識科學與謠言,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示範。

二、提前進行復學的預演。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並預期學校上課、課間、體育課等不同情景下的注意事項,幫助孩子提前進行認知準備。復學不代表疫情危險完全解除,但也沒必要過分緊張,家長與孩子一起科學應對,並提醒孩子在復學後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提高危機應對能力。

從情緒和心理層面做好調控第二步

一、正確看待「不良」情緒。超長假期綜合症引發的懈怠、學習效率低下可能會使你頻頻感到焦慮和煩躁。請給自己多一些適應的時間,積極調整狀態,生活很快就會重回正軌。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父母來關注到孩子的情緒波動,不過分批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轉化為調整的動力。

二、調整自身狀態,適應學習節奏。從假期到開學,環境和自我要求往往有著巨大的不同,焦慮也就在所難免。不妨在正式開學前,簡單列出本學期學習計劃,試著循序漸進,從簡單、輕鬆的計劃入手,慢慢進入學習狀態。適應之後再逐漸增加難度,增強自己的學習成就感,找回學校學習節奏。對於小學甚至初中的學生,家長如能給以適當的指導,效果往往更佳。這裡也要給家長提個醒:成人在復工期都有不適應,何況孩子?此時應以鼓勵為主,寬容孩子的犯錯和小懈怠,給他們足夠的調整時間。

從行為和舉止層面做好調控第三步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飯前便後洗手,均衡營養,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此外,出門還是要記得佩戴口罩。學習自我檢測,如發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二、加強鍛鍊,增強抵抗力。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建議適度運動,以中低強度為主,身體微微出汗為宜,運動後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有利於增強體質。

在學校生活中,如發現自己有焦慮的情緒產生,還可以自己做手指操、拍打百會穴、腹式深呼吸等一些舒緩情緒行之有效方法來緩解。要是還是無法自我調節,且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和學習,請前往專科醫院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EWPlnEBfwtFQPkd8t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