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民眾展示出更高自律性

2020-04-16     歐洲時報

圖為3月23日,工人在位於武漢的東風本田總裝生產線上工作。(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歐洲時報白劼4月16日編譯】中國正在重新起航,德國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西倫近日接受德國《焦點周刊》採訪,談到了中國恢復經濟以及防控疫情等問題。

重點應關注疫情對經濟影響是否存在長期性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及西方經濟帶來的影響,西倫表示,重要的是判斷疫情會造成短期還是長期的威脅,是否會導致結構性失業。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的車輪更像是短暫地停了下來。人們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像以前一樣工作。西倫認為,中國及時地採取了救助措施,使國家快速向正常狀態回傳,這個運轉過程快於歐洲。此外,對於中國的消費問題,西倫也並不擔憂。

談到疫情對西方經濟的影響,他希望封城時間不要太長。疫情結束時,西方政界必須能夠把小型服務行業從危機中拯救出來,不能使之破產,否則就會導致長期危機,使整體經濟損失加劇。

經濟數據向好 中國供應鏈並未出問題

西倫認為,中國很多行業顯示出了向好的數據,呈現了明顯的上漲趨勢:從移動通訊運營商到交通通勤密度,從出行旅遊到貨物運輸,從購買礦產資源到鋼鐵生產以及煤炭消耗。

報道認為,起初西方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表示出一種很傲慢的態度,認為這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與西方無關,現在看來這是無稽之談。此外,中國整體上控制住了疫情局勢。西倫補充道,疫情局面的控制,除了中國政府的措施之外,也與中國民眾展現出更高的自律性有關。

談到供應鏈問題,西倫表示,幾周前中國還沒有船舶出海,但現在陸續有船舶啟航,雖然少於平時,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供應鏈出了問題。這是因為很多西方企業仍然處於停工狀態,它們的訂單減少,自然從中國啟航的船舶就減少。

中國醫藥更重注實踐

報道表示,中國早已躋身創新國家的行業。當被問及中國向西方市場提供抗擊新冠肺炎疫苗的機會有多大時,西倫表示,中國現在已躋身到國際藥品市場的競爭之中,不應輕視中國醫學。中國在研發一款藥品時更加注重經驗層面。因此中國也會比西方更快地上市藥品,並在實際中繼續研究,也會更快地得到結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7JQgnEBrZ4kL1Vivxr3.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