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北口大橋北錨碇主體結構完工
9月3日,甌江北口大橋建設迎來新進展,最大開挖深度相當於25層樓的北錨碇主體結構全部完工。
甌江北口大橋北錨碇為重力式錨碇,是大橋五大基礎結構之一,由錨塊、散索鞍支墩及基礎、系梁、前錨室等組成,錨體尺寸為41米×67米×41.8米,下部結構採用明挖擴大基礎,最大開挖深度約70米,相當於一座25層的高樓,建成後可發揮秤砣壓「千斤」的作用,與南錨碇一同承載大橋主纜的拉力。
甌江北口大橋在建設中堅持自主創新,推動各個項目穩步進行。如採用圓盤定位法,提高了索導管安裝定位的速度,降低工人高空作業的風險;四角螺栓精調定位法的使用,有效解決了錨墊片安裝定位難的問題,使得安裝精度達到千分級。
作為寧波至東莞國家高速公路和國道G228線兩大項目共線跨越甌江的控制性工程,甌江北口大橋的建設對於完善國家公路,提高東部沿海公路運輸大通道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大橋建成後,甌江北岸的市民過江至龍灣國際機場,將從過去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15分鐘。(來源:溫州日報)
富龍西江特大橋動工 預計2022年底完工
9月4日,佛山第一橋——富龍西江特大橋舉行動工儀式。大橋通過金白線接入一環西拓北環段,終點往東接規劃中的季華路西延線,形成高明、三水與佛山中心城區的快速對接。
富龍西江特大橋主體跨度580米,建成後,將成為佛山最長的跨區大橋,即超越平勝大橋成為「佛山第一大橋」。(來源:佛山新聞網)
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首座跨高速公路特大橋連續梁合龍
9月4日,隨著中跨22.5立方混凝土澆築結束,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首座跨高速公路特大橋——渝湘雙線特大橋跨渝湘高速連續梁順利合龍。
地處重慶市巴南區境內的渝湘雙線特大橋,全長2166米,有跨長江支流花溪河、跨渝湘高速公路兩處連續梁施工,墩台64個、最高墩柱高達29米,是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重點工程。
渝湘雙線特大橋建設「連續梁跨度大、技術新、風險高」,大橋採用全封閉式掛籃架設方案、運用菱形掛籃懸臂灌築方法施工,降低了施工風險、縮短了建設工期。(來源:新華網 重慶頻道)
湖南青龍洲大橋北主塔封頂
近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澆築完畢,益陽市重點工程項目——青龍洲大橋北主塔順利封頂。
青龍洲大橋為自錨式懸索橋,全長1636米,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千米/小時。大橋主塔採用雙柱式框架結構,由基礎、塔座、塔柱和橫樑(上橫樑、下橫樑)組成。其中北主塔高84米,南主塔高88米。主塔施工採用翻模法施工工藝。
目前,青龍洲大橋建設正按預定計劃,穩步向前推進。大橋南主塔預計在9月中旬封頂,主橋鋼箱梁預計今年底完成合攏,大橋預計在2020年底建成通車。
青龍洲大橋為益陽市「十三五」規劃期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大橋的建成將是跨越資江兩岸、溝通益陽南北的便捷主幹交通快線。(來源:搜狐網 益陽交通頻道)
番禺光明大橋今日正式開通 700噸橋身可直升直降
9月6日,廣州市番禺區光明大橋正式開通。光明大橋是目前廣州市第一座、廣東省內第二座直升式開啟橋,還是廣東省內最大跨徑、最大提升重量的開啟橋。光明大橋的開通,將加強市橋河兩岸交通聯繫,緩解市橋城區擁堵,改善市民出行環境,是一座「民心橋、連心橋」。
光明大橋全長約116米,其中橋樑全長98.6米,橋寬24米,採用雙向4車道,兩側各設4米人行道,橋樑直接與兩側堤岸連接。
其承重按照橋樑一級等級設計,鋼橋面鋪裝在番禺區首次採用超薄高韌GT-10瀝青混合料結構層,其厚度僅5厘米。開啟結構為了與橋位處彎曲的河流現狀相適應,採用了獨特的斜向布置,在國內開啟橋中也是首創。
該項目列入當年政府重點工作,於2017年3月動工,2019年6月完成土建工程,8月底完成起重設備安裝。(來源:搜狐網 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