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核工程:「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816地下核工程的軍工洞體位於涪陵區,
相鄰烏江,
背靠武陵山,
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
7012工程:研發海軍艦船裝備
位於南川區西城街道安坪社區的三線遺址7012工程,
原屬機密軍工企業,
是20世紀60年代由原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統一撰編的一個工程建設項目的代碼序號,也是第七研究院給其下屬單位十一研究所後方建設的工程。
雙溪機械廠:深山裡的大炮總裝廠
三線企業雙溪機械廠舊址,
位於綦江區張家壩,
石龍溪和雙溪河交匯的山谷中。
抗戰時期,
由廣西內遷至重慶的原第四十兵工廠就曾在張家壩的山洞中造過子彈。
1965年3月雙溪廠在此開建時,
這裡還有一些第四十兵工廠廢棄的房屋。
紅山鑄造廠:為高射火炮配套
紅山鑄造廠位於南平鎮紅山村向家溝,
始建於1966年,
1970年7月1日正式投產,
是承擔高射火炮配套生產的軍工企業。
第一兵工廠 :「世界第一地下兵工遺址」
抗戰時期,
全國三分之二的兵工廠內遷至大後方重慶,
第一兵工廠便是其中一個。
第一兵工廠前身為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
原生產「漢陽造」步槍。
1938年6月,漢陽兵工廠先遷至湖南辰溪,
1939年9月再度內遷至重慶的謝家灣。
四鋼廠:變身影視劇拍攝基地
重慶四鋼廠位於綦江區三江街道。
2009年,工廠全面停產,
昔日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消失,
但廠區仍然保存完好。
重慶四鋼廠始建於1937年,
由綦江土台鐵業巨戶吳舉宜,
聯合當地眾多鐵廠,
組建了東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
主要生產生鐵、飯鍋、鹽鍋等產品,暢銷全國,
享有「東源飯鍋,全國第一」的美譽。
嘉陵廠:家屬區記錄下曾經的輝煌
擁有140多年歷史的嘉陵廠,
造出了中國第一輛民用摩托,
生產的「嘉陵本田」摩托曾是家喻戶曉的品牌。
如今,沿江的大片廠房已經拆除,
拔地而起的高端樓盤,
與保留下來的家屬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特鋼廠:文創公園重現鋼鐵工業史
重慶特殊鋼廠坐落在沙坪壩區雙碑,
包含原24兵工廠、2307信箱廠,
曾被稱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
如今,特鋼廠老廠房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屬於優秀歷史建築。
三塊石發電廠:豐碑變換博物館
去年6月,涪江潼南航電樞紐工程下閘蓄水,
8月,第一台機組發電。
由於新建大壩蓄水將達到236.5米,
造成該工程上游的三塊石、
大岩洞電站整體報廢。
不過,在潼南人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三塊石發電廠,
生命並沒有就此終結,
它將作為運河旅遊特色小鎮的一部分,保留下來。
天府煤礦南井:老礦車述說興衰
天府煤礦南井又名磨心坡煤礦,
地處北碚東陽,
因四周青山環抱,
地形如一個磨心而得名。
這是一個因煤而興,
同時也因煤而衰的礦山小鎮。
磨心坡礦屬天府礦業集團,
為老國營煤礦,
開採歷史可以上溯到清代中期。
上世紀30年代,
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先生整合嘉陵江小三峽地區的煤礦和煤窯,
成立天府煤礦公司,
磨心坡礦從此成為天府煤礦的一部分,
後更名為天府煤礦南井。
虎溪電機廠:蘇式禮堂引人注目
虎溪電機廠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屬的唯一一家專業電機電器製造企業,
舊址在沙坪壩陳家橋,
原為為1952年建成的重慶炮校所在地,
後來炮校搬遷到南京,
這裡便成了虎溪電機廠的廠址。
西山煤礦:老礦場成拍照背景
參天古樹、林蔭古道、薄霧環繞,
這本身就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加上西山煤礦舊礦場,
讓墊江縣新民鎮大通村成為不少市民休閒玩耍的好去處。
中復·北倉(原重慶紡織倉庫)
上世紀90年代以前,重慶是擁有多家在全國都排得上名次的紡織大廠的城市。
重慶紡織倉庫建於1956年,其後一直是重慶紡織業的生產和物流要地。
隨著紡織行業的衰落,江北紡織倉庫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剩下一個空空蕩蕩的庫房。
北倉距離高樓林立的觀音橋商圈不遠,借著重慶興建文創區的浪潮,廢棄的北倉重新獲得了生機。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北城天街
鵝嶺二廠(原重慶印製二廠)
對於老一輩的重慶人來說,
印製二廠絕對聲名遠播。
這裡曾經是民國政府的制幣廠,
1950至1970年,重慶人使用的糧票、肉票、代金券等帶色的紙片兒,
也都是這裡生產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
曾是重慶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業彩印巨頭的印製二廠漸漸衰微,
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所幸,作為一處重要工業遺產,
經過長時間的沉寂後,
印製二廠正被改造為文創公園。
現在的二廠已經入駐了不少創意店鋪,
也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取景的地方。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鵝嶺正街
喵兒石創藝特區(原白貓日化廠)
相信路過江北區貓兒石地區的人,
目光都會被幾棟亮眼的紅色建築所吸引。
這就是喵兒石創藝特區。
喵兒石創藝特區的前身為上世紀70年代重慶著名的白貓日化老廠,
廠區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
風靡重慶的白貓、蜀秀、鵝牌洗滌用品都出自該廠。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建新西路
京渝國際文創園(原棉麻廠倉庫)
計劃經濟時代,
供銷社曾是城鄉流通的主渠道,
從種地用的種子、化肥到生活中用的煙酒糖醋茶,
人們都要憑票去那裡買。
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
曾經風光無限的供銷社似乎成為歷史的印記,
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去年10月,京渝文創產業園開園,
而這個地方,
原來就是重慶市供銷社棉麻公司灘子口倉庫。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灘子口正街
重慶S1938國際創客港(原重慶紅岩縫紉機廠)
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重慶人來說,
紅岩牌縫紉機具有特別的意義。
當時結婚講究「三轉一響」,
三轉之一就是縫紉機,
所以很多重慶人都有一段關於紅岩縫紉機的記憶,
或是外婆用紅岩縫紉機做過衣裳,
或是曾在紅岩縫紉機上寫過作業。
隨著時間推移,
曾經的縫紉機廠風華不再。
如今,老廠被喚醒,
搖身一變成為重慶S1938國際創客港,
毗鄰重慶大學及磁器口古鎮,
占地面積約92畝,
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
擁有沙濱路上最大的廣場,
這些優勢讓它成為重慶目前規模最大的創意產業園。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沙濱路磁器口旁
來源:重慶三十度北
【匯客廰旅行】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點擊「了解更多」升級你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