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還記得之前到處開講座的「女德班」嗎?
其中非常有名氣的「女德前輩」丁璇,說過的話還猶在耳邊:
「女人穿著暴露,招災、破財。」
「女人不經媒人介紹自嫁,是侮辱宗祖的大不敬行為。」
「女人被強姦屬於辱沒自家祖先。」
「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
……
後來,隨著丁璇遭到質疑和詬病,我以為,不會再有人願意花錢,聽這樣的洗腦言論。
沒想到,前腳剛趕走「女德班」,講師們就搖身一變,開始大談「男德」,大把撈錢。
比如,之前到處講《涵養女德,幸福人生》,被稱為「中華女德第一人」的劉芳,曾經訓誡女人:「女人對丈夫應該溫順如水。」
可能那些試著要「對丈夫溫順如水」的女人,回家發現不好使,把丈夫打了一頓吧。
劉芳女士只好轉頭教育男人,現場教男士們唱起了《不錯歌》:
「妻子不會錯,如果妻子錯,一定是我看錯。」
「如果不是我看錯,也一定是因為我的錯,才造成妻子的錯。」
一家叫做「致良知」的培訓機構,就是用這樣的課程,再加點愚忠愚孝的「偽國學」,成為一套新式「男德班」,吸引了大量企業高管和青少年學生。
-2-
在2019年,「致良知」有多火呢?
3月11日,他們辦了15天的學習班,學費每人一萬,收了大約500個學員;
3月26日,店長班,5天,3000元/人,又收了500人;
4月,骨幹班,10天,10000元/人,學員500人;
5月,最美家庭店長班,5天,3800元/人,學員512人;
7月,少年班,11天,10000元/人,人數500人左右;
10月28日,2019雁棲湖企業家論壇,7天,10000元/人,4000位企業家、中外學者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
除此之外,他們還開過3000人的青少年專場,還數萬人的線上課,收入不計其數,賺得盆滿缽盈。
據說,這幾場培訓,被不少企業列為「必修課」,不僅花錢讓員工去接受培訓,還要每天寫感悟,忙的不亦樂乎。
而學員成功與否的標準是:「當你完全相信老師講的內容,你就學成了。」
總之,如果你質疑老師,質疑領導,甚至質疑老婆,都說明你蠢,在自作聰明。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主見,無條件地服從,表達忠心,這樣生活才能幸福美滿。
我完全相信「致良知」的話——如果我身邊每個人都能放下主見,無條件服從,那我肯定能過得幸福,永遠不跟他們發生半句爭吵。
但幸福的是我,而不是那個放下主見的人。
-3-
我反對「女德班」,但也絕不會因為「男德班」盛行,而津津樂道。
因為任何試圖用性別來約束一個人的行為,都是性別歧視。
今年9月,媒體報道,成都一所小學校長,因為看不慣「女孩沒有女孩的樣子,男孩沒有男孩的樣子」,開設「男生女生課」。
課程內容是什麼呢?
教女生「打毛線」「織毛衣」,教男生「做飛機」「造火箭」「裝汽車」。
原來,在該校長看來,所謂女孩的樣子,就應該是安安靜靜坐著打毛衣,男孩的樣子,就應該豪氣沖天造火箭。
同樣,上海市第八中學,也推出所謂的「男生班」,理由是男生難以集中精力,成績普遍不如女生,產生了「男孩危機」。
為此他們請了更專業的老師,為男生建立一套細緻、人性化的教育系統,耐心培養培養男生的實踐能力。
一位從「男生班」畢業的男孩,激動地給記者看一張他在大學時的辯論賽照片。
記者看完之後很欣慰,專門誇讚:「他作為唯一一個男辯手,在一群女生中起立辯論,毫不怯場。」
看到這裡,我哭笑不得,已經分不清這些老師和校長,究竟是在歧視女生,還是在歧視男生?
-4-
性別是天生的,而人生是自己的。
人生的精彩之處,就在於沒有流水線式的固定模式,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盡情書寫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們才有了女科學家屠呦呦,有了女航天英雄劉洋,王亞平,有數不清的女院士,女狙擊手,和奮鬥在第一線的女勞動者。
我們也有了讓人念念不忘的張國榮哥哥,和塗著漂亮的口紅,一句OMG帶貨能力開掛的李佳琦。
一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為女孩叫屈,也為男孩叫屈。
難道女孩就只配打毛衣,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梳妝打扮,照顧他人方面,不能去造飛船,造火箭?
難道男孩就非得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滿臉胡茬,大老遠能聞到腳臭,才算有「男人味」?
難道女孩就應該從事服務行業,做別人的「賢內助」,就算成績普遍較好,也不適合去搞科研?
難道男孩就應該默認自己天生調皮,闖禍,缺乏注意力,需要格外地教導才能成人?
這是對女孩的歧視,也是對男孩的歧視。
無論「女德班」還是「男德班」,本質都是在剝奪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試圖從精神上控制他們。
它們不僅是PUA,還是收費的那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