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母親生日之際,《綜藝報》特別策劃「華誕70 我向祖國表白」。作為中華兒女,「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新時代影視工作者們,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祝福之意。文章、信件、詩歌、書法、短視頻、微信、簡訊——他們有的用親身經歷反映十八大以來國家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有的回顧過往見證新中國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有的動情講述國富民強大國與小家的中國故事,有的直抒胸臆揮毫潑墨紙短情長。
想說的話千千萬,想送的祝福萬萬千。萬語千言匯成一句:我愛你中國!
感恩時代 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 王中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對於一名企業家來說,我感恩這個時代,同時為能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化強國貢獻一份力量而倍感自豪。
祖國的蓬勃發展,為全體國人插上了夢想的翅膀,也成就了華誼兄弟的迅速崛起。1994年,我回國創業組建廣告公司,正好趕上了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華誼廣告公司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十大廣告公司之一。20世紀90年代末至千禧年初期,華誼兄弟在院線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的推動下及時轉型,1998年正式開啟了電影業務,成為中國最早一批成立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到2003年,電影製片行業對民營資本完全開放,民營影視公司的生產熱情被極大激發,中國電影的全年產量從2002年的100部急速上升。中國的電影市場空前熱鬧起來,影視公司在這一浪潮中獲得機會、抓住機遇,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創造了諸多屬於那個時代的深刻記憶。2009年,華誼兄弟作為「中國影視第一股」登陸A股創業板,資本的助力讓我們有了突破行業邊界限制的強大支撐,也讓我們有幸和行業優秀夥伴攜手推動中國影視行業進入「資本時代」快車道。資本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產業的繁榮,賦予了中國電影行業和影視公司實現轉型與穩定發展的良好機遇。
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華誼兄弟也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現實主義精神反映時代的歷史巨變。華誼兄弟創立至今,已經推出了百餘部電影作品,電影總票房逾200億元,其中許多作品成為國人共同的光影回憶。包括《可可西里》《唐山大地震》《集結號》《士兵突擊》等多部貼近時代脈搏、弘揚社會正氣的作品,深受各界好評,更有《有一天》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公益電影,旨在喚起全社會對特殊兒童群體的關注。
我一直慶幸,華誼兄弟趕上了對中國電影行業而言最好的時代,從2008年全年票房不足50億元,到2018年606億元,短短十年實現10餘倍增長,令全世界為之矚目的「中國速度」在電影產業一直延續。同時,電影行業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抓住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大好局面,乘勢而上,奮力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邁進。
作為華誼兄弟的企業創始人,我更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就在7月,籌備了一年半的華誼兄弟黨委終於正式成立了,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感到無比激動和驕傲,這標誌著企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也是華誼兄弟創立二十五年來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與此同時,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致敬電影行業發展,新華網、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影股份和華誼兄弟聯合主辦了以「壯闊七十年光影記憶」為主題的電影展映活動。我們將會走進企業、走進鄉村、走進高校、走進社區,超過3000場次的放映,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弘揚主流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創立至今,華誼兄弟一直都是影視行業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和引領者,也是黨和國家指引方向的踐行者和追隨者。
未來,我和華誼兄弟將繼續肩負起責任與使命,於黨和國家,堅守正確方向,推動行業發展,成為凝聚精神力量、建設文化強國的參與者;於萬千同胞,堅守產業良心,推出優秀作品,成為豐富文化生活、帶來感動與歡笑的創造者;於文娛行業,堅持對發展理念、價值導向、作品質量的關注和倡導,成為產業持續、健康、穩定、規範發展的建設者;於全體華誼人,永遠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成為「締造世界一流中國百年文娛企業」奮鬥目標的探索者、推動者和見證者,在海內外為廣大同胞及各國朋友「講好中國故事」,用優秀文化作品傳播悠久中華文明、展現當代中國美好生活,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