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管控措施升級,市民就醫購藥怎麼辦?市民產生的廢棄口罩是否妥善處置?疫情期間,兒童如何做好防護?2月7日,溫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九場)舉行,溫州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林曉江、溫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陳海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陳益平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六項舉措減少市民購藥不便
林曉江介紹,特殊時期特殊措施,對溫州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衛生健康部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疑似患者,在定點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患者無需出示社會保障市民卡,即可由醫保信息系統直接進行結算;升級慢性病藥品第三方配送服務,將開展第三方配送服務的醫療機構由原來限定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向有意願、有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延伸外,還進一步擴大病種範圍,配送藥品不受原慢性病病種限制;疫情防控期間,允許定點醫療機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高血壓、糖尿病等14種慢性患者,可執行3個月用藥量的「長處方」制度,減少病人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
除此,還允許參保人委託家屬或他人代為購藥;2020年1月20日到疫情結束期間,參保人員因治療需要在溫州市外就醫,未辦理轉診手續的,自動視為已辦理轉診手續;鼓勵定點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居民廢棄口罩定點統一收集
陳海帆介紹,目前,溫州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系統正常有序運行,全市每天產生的近5600噸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
為妥善處置居民產生的口罩,在溫州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以及各類公共場所周邊的醒目位置增設2600多個廢棄口罩收集容器,並粘貼「廢棄口罩專用」標識,實行袋裝化定點統一收集;對廢棄口罩收集容器實行隨運隨消殺,通過增設直運專線,實行專人專車、密閉運輸等方式,運往生活垃圾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實行日產日清;在各小區及居民樓粘貼相關告示,積極引導居民做好廢棄口罩的規範投放工作。
同時,通過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發放到位,環衛工人宿舍進行每日不少於2次的全面消殺,全力保障環衛工人日常作業和生活的安全。
兒童普通發熱莫驚慌
陳益平介紹,發熱是常見的非特異性症狀,兒童急性發熱感染有諸多原因,有可能是一般病毒細菌感染,如常見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等),消化道感染(嘔吐腹瀉腹痛等),尿路感染(尿頻尿急排尿哭鬧),顱內感染(頭痛嘔吐神軟思睡)等疾病,甚至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家長如何初步判斷?
陳益平建議,可通過觀察初步判斷病情輕重,三歲以上兒童體溫38.5度以下、精神狀態良好、活動如常等情況可以居家觀察,對症處理,口服退燒藥,多喝水,嚴密觀察體溫變化。有出現體溫2天以上不退、臉色蒼白、呼吸費力、精神萎靡、伴有嘔吐腹瀉等現象,需要及時就診。如難以判斷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雲門診」等專業途徑諮詢,再決定是否前往醫院就診。
另外,如有發熱有流行病學史者及時就診,父母應主動向醫師說明最近兩周的活動範圍,特別是居住社區有無確診病例,有無到過重點地區、有無明確的或可疑密切接觸史,千萬不能隱瞞病史。兒童一旦診斷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務必配合醫院隔離觀察和治療。
陳益平提醒,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一定要及時孩子的不衛生行為,引導孩子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家裡也要做到定期通風,一般每天要通風2到3次,每次大概20至30分鐘。疫情期間兒童嚴格居家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