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誤診,使得11歲的她雙下肢癱瘓;10年自學,23歲的她以總分第一考上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29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輪椅上的女博士"。她光榮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獲得頗多榮譽。她的事跡被寫入中小學德育教材,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報道。她就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侯晶晶。
侯晶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5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及《教育研究》等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100多萬字研究成果,曾獲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
11歲雙下肢癱瘓,自學考上南師大
1975年,侯晶晶出生在安徽省當塗縣。因為從小迷戀讀書寫字,4歲時便被父母送進小學。很快,侯晶晶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11歲時,一次誤診使得侯晶晶胸十椎以下完全癱瘓,初中一年級的她被迫輟學。身體的創傷並沒有讓她停下學習的腳步。13歲,她開始自學中學課程。
極度虛弱的體質、無法坐立的苦惱、腰背的劇痛、夏天的褥瘡、冬天的燙傷、獨學的困惑、每天大量體能康復鍛鍊造成的時間短缺,是她每天都要面對的。漫漫十年,三千多個日日夜夜,她自學完中學、專科和本科課程。
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侯晶晶鼓足勇氣向幾所大學發出考研諮詢函,"愛莫能助""沒有先例"的回答讓她心裡一緊。在艱難之際,南師大向她敞開了寬闊的懷抱,破例允許她報考研究生。1998年,侯晶晶以外語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南師大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國第一位"輪椅上的女博士"
結束了10年自學生涯,侯晶晶開始了最大限度挑戰體能與耐力的學校生活。由於控制不了上廁所的時間,又無法用一般的公共設施,每次離開宿舍去聽課,她都提前幾小時禁水。
攻讀碩士期間,她翻譯了一部江蘇省重點圖書的近10萬字,受到導師呂俊教授高度讚賞;她還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了5篇論文。臨近畢業,她懷著對教育學的熱愛,以方向第一名的成績跨專業考上了時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小蔓教授的博士生。
2004年6月,侯晶晶成為中國第一位"輪椅上的女博士",其30萬字博士學位論文中的部分核心成果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畢業後,侯晶晶留校任教,從事研究生教學和科研工作。這個從11歲開始就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才得以求學的小女孩,成為了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一名優秀的教師。
輪椅上"走出"美麗人生
熟悉侯晶晶的人都知道,她很忙,每天的工作計劃都排得滿滿當當的,除了康復鍛鍊時間,她每天用於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時間平均在8個小時左右。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她千方百計地和身體的障礙做鬥爭。每天她必須保證大量的體能康復鍛鍊以維持基本健康,有時難免康復鍛鍊與教學科研的衝突。萬不得已,她寧可犧牲康復的時間,強忍劇烈的腰痛、雙腿痙攣,也要堅決保證完成備課任務。兢兢業業的侯晶晶老師,教學考核連續獲得優秀。
除了教學,她還致力於學術研究,出版了70餘萬字專著《關懷德育論》和多部譯著,在《教育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她獨立負責完成了全國和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3項,榮獲省第二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6年1月,傾注侯晶晶多年心血的專著《中國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研究:融合教育的視角》出版。這是該領域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得到了中國社科基金立項資助。
獨特的受教育經歷和專業思考,讓侯晶晶深深感受到教育對人的生命的滋養、喚醒和提升的功效。侯晶晶開始把目光投向"心理殘疾"的青少年,江蘇省少管所成了她常去的地方。一名被幫教者由於表現突出,後來的4年中累計減刑3年半。
開設講座、面對面交流幫扶,只要時間允許、身體能撐得住,侯晶晶總會自己推著輪椅,滿懷熱情地和各類學校需要幫助的孩子們交流。多年來,她克服身體不便,指導各類青少年10萬餘人,忙碌的身影遍及全省各地的學校、福利院、少管所。
侯晶晶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十大女傑"、"全國自強模範"、"江蘇省自強模範"、"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先進工作者"、殘奧會火炬手等,連續三屆光榮當選黨代表。
11歲時的遭遇使侯晶晶開始與輪椅為伴,但自強不息的她在輪椅上"走出"了美麗人生。她以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志向賦予人生更高含義:"每一份榮譽,都是母校南師大、各級黨組織和社會各界對我的認可與厚愛,我都非常珍視、感謝,我會用堅持不懈的努力回報母校、回報社會。"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