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CBA老司機
遼寧隊終於正式宣布了新賽季小外援的人選,球隊與前NBA球員蘭斯·史蒂芬森簽下一年合同,將縱橫NBA賽場多年的「師弟」帶到了CBA聯賽。
在剛剛進入今夏休賽期的時候,遼寧隊就已經早早確定了不再與哈德森續約,同時開始研究尋找一個什麼樣的替代者。在這個過程中,俱樂部管理層和教練組在一起開會研究討論了很多次,最終得出的結論,其實也並沒有太過出乎外界的意料。
「對於新的小外援,我們基本明確了不會再找一個1號位的球員,而是最好有一定身高,能夠勝任2號位和3號位的球員」,在6月份遼寧俱樂部官宣與哈德森「分手」消息的同時,總經理李洪慶就明確給出了新外援的標準,同時也透露將和主教練郭士強一起在7月初前往美國考察外援。
遼寧隊的這一決定不難理解,畢竟他們在CBA擁有一條獨一無二的豪華後衛線,尤其是郭艾倫和趙繼偉這兩名國家隊主力控衛,足以在不依靠外援的情況下支撐起球隊的戰術體。
同時,3號位的疲軟也一直是他們擺在明面上的軟肋,自從賀天舉大傷之後就一直只能靠後衛出身的劉志軒來苦苦支撐,甚至不得不經常擺出3後衛的小個陣容。所以,利用外援來填補3號位上的弱點,顯然是遼籃的最佳選擇。
當7月份李洪慶和郭士強攜手前往美國的時候,很多球迷就已經開始猜測遼寧隊重點考察的目標有哪些。尤其是當這兩人頻頻亮相於NBA夏季聯賽現場的時候,外界更多的將目光集中在了夏聯賽場上那些爭取合同的邊緣人物。
但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遼籃一行人在夏聯賽場的高調露面更像是一出「聲東擊西」的策略,他們做出了一副在夏聯賽場上用心觀察球員的表象,但是實際上考察的重點目標卻並非是那些參加夏聯的球員。
而是希望能夠從NBA的自由球員市場裡撈出一條「大魚」,因為他們主要的目標是那些上賽季還能在NBA有穩定出場時間,但今年夏天還暫時沒有拿到合同的一些當打之年球員。
遼寧隊的謹慎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從財力上他們算不得CBA中有優勢的那一批俱樂部,因此在選外援的環節中最怕遇到的就是同行的「抬價」或者「橫刀奪愛」。
在預選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不驚動其他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儘量「實惠」的搞定一名心儀的球員。
在美國期間,遼寧隊一行人在經紀人的穿針引線之下與不少名氣不小的NBA球員進行了接觸,包括最終選擇的史蒂芬森,還有香波特,甚至是埃文斯這樣暫時沒有辦法打NBA的球員。
但是在夏季聯賽期間,這種接觸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因為這些球員都正忙著努力去拿到一份來自NBA的合同,與遼寧隊的接觸同樣是有點留條後路的意思。
這個過程中,遼寧隊也在美國重點試訓了一些其他球員,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詹姆斯-儂納利,這名有著歐洲聯賽經歷的球員在技術特點上比較符合遼籃的要求,但是個人能力上和遼籃最初的預想還有一定差距,因此遼籃在前往美國之前就把他列為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備選。
而且在當時來說,儂納利的性價比也是不錯的,在大牌球員暫時沒有進展的情況下,遼籃也意向性的為儂納利提出了一份130萬美元的合同。
如果當時儂納利接受了這份合同,或許遼寧隊就可以提前結束自己的引援工作了,自然也不會有後面繼續和史蒂芬森等球員的接觸。但意外的是,上海隊在這個時候突然插手,給儂納利提供了一份180萬美元合同。
因此,遼寧方面也果斷的放棄了繼續和儂納利商談合同,因為從他們掌握的信息來看,如果繼續追逐儂納利的話,勢必要開出一份200萬美元或更高的合同。
這雖然還在俱樂部的預算之內,但已經超出了此前對儂納利的「估值」,更重要的是在超過200萬美元之後的這個價位上,遼籃已經可以和史蒂芬森這個級別的外援進行談判。
基於這些原因,遼寧隊在7月份基本上沒有取得太大的引援進展,但他們保持了足夠的耐心,在NBA夏聯結束之後李洪慶和郭士強先後返回國內,但依舊通過經紀人和這些目標中的NBA球員保持著非常緊密的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遼寧隊也在不斷衡量幾名候選目標和自己球隊的適配程度,最終確定下來重點遊說史蒂芬森。而根據外媒記者爆料,史蒂芬森與遼寧簽下的是一份1年400萬美金的合同。
對於遼寧而言,他們主要是看中了史蒂芬森兩個特點,一個是他非常強壯的身體,而且還有豐富的防守經驗,能夠在3號位上提供很好的保護。
另一點則是他突出的個人單打能力,在關鍵時刻可以依靠個人能力幫助球隊解決問題。所以從技術特點上來說,完全符合他們對於小外援的期望。
至於他在性格方面的一些「爭議」,遼寧隊也做了比較充分的考慮——無論史蒂芬森在NBA有過多少「無厘頭」的表現,至少他從來沒有過在比賽中表現出過消極的態度,反而是常常懷著非常強烈的求勝慾望,這也是遼寧隊比較欣賞的一種品質。
當然,雙方在日常管理和溝通中究竟會是怎樣一個效果,肯定還是要等到史蒂芬森到隊之後才能有更真實的體會,但至少在眼下遼寧隊的管理層和教練組都對此抱有比較樂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