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港分子,這筆禍亂的帳遲早會落到你們自己頭上

2019-08-04   直新聞

近來,持續月余的香港反「修例風波」卻越來越呈現暴戾氣息,少數激進分子不但罔顧國家威嚴和法治精神,衝擊中聯辦和破壞立法會大樓;更是在未獲發「不反對通知書」的情況下非法在鬧市集結,以暴力姿態挑戰執法者警察的權威。但今天我們的目的並非單純要批判這些害群之馬的行為錯得有多離譜,因為事實已經擺在那裡。反倒是被稱為「沉默大多數」的香港市民,他們究竟在這段時間裡有多受傷,多無奈,恐怕才是正本清源,評判這場亂行將如何影響「東方之珠」未來的主要依據。


生意沒法做(圖片來源大公網)


出行受影響(圖片來源大公網)


香港經濟受損已成不爭事實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7月28日在香港政府網刊登的題為「暴力衝擊損港營商環境」的網誌中說,外圍不明朗因素持續困擾香港經濟,近期的社會事件令市況更為疲弱,短期經濟展望難言樂觀。香港經濟動力自去年持續轉弱,經濟增長速度從去年首季的約4.6%逐季滑落,至今年首季僅增長0.6%,是近10年來最差的季度。他也警告,整體經濟下行最終難免會傳導到就業市場,意味失業率可能從目前2.8%的低位回升。

陳茂波並指出,近月《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多次大型遊行示威,出現連串暴力衝突,影響了香港的大小商戶,不少零售、餐飲業從業員都說近期生意額顯著下跌。他說:「抗議行動持續時間愈長,對中小企、小商戶的影響將更顯著,部分市民的生計亦會受到拖累。此外,這些事件也損害了香港的國際形象和營商環境。對外國企業及旅客來說,香港變得動盪和不安全,影響了他們來港旅遊、經商和投資的意願。」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留意到多個旅遊區的旅客近來明顯減少,無論大型商場或主要街道,均未有太多旅客出沒,當中旺角亞皆老街及通菜街等以旅客為主的區份,更可謂「重災區」。據區內商鋪銷售員透露,現時區內人流比以往大跌一半,並以旅客數量減幅較多,僅靠本地客支撐,惟若情況持續,擔心有更多店鋪因難以負責高昂租金而需要結業。個別專做遊客生意的服裝店銷售員透露,因應遊客數量大減,該類商鋪影響相對更大,生意額較上月同期跌一半。

至於步入通菜街內的攤檔,由於主要客源為遊客,因此影響相當大,有部分檔主已率先結業。另有仍然開檔的檔主直言,雖然攤檔的鋪租不算太高,部分每月租金僅約一萬多元港幣,但由於旅客太少,即使開檔一整天也無法負擔租金,因此已有檔主結業,若情況持續,料將有更多攤檔倒閉。



由於事態仍在持續,目前還無法就這場風波帶來的損失有一個具體的統計,但我們可以通過前些年香港發生的非法「占中」事件來略窺一二。

外資美林銀行當時曾估算,非法「占中」對旅遊業、零售業及個人消費影響最大,因被占領的區域均是主要購物區,估計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每日達1.05億元港幣。香港餐飲業也受到「占中」影響,有數據顯示餐飲業每日損失5000萬港幣。



由於「占中」阻礙地面交通要道,交通行業亦損失慘重。單是「占中」前兩周,亞太律師協會就估算,由於香港多條主要干被占領行動堵塞逾兩星期,令交通運輸界損失約40億港元,的士司機每次輪班損失300港元,運輸業界、貨運業等收入大減30%-70%。



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港股的起跌更是對「占中」破壞經濟信心的重要註腳。在「占中」前一周(9月22至26日),恆指保持在23600以上,而「占中」發生後兩天,即9月30日,跌至22932.98。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在媒體刊文,曾以港股在9月29至30日的跌幅為基礎,估算「占中」帶來的股市帳面損失達到3500億港元。他解釋稱,股價下跌,意味著市場認為公司將來的利潤會有所減少。在「占中」發生之後的兩天港股指數下跌,且香港市場未有其他大事發生,證明了市場對於未來損失的預估與評價。「這些未來的損失已經轉化為市場的損失,我認為實際的損失很可能大於我的預估。」



而從本次風波擴散的範圍,以及持續時間來看,香港受到的經濟損失可能會遠大於「占中」。而且暴徒衝擊立法會大肆破壞,影響了會期,造成多項涉及香港民生的預算未能按時通過,這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彌補。時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於2014年非法「占中」發生後還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民主和法治是香港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此次「占中」行動已對香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這一損失遠遠不是現在估計的3500億港元這麼簡單。這句話即便放到幾年後的今天依然是準確而發人深省的。


強詞奪理的暴行邏輯終將害人害己

對於香港青年人的怨氣,曾有人歸結為產業畸形導致貧富差距拉大,讓年輕人失去了向上流動的空間,我部分同意這種觀點,但這實在不足以成為暴力橫行,甚至挑戰的理由。事實上,7月29日舉行的國新辦記者會上,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言人徐露穎就表示,「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關注香港深層次問題,特區政府也一直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發展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對於香港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還要依靠發展來解決。中央政府會繼續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有關部門也會繼續推出一系列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會考慮為香港發展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力,讓香港的居民,特別是香港的青年人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國務院港澳台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徐露穎

「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事實上,中央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今年2月正式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將香港定位為大灣區的四大核心發展引擎之一,並根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的特色和比較優勢,來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乃至發揮引領作用,而規劃了多條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發展路徑。但這一個多月來,我們看到的卻是那一小部分人,正在用暴力和脫序行為,讓香港一點一點喪失這些優勢。

「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依託香港金融和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等。」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上周五,反對派煽動在香港國際機場鬧事,大多數旅客受到示威者的滋擾,假信息、強塞宣傳品的行為隨處可見。試問這樣徹頭徹尾的破壞行為,對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形象會帶來多麼負面影響,不單是旅客到訪香港的意願下降,就連原本打算經由香港中轉的客人也會繞道。

更離譜的事情還發生在當晚,一段在社交媒體瘋傳的視頻顯示,當晚11時許,一名長者旅客因拒絕接受搞事分子的傳單並敲打了傳單,即被搞事分子包圍並追逐百米辱罵。央視新聞微博就此強調,自由必須尊重他人的權利,示威者阻礙遊客的進港、出港、擾亂正常旅客的行程,妨礙他人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種違法之舉;更何況,秩序和穩定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沒有這個前提,一切無從談起!

「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金融業對香港的重要性無需贅述,從上次非法「占中」的負面影響就足以看出。而此次風波,多數活動也選擇在金融業重鎮香港島,對相關行業的心理和信心影響不言而喻。更可惡的是,此次亂港風波已經延伸出所謂「不合作運動」,這一冠冕堂皇的名稱背後,卻是以多數市民的正常上班秩序為代價,很多人無法按時上班甚至只能請假,讓高效運作的金融中心深受其害。這些只有嘴裡喊著「自由」卻綁架了別人的自由的年輕人是否換位思考過,他們中的一部分終有一天也會加入這些「返工大軍」,甚至投身金融業為香港添磚加瓦,那他們到了那一天會否為今天的行為而羞愧呢?


圖片來源大公網


「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支持其與香港、澳門建立創新創業交流機制,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共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儘管近年來因為高校泛政治化,香港高等院校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香港仍具有相當強的科研實力。特別是去年9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的簽署,涵蓋科研、科技合作平台與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及培育創科產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營造創科氛圍六大合作領域,成為推動內地與香港各項創科合作的行動指南,也是兩地創科合作的里程碑。

但每每看到香港的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投入這場所謂的「運動」,被政治沖昏頭腦的他們是否已經荒廢了學業,被反對派「當槍使」的他們是否還有具有創新、創業的能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股暴戾之氣顯然與科研的謹慎、求實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亂局終有平息的一天,一切歸於寧靜後,這些自詡是「城市主人」的破壞者,必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種代價很可能時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