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特色小吃之——甘泉熗鍋面

2019-07-17     美食延安

甘泉縣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處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蹟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築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

美水泉又名甘泉,發源於縣城西南3.5公里的神林山下,是甘泉縣境內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美水泉以其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水質和神奇的傳說聞名於世。據史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突厥牧場,途中到此遊歷,偶飲此水,厥味甘美,頓覺心曠神怡,遂賜名「美水泉」,後為隋唐兩代皇宮專用。美水泉現為一排12孔的窯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復甘泉碑記」、民國「重修甘泉縣甘泉碑記」和2007年縣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記」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見的刺榆樹兩株,榆刺似針。美水泉泉水經科學檢測,其為優質高鈣礦泉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與華清池溫泉等並列稱為陝西四大古泉之一。

熗鍋面發源於山東,但是在陝北的甘泉縣,經過時間的積累和對地方口味兒的調整,使得熗鍋面更適合當地人的口味兒,比較地道的熗鍋面尤以延安市甘泉縣熗鍋面最為正宗。甘泉熗鍋面以鮮香濃郁,口感爽滑,營養豐富,老幼皆宜而享譽最盛。熗鍋面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陝北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甘泉,在品嘗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吃一碗熗鍋面,再配上甘泉烤肉和醋泡蒜,更是味美至極。

在陝北,麵條是一種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可以做出很多花樣來,比如熗鍋面、炸醬麵,又比如燴麵、撈麵、炒麵等等。可我最愛吃的卻是熗鍋面。說起熗鍋面讓我想起了許多童年的故事。

還記小時候,家裡的生活條件有限,只有過年過節才能見上白面,所以,在上小學的時候,爸爸經常說只要好好學習,爸爸就給你做熗鍋面吃。那個時候常聽到的就是和面,說起和面,其實裡邊大部分是菜,麵條也是蕎面之類的。所以,為了吃上所謂的熗鍋面,常常煤油燈底下寫生字、算題一直熬到深夜,一旁的母親則在一旁看看書或者坐著看我們學習。當我拿著單元的側試成績給爸爸看時,他則摸摸我的頭,問吃什麼,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熗鍋面!於是,爸爸就取出一個小盆盆,拿勺子掏一勺子面倒在裡面,摻了水開始和面。說起和面,其實,和面是需要技巧的,摻水太多,做出的麵條就偏軟,容易煮爛;摻水太少,面就太硬,難以削成面片。這分寸對已經成家的我來說,總拿捏不好。而爸爸卻很有把握,他一次就把水倒足,用力揉搓一陣子面就和好了,放在盆里子讓形著。這個開始準備所謂的湯了,他在菜園子裡割一小把韭菜,摘一個西紅柿,一切都準備待續後,便然後拿起刀子,一片一片地往小鍋里削著,面一就煮好了,便把面倒出,把鍋沖洗好後,又倒入油,把準備好湯菜倒進去,嘶嘶啦啦地一股油煙就升騰起來,香味隨即瀰漫到整個家裡,偶爾也會把家裡攢得賣的雞蛋拿出一個打進去,那個味道讓我聞起來比考個100分還高興。傻傻的我則眼巴巴瞅著爸爸忙前忙後,但,爸爸始終都是把第一碗遞給我。望著青青的韭菜漂在油晃晃的湯里,金銀分明的蛋清三三兩兩地間雜在細長粘滑的麵條中,香噴噴的味道飄散出來,勾得我的饞蟲蠢蠢欲動。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便是最好的美味了。後來我上學一直到城裡,吃面不是經常的事了,偶爾吃上一兩次,那個味道,真不敢和爸爸的手藝比,當然這是在我的眼裡這樣認為的。

如今,已經成家的我,偶爾回家看看,爸爸總是會做熗鍋面來讓我嘗嘗。如今的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可那油晃晃、香噴噴的面,融入家的溫暖,已變作我時常回家的理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uUgDGwBmyVoG_1Zra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