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休息全部取消,24小時隨叫隨到。」
當疫情來臨,武漢的一線醫生接到這樣的通告。他們不是神,但這一刻,卻必須在死神手中,搶救下一條又一條的鮮活生命。儘管他們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卻仍然以疲倦的血肉之軀,鑄就隔離疫情的高牆,包括92歲的敖忠芳醫生。
立志從醫,成血液疾病領域專家
敖忠芳在四五歲時,曾因眼睛外傷到醫院治療,當時醫生的態度、護士的態度都非常好,這讓她對醫院有了非常好的印象。
1947年,敖忠芳立志學醫,想要報考醫學院,但父母不同意,原因有兩點:一是那個年代學醫時間長,需要學習7-8年,家裡的負擔會加重;二是當時學校對醫學生的要求特別高,淘汰率也很高,如果學業不合格,大二就升不上去。
但在敖忠芳的堅持下,同時家人也認為學醫可以治病救人,也就讓敖忠芳報讀了南京醫科大學。
1954年她從南京醫科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內科醫生。1962年,敖忠芳開始從事血液科臨床治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過多年的鑽研、積累臨床經驗,最終成為血液疾病方面的著名專家。
「我現在還能幹得動,等到干不動了再說吧。」
退休後,敖忠芳向醫院申請,繼續留在一線工作,這一干又是20多年。如今92歲的她,除了坐診,還擔任了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主檢醫生,每周要主檢600份體檢報告。
對於敖忠芳來說,能夠解決病人的問題對我來說很愉快的事情。她還認為自己從醫60多年,在臨床醫學方面摸爬滾打,退休後不把醫學知識用上,實在太可惜了。
「我認為一個人能工作,是件很幸福的事。對國家、社會、家庭有貢獻,這個人才有價值。退休之後多做一點貢獻,那就多一些價值。」
敖忠芳的醫德和愛國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然而一想到那些「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行」的某些留學生,又不禁憤慨。
92歲前往疫情前線,只因救死扶傷是天職
敖忠芳醫生年過九旬,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齡,但依舊在熱愛的醫療事業上忙碌著。而這次武漢疫情的爆發,她不顧自己的年齡,為履行醫生的天職,毅然選擇前往疫情一線。
醫院和家人都很擔心她的身體,但敖忠芳醫生說:
「作為一個醫生,救死扶傷是他的天職,就算倒在崗位上也無怨無悔。我是醫學的戰士,死在戰場上,是死得其所。」
面對未知的疾病,所有人都會恐懼害怕,甚至會選擇退縮。但像敖忠芳醫生一樣的醫護人員們,卻暫時忘卻恐懼,在疫情席捲神州大地的時候,站了出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群白衣天使用心底的愛,點燃了生生不息的希望,得以積蓄力量,暗夜突圍。
如今,武漢解封,英雄回歸,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像敖忠芳一樣的美麗逆行者,為她們喝彩,感謝她們的付出。同時也祝願強大的祖國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早日實現中國夢。
文末,送上蕭伯納的一段話:
「我為生命的本身而歡喜。對我而言,生命並非短暫的蠟燭。它是一種光輝的火炬,此刻為我所擁有;在交給將來的世代之前,我要使它儘量燒得光亮。」
當然,那些光輝的火炬,是某些出言不遜甚至辱罵國家的人不能夠理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bDof3EBrZ4kL1Viw-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