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對很多人來說,還比較神秘,只是聽說過。
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屬於「天外來客」。
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還有一種是很特別的玻璃隕石。
雲浮有個民家收藏家陳洪,20多年來,共收藏了2000多塊隕石,以500克至1000克的隕石居多。各種形狀和品種的隕石擺滿了各個角落。有的是原形狀的,上面依舊留有隕石進入地球時與大氣層高溫摩擦時產生的淚狀痕跡,有的經過精心打磨成圓形,便於人拿在手中把玩。而廣東全省的隕石愛好者也就10個人左右,分布在廣州、陽江、韶關、茂名等少數地方。
陳洪說,他退休之前在雲浮市雲安縣農村信用聯社工作,主要職責是催收貸款,經常到農村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石頭。他以前是收藏黃蠟石、木紋石等奇石的,經常和石友們在周圍的大坑、大河裡尋找各種有趣的石頭,還曾到新疆找過和田玉。記得1995年有一次,他和廣州的奇石收藏名家蔡中華先生一起,到廣西柳州參加一個奇石展,接觸到了隕石。那位玩家還告訴他,其實玩隕石更有意思,所以他慢慢也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了。
大家都知道搞收藏是很花錢的,對十分喜愛的藏品經常會不惜高價收買。當然,還有很多時候是藏友之間用各自的藏品進行物物交換,這中間,不可避免多少有點賭的成分。以前收藏隕石就可以拿一般的奇石去換。原來,前些年國內搞隕石收藏的人很少,很多藏家由於隕石方面知識的欠缺,只是把隕石當成普通的奇石來收藏,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隕石,也沒有認識到隕石收藏的特殊意義。因此陳洪在掌握了足夠的隕石知識後,在和全國各地的石友或商家交流中,會拿自己手中的奇石換取對方的隕石,而對方經常還沒有察覺。陳洪的很多隕石就是這樣得到的。當然,有些隕石也是要花錢的,前後總計花了有10多萬元。
他還收藏了兩塊珍稀大隕石,分別有20噸和16.5噸,就是在2009年,他用自己收藏的奇石從雲南的奇石愛好者手中換回來的,而那人當時不知道這是隕石。由於兩塊隕石的個頭太大,光是用吊車和班車從雲南運到雲浮,就花了5萬元的運費。
運回後,他立即送樣品到山西三虎隕石礦物收藏品鑑定有限公司進行鑑定,均為竹葉橄欖石隕石,外表形狀結構為高溫微型氣印,與地球岩石結構無關,黑褐色,內部富含大量稀有礦物質,極具科研和醫療價值,這一次,他「賭贏了」。
按照目前每克隕石至少10至30元的市場價格來算,這兩塊隕石的價格也分別有幾億元。
據了解,作為天外來客,隕石本身所具有的神奇能量以及自然頤養價值一直吸引著國內外專家和學者注意,隕石中所蘊含的偏矽酸,不僅能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還具有恢復血管彈性、增加皮膚彈性、促進骨骼發育等作用。 2016年9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發起籌建的國內首家隕石與健康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該研究所主要圍繞隕石能量與人體健康的科研應用展開系列研究及成果轉化工作。
陳洪說,根據自己和周圍朋友們使用的切身感受,隕石有人體健康有很大幫助,能治療高血壓、椎間盤突出、中風、尿毒症、腿腳不便等很多疾病,還能拿來煮水、泡酒喝,提高病人的身體恢復指標。他自己玩了20多年的隕石,面部的老年斑也消失了,原來的肩周炎也減輕了,每天心情愉快。和他一起玩隕石10年的陳建新,看起來也比實際年紀要小10多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劉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