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陳叔叔,今年71歲,原本他的身材微胖,身體健康,但時隔不到一年,他卻因為某種疾病,體重在不到4月的時間裡暴瘦40斤,身體極度衰弱。說到迅速消瘦,可能我們想到的是癌症,然而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陳叔叔查了各種可能和癌症相關的檢查,都沒有問題。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離奇的症狀也越來越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被「吃掉」的心臟瓣膜
原來,陳叔叔是因為心臟的關鍵結構被「毒性物質」吃掉了。這種毒性物質,可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不能及時清除,病死率高達16-25%,它會改變心臟正常的血流方向造成急性心衰。
而且心臟有毒的物質脫落,流到腦血管中不僅堵塞血管,腐蝕血管造成了血管破裂。這些毒性物質可以流到全身,導致心梗、肺栓塞,腎動脈梗塞等,梗塞的部位同樣會受到有害物質的侵蝕造成全身感染。
專家就遇到過這樣一個患者,從患病到死亡僅僅只有10天時間。
病例:專家的一位患者,一個月前就有了比較輕微的症狀,一個月後突然加重,去當地檢查,說是跟心臟病有關。等到轉到安貞醫院後,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需要馬上手術,但是就在準備手術的前一晚,他突然心臟驟停。原來是因為心臟被有毒物質毒害,造成心臟傳動功能異常,導致非常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
原來,他們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被感染後,病人會出現特殊的感冒症狀,這也是這種疾病的早期症狀,很多人都會忽視掉。
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症狀---發熱
小於39度
持續發燒超過3周
伴隨肌肉關節痛、乏力、食慾缺乏、體重減輕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草綠色鏈球菌兩種細菌,是造成心臟瓣膜感染、侵蝕瓣膜最常見的毒性物質,最終引發的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人體和一些寵物的皮膚、口腔、消化道,以及污染的水源中。
而草綠色鏈球菌是人體的正常菌群,它存在於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正常人的血液中是沒有細菌的,那麼,這兩種細菌是如何進入體內的呢?
感染性心內膜炎高危人群
01
口腔疾病史
我們口腔中就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如果我們平常不注意口腔衛生,這些菌斑會附著在牙的周邊,特別是殘缺牙和穿孔牙的粘膜口有破損,它們趁機進入血液中。另外,在拔牙或者修牙的過程中,如果消毒不嚴格,細菌也會通過創口進入血液。
患者陳先生就是因為牙周病,最終造成感染性心內膜炎。
02
扁桃體發炎
扁桃體化膿後,膿液中含有很多有毒細菌,它們會通過損傷的血管,進入血液循環,最後腐蝕心臟瓣膜。
03
身體各部位的創傷
皮膚黏膜上長癤子、長膿腫等皮膚破損,都會把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血液。
04
心臟基礎病
如果本身有心臟基礎病,細菌就更容易附著在心臟瓣膜上,形成贅生物或者引起全身感染。
05,胃腸道炎症
胃腸道中的腸球菌,它雖然不是感染心臟瓣膜最主要的細菌,但也是重要感染細菌之一。當我們有胃腸道炎症時,細菌就會通過損傷的粘膜進入血液。
那麼,我們做什麼檢查,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感染性心內膜炎呢?
血液檢查兩項重要指標
1,血常規
血常規中C反應蛋白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升高,提示血液有感染的可能性。
2,降鈣素原測定
降鈣素原升高也可能提示我們,血液中有炎症或感染。
如果真的不幸,患上了感染性心內膜炎,專家團隊也帶來了解決方法——瓣膜替換。
即便我們把體內細菌殺死了,但被細菌吃掉的瓣膜不會自動再生長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換一個人工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