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開掛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敢進窄門,願走遠路

2019-10-23   粥左羅頻道


作者 l 文山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最近我在參加一個寫作培訓班,開課僅一周班上就有一個同學跟我抱怨,說自己很失望,因為她想迅速提高水平,但來了一周沒有感覺到水平有多大提升。

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都追求速成。我有個同事在學習理財,他也是非常的著急,急著要迅速的賺錢,迅速的「致富」。結果在「半瓶水」的情況下,胡亂出手,最後搞得一塌糊塗。

追求速成的結果往往是,越想得到,越得不到。

很多人都想變得有錢,但90%的人最終都做不到。

為什麼?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任何一個領域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敢進窄門,願走遠路。


01

改變心智模式

拆除思維中的牆

遇到困難時,長期主義者的心態,和非長期主義者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非長期主義者,在困難面前,更容易抱怨和自我懷疑。

我有個朋友剛創業時,問題扎堆,每天抱怨運氣不好,逢人就說,自己沒趕上好時機。

創業失敗後他回憶說,不停的抱怨和自我懷疑,讓他做事抓不住重點,硬生生錯過很多機會,其實他有資金也有團隊,手裡的牌並不爛。

不能夠被正確看待的困難,就像一堵思維里的牆,讓他想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不斷地在「高牆」下抱怨和自我懷疑。

而長期主義者,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把事做成,他們往往更有耐心。

王興在成功創立美團之前,經歷過很多次失敗:

創辦多多友,失敗;

創辦遊子圖,失敗;

創辦校內網,失敗;

創辦海內網,失敗;

創辦飯否,失敗。

直到2010年創辦美團,王興才終獲成功。

遭遇打擊後,王興沒有像普通人一樣糾結於一兩次的成敗,變得氣餒或者沉淪,而是反覆嘗試直到把目標達成。

一個長期主義者遭遇困難的洗劫之後,不會對一兩個得到或者失去的東西耿耿於懷。他們總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重心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哪些過程可以忽略。

得到的羅振宇也是一個長期主義者。

他在2018的跨年演講上說:

「對於過去的2018年,有的人說悲觀,有的人說樂觀。這些分析,哪個我都聽,哪個我也不全信。我唯一關心的是,手頭的事上具體的難處。2018年是很難,但是做事的人都知道,2018年難,哪一年不難?但對做事的人來說,難就不幹了嗎? 」

一個長期主義者,更專注的是做事的節奏,解決手頭困難的進度,而不是困難本身的難易與否。

遭遇困難時,他們的心態因此擺得很正,不可控的因素不關心,在乎的永遠是手裡頭能做的事情,和眼下需要辦成的事。

長期主義者相比非長期主義者,最明顯的優勢就在於,拆除了思維里的那堵牆。

知名生涯規劃師古典在他的《拆掉思維里的牆》中說:

限制我們人生髮展的不是世界,而是思維里的牆,也就是心智模式。

什麼是心智模式呢?

簡單說,就是我們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遇到的問題,從而決定我們如何去行動的一套思維模式。

因此,心智模式的好壞決定了人生的認知和行動,進而影響人生的高度。

前面的對比說明,長期主義者的心智模式,比非長期主義者的心智模式更完善,所以長期主義者往往能得到成功。

長期主義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拆掉思維里的牆,完善心智模式,修正對待困難的態度。


02

微弱優勢不斷積累

打造競爭壁壘


我們知道,賭場和賭客之間是競爭關係。

每一次的賭局,雙方輸贏的機率是可以計算的,以美式輪盤為例,賭場勝出的機率比賭客勝出的機率高了大概2.7%。

但就這小小的2.7%卻足以讓賭場對賭客實現穩穩地壓制,事實表明,賭局次數越多,賭客輸得越多,賭場贏得越多。

直覺上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單次來看,賭客逆襲賭場賠錢完全是有可能的,畢竟賭場勝出的機率並不明顯。

但為什麼賭場成了穩定的贏家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講一個得到公號《孤獨大腦》主理人老喻,結合機率論上的大數定律,推出的有趣結論:

當試驗樣本足夠多,試驗次數足夠多時,最終的結果會趨向於一個穩定值,而這個值由組成的系統決定。

什麼意思呢?

比如拋擲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機率之所以都會趨向於50%,是因為硬幣只有兩面,這個特殊的結構導致了這個結果。

這就能很好的解釋,賭場為什麼是穩定贏家。

當賭博次數足夠多時,在「大數定律」的魔力下,賭博的結果會趨向於「系統值」(賭場高2.7%)。

只要時間足夠長,試驗次數多,賭場高出2.7%的微弱優勢,會蛻變成一個「永遠不敗」的奇蹟。

這給我們的啟發是,持續創造出的微弱優勢,在時間的複利下,會形成堅不可摧的壁壘。

在2018年的年度詩詞大會上,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文學碩士彭敏獲得了年度冠軍。

學歷低條件差的雷海為,是如何實現這一成就的呢?

微弱優勢的長期積累。

雷海為送外賣的生活,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比如在商家等餐,馬路上等紅燈,等待顧客拿餐,午間給電瓶充電。

他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都拿來背詩。

他就這樣,靠不間斷的碎片化時間學習,每天創造一點微弱優勢,最後積累為競爭壁壘,完成戰勝北大文學碩士這樣不太可能的任務。

羅振宇說: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

換句話說,每個普通人,每努力一分,做成事的可能性就會大一分,而每一分所形成的微弱優勢,經過時間的積累,鑄就成競爭壁壘。


03

如何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可以分三步走:接受現狀,確定方向,持續做。

01 拒絕接受現狀,就無法開啟長期主義

我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希望能夠快速變現。

於是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月能輕鬆寫出長文、三個月能夠月入5000、六個月能夠月入上萬的「不現實目標」。

後來被現實啪啪打臉,8個月過去了,我一分都沒賺到。

真正的蛻變,是在我接受了自己能力一般的現實,耐心打磨文章之後,也是這樣才讓我走到了今天。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撐野心。

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接受現狀,接受自己能力不夠,接受做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實,只有這樣才能把做事的心態擺正。

也只有當心態擺正時,一個重要的能力才會被激發出來:靜下心來做事。

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底色,一定是能夠靜下心來,耐心的做事。

事實卻是,絕大部分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平庸,所以總有人想著速成,總有人靜不下心來。

所以,接受現狀,擺正心態和姿態,是開始長期主義的第一步。

02 追求長線收益,是長期主義的底色

前段時間我看劉潤老師寫了三條生日感悟,其中一條「舍滿取半」的原則讓我特別有啟發。

有個同學參加完劉潤的線下課,深受震撼和啟發,於是給劉潤發了個8888.88的紅包。

劉潤沒有收下。

這個同學又承諾付費10W元請劉潤共進晚餐,劉潤也沒去。

劉潤認為,同學已經為所受的震撼和啟發付過費了,如果再收這個紅包,就是二次收費。

而共進晚餐不算是產品,即便算,它賣的也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而尊敬是學生贈與的,劉潤內心非常感激,但不能因此收費。而且劉潤說,這不是收費,這是收割。

給學生提供超預期服務,最後只拿走「一半」的收益,這就是劉潤的舍滿取半。

很多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的「給」,而不是想方設法的「拿」,比如想辦法降低零售價格,為客戶省錢的貝佐斯。

這也是舍滿取半。

本質上,劉潤和貝佐斯都在干一件事,不圖一時「高收益」的收割,而是圖謀「低收益」長期的盈利。

03 持續的不被誘惑,是長期主義的原則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說: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地不被誘惑。

任正非的華為在漫長的征程中,有過很多賺「大錢」的機會:遇到過房地產大熱機會;遇到過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機會;遇到過資本運作潮流機會...

有很多部下提建議,甚至給出具體的方案,都被任正非全部打回去,任正非還因此推出了華為「憲法」,立志做一流通信設備供應商。

今天的華為能夠比擬美國矽谷高科技公司,與任正非主張的堅持做通信設備產品有很大關係。

1985年,喬布斯被逐離蘋果公司後,蘋果高管們為了賺錢,同時搞了很多種類型的PC機,光是麥金塔系列就是好幾十個。

結果樣樣通樣樣稀鬆,沒有一個產品賣得好,勢頭正好的蘋果漸漸進入危機。

喬布斯最後時刻臨危受命回歸蘋果,他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砍,一口氣砍掉了70%的生產線,只專注於核心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蘋果才起死回生。

無論是任正非還是喬布斯,給我們的啟示是:

找准一個方向,長期的做,持續不斷的做,這既是長期主義的原則,也是長期主義者逆襲成功的倚仗。

所謂長期主義,就是你敢進窄門,願走遠路,瞄準長線收益的目標,忽略眼下的難題,重視每個微弱的優勢,堅定且持續前進的一種理念。

微觀上,長期主義可以拆掉思維里的牆,改變你的心智模式,讓你在做具體事的時候,身姿擺在正確的位置。

宏觀上,長期主義使得每一點優勢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積累形成壁壘。

微觀與宏觀相輔相成,每個普通人因此有了成事的可能。希望每個人能接受現狀,認清真相,摒棄急功近利,找到長期目標,做一個持續不被誘惑的長期主義者。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頭條專欄:《粥左羅 0基礎高效寫作》,詳情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