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一文讀懂PD-L1檢測之抗體選擇

2020-08-05   繪真醫學

原標題:免疫治療|一文讀懂PD-L1檢測之抗體選擇

TPS: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Tumor Proportion Score),計算公式如下:

PD-L1判讀標準(TPS):

PD-L1強表達(TPS≥50%);PD-L1表達(1%≤TPS≤49%);PD-L1未表達(TPS<1%)

CPS:陽性聯合分數(Combined Positive Score)。除了腫瘤細胞表達PD-L1之外,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 胞也會有PD-L1表達。計算公式如下:

PD-L1判讀標準(CPS):

PD-L1強表達(CPS≥10);PD-L1表達(1≤CPS≤10);PD-L1未表達(CPS<1)

TC: 任何強度下顯示PD-L1部分或完全膜染色的腫瘤細胞占所有瘤細胞的百分比

IC:任何強度PD-L1染色陽性的腫瘤相關免疫細胞數占總腫瘤相關免疫細胞數的百分比

IHC:免疫組織化學

PD-1:程序性死亡因子受體1

PD-L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體1

目前已有多個PD-1/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批適應證 , 但是免疫治療並非對所有的患者都有效,因此通過分子標誌物檢測,尋找到適合的患者,是實現「精準」腫瘤免疫治療的關鍵。那麼對於不同的癌種應該選擇什麼抗體呢?可以參考表1:

表1

說明:

1、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儘量送檢22C3或者28-8,SP263次之,以上三個NMPA已批准,而對於SP142,目前NMPA未批准。

2、關於SP263這個通用抗體,目前FDA/NMPA尚無批准藥物為非小細胞肺癌伴隨診斷,但多項研究證明SP263與28-8和22C3檢測一致性較佳,也有多種研究證明關聯性一般。

3、三陰性乳腺癌送檢SP142,但目前NMPA未批准,可用22C3代替,多項研究證明SP142與22C3檢測一致性較佳。

表2是針對不同癌種和抗體的評分標準以及相關藥物:

表2

非小細胞肺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基於KEYNOTE-042試驗的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都批准了帕博利珠單抗作為腫瘤PD-L1表達(TPS≥1%)的EGFR或ALK突變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同步中國NMPA在2019年8月批准了PD-L1檢測抗體(IHC 22C3)作為伴隨診斷。

KEYNOTE-042 是一項開放、隨機對照III期臨床試驗(NCT02220894),在腫瘤PD-L1表達(TPS ≥1%)、驅動基因陰性(EGFR 野生型/ALK 融合基因陰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對比了帕博利珠單抗vs含鉑兩藥聯合化療的療效、生存及安全性。結果顯示,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無 EGFR 敏感突變或 ALK 融合且腫瘤PD-L1表達(TPS ≥1%)的晚期 NSCLC 療效優於含鉑化療。

IHC 28-8

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

2020年5月15日,FDA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O藥,BMS)與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Y藥,BMS)聯合用於腫瘤細胞PD-L1表達(TPS≥1%)且非EGFR和ALK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同時,FDA還批准了 PD-L1 IHC 28-8 pharmDx(Agilent)作為其伴隨診斷設備,用於選擇適合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治療的NSCLC患者。[1]

CHECKMATE-227試驗(NCT02477826)對O+Y聯合治療的療效進行了研究,該試驗招募的是非EGFR和ALK突變的轉移性或復發性的NSCLC患者,且之前未接受過抗癌治療。將793名腫瘤細胞PD-L1表達(TPS≥1%)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治療(試驗組(n=396))、含鉑雙聯化療(對照組(n=397))。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的總生存期(OS)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改善。試驗組的中位OS為 17.1 個月,對照組的中位OS為 14.9 個月(HR=0.79)。

TPS≥1%患者中,兩組OS情況

IHC SP142

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

2020年5月18日,FDA批准了阿替利珠單抗( Atezolizumab,T藥,Roche旗下Genentech )用於腫瘤細胞PD-L1表達( TC≥50% )或腫瘤浸潤免疫細胞PD-L1表達( IC≥10% )且腫瘤細胞無EGFR和ALK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FDA還批准 VENTANA PD-L1( SP142 ) Assay( Roche旗下Ventana )作為其伴隨診斷,用於選擇適合阿替利珠單抗治療的NSCLC患者。[2]

該批準是基於IMpower110試驗(NCT02409342),TC≥50%或IC≥10%且未接受過化療的IV期NSCLC患者(不包含EGFR/ALK變異的患者)被隨機分配為試驗組(每3周接受阿替利珠單抗1200mg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和對照組(接受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OS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改善。阿替利珠單抗組的中位OS為 20.2 個月,而化療組的中位OS為 13.1 個月(HR=0.59)。

IHC SP26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20年5月8日,繼美國FDA和歐盟CE IVD批准後,羅氏診斷VENTANA PD-L1(SP263)伴隨診斷正式獲NMPA批准上市。

KEYNOTE024研究將帕博利珠單抗用於一線治療EGFR和(或)ALK突變陰性的晚期NSCLC患者。對於腫瘤PD-L1表達≥50%(TC),結果顯示,與含鉑類化療藥物比較,帕博利珠單抗顯著改善了患者的客觀有效率(ORR)、無進展生存期(PFS)和OS。KEYNOTE-010是一項開放性,隨機,多中心,2/3期的臨床試驗,研究了1033例含鉑化療後進展的轉移性NSCLC患者。對於腫瘤PD-L1表達≥1%(TC),觀察到帕博利珠單抗組總生存率優於對照組。

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

CheckMate017和CheckMate057研究結果顯示,與多西他賽比較,納武利尤單抗能夠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ORR、PFS和OS。基於此兩項研究,FDA批准納武利尤單抗用於以鉑類為基礎化療方案進展後的晚期( 轉移性 )鱗狀或非鱗狀NSCLC患者,其中PD-L1檢測( TC≥1%,≥5%及≥10% )為補充診斷。

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

PACIFIC研究結果顯示,度伐利尤單抗作為放化療結束後無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鞏固治療,在 TC≥1% 的患者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PFS和OS。因此,歐盟批准其用於放化療結束後無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Ⅲ期NSCLC患者的鞏固治療,其中PD-L1檢測( TC≥1% )為補充診斷。

IHC SP263被歐盟批准用於NSCLC患者帕博利珠單抗藥物一線和二線以及Ⅲ期患者度伐利尤單抗藥物、納武利尤單抗藥物二線的補充診斷。

尿路上皮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17年5月,基於KEYNOTE-052和KEYNOTE-045的研究結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不適合含順鉑化療且腫瘤細胞表達PD-L1(CPS≥10),或不適合任何含鉑類藥物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線和二線治療。

IHC 28-8

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

2017年2月2日,FDA批准納武利尤單抗含鉑化療期間或含鉑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一年內出現疾病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腫瘤細胞表達PD-L1≥1%(TC或TPS)

IHC SP142

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

2017 年,FDA批准阿替利珠單抗作為順鉑不耐受的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線治療,腫瘤細胞表達PD-L1≥5%(IC)

IHC SP263

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

2017年5月,美國FDA加速批准了度伐利尤單抗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同時批准的還有PD-L1檢測試劑盒-SP263,用於檢測PD-L1的表達(TC≥25%;或ICP>1%且IC+ ≥25%;或ICP=1%且IC+ =100%)。此次獲批基於一項臨床試驗,在182位患者中,有31位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包括5位患者腫瘤完全消失。研究人員還根據PD-L1的表達狀態分析了客觀緩解率,結果顯示,95例PD-L1表達水平較高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為26.3%73例PD-L1表達水平低或無表達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為4.1%

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

2020年4月,百濟神州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獲得NMP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治療的PD-L1高表達(TC≥25%;或ICP>1%且IC+ ≥25%;或ICP=1%且IC+ =100%)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這是替雷利珠單抗,繼去年12月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後的第二個適應症,也是其獲批的第一個實體瘤適應症。2020年5月8日,羅氏VENTANA PD-L1(SP263)檢測獲得NMPA批准上市,作為替雷麗珠單抗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補充診斷。

此次獲批,是基於一項在中國和韓國開展的用於治療既往接受含鉑化療且PD-L1高表達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患者的單臂、多中心、關鍵性Ⅱ期臨床試驗(NCT04004221)。符合療效評估的患者中,在隨訪時間至少為12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4個月的情況下,經獨立評審委員會(IRC)根據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RECIST)1.1版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為24.8%,完全緩解率(CR)為9.9%

胃癌或賁門癌(胃食管交界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17年9月,根據KEYNOTE-059研究的結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腫瘤細胞表達PD-L1(CPS≥1)的經過2種及以上治療方案(包括氟尿嘧啶、含鉑化療)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胃癌或賁門癌(胃食管交界癌)患者的三線及三線以上治療。

食管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19年7月30日FDA批准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K藥,Merck)用於治療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這些患者PD-L1 表達為陽性(CPS≥10),經過一線或多線全身系統治療後疾病仍然進展。[3]

無需做IHC PD-L1檢測

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

2020年6月10日,FDA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O藥,BMS)用於先前接受過氟尿嘧啶和鉑類藥物化療後無法切除的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且無論PD-L1表達水平如何,都可以使用O藥進行治療。[4]

對於O藥的批準是基於3期ATTRACTION-3(NCT02569242)研究數據,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接受紫杉烷類化療藥物治療)相比,試驗組(接受O藥治療)的OS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改善。試驗組的中位OS為 10.9 個月,而對照組的中位OS為 8.4 個月(HR=0.77)。

宮頸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18年6月12號,基於KEYNOTE-158 E隊列的研究結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化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腫瘤PD-L1(CPS≥1)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二線治療。

頭頸部鱗癌

IHC 22C3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2016年8月,帕博利珠單抗基於KEYNOTE-012的數據,獲得了在頭頸鱗癌中的第一個適應證,用於含鉑化療後疾病進展的復發性/轉移性HNSCC患者。此後,基於KEYNOTE-048研究結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腫瘤細胞表達PD-L1(CPS≥1)的轉移性或不可切除復發性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

乳腺癌(三陰)

IHC SP142

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

IMpassion130研究中,與白蛋白紫杉醇聯合,顯著延長PD-L1表達陽性晚期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生存期。2019年3月28日FDA批准阿替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用於晚期TNBC的一線治療。

只有PD-L1高表達的患者用此藥物才有生存獲益,所以用藥前必須先進行PD-L1表達檢測。VENTANA PD-L1(SP142)抗體檢測腫瘤PD-L1表達(IC≥1%),是判斷TNBC患者是否適合阿替利珠單抗免疫治療的唯一伴隨診斷試劑。

參考文獻:

1.https://www.fda.gov/drugs/drug-approvals-and-databases/fda-approves-nivolumab-plus-ipilimumab-first-line-mnsclc-pd-l1-tumor-expression-1.

2.FDA Approves Genentech’s Tecentriq as a First-Line Monotherapy for Certain People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ublished May 18, 2020. https://bit.ly/3fYAw29. Accessed May 18, 2020.

3.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pembrolizumab-advanced-esophageal-squamous-cell-cancer.

4.https://www.fda.gov/drugs/drug-approvals-and-databases/fda-approves-nivolumab-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

繪真醫學坐落於美麗的金雞湖畔,處於被稱為中國「生物矽谷」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中心,依託哈佛歸國科學家團隊建立起先進的檢測與研發平台,配備有國際頂級的軟硬體設施、嚴謹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處理系統。

旗下設立蘇州繪真醫學檢驗實驗室與北京昌科醫學檢驗實驗室 ,在蘇州和北京分別擁有2700平米和1200平米的臨床檢測與研發大樓、百餘名檢測研發人員及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全面開展腫瘤、感染性疾病、遺傳及代謝性疾病檢測,與衛生、疾控部門及各大醫院開展廣泛合作。

我司具有臨床基因擴增資質、Ⅱ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資質、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證書;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原研專利授權及國外授權專利共計6項,國內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1項,軟體著作權23項,合計國內授權專利46項,申請受理中專利84項,並在 2019年以滿分成績通過衛健委臨檢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

使命:「智慧賦予希望」!

願景:「描繪本真,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