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
2019已經餘額不足
又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
近期新鮮出爐的
「2019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除了夜經濟、5G元年等
中國經濟社會向好的詞
一種網絡詐騙方式
「殺豬盤」也上榜了
今年8月底
150名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
被重慶警方押解回國
初步核查涉及全國28個省份100餘起案件
涉案金額近億元
這一案件讓「殺豬盤」一詞
關注度從零激增到最高點
相信各位朋友也看過不少
廳哥發布的各種「殺豬盤」案例
當然也有朋友好奇
為什麼現在電信詐騙宣傳遍地都是
還會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
那是因為
詐騙的套路和反套路
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騙子手段也是花樣百出
每年都會有新的手段產出
令人防不勝防
騙子升級的不僅是套路
而是方方面面
從詐騙方式來看
電信詐騙 VS 網絡詐騙
電話、簡訊等電信手段詐騙
轉變為通過釣魚網站
APP等各類網絡詐騙
從騙子的窩點來看
小規模戰鬥 VS 集團化運營
從小規模戰鬥轉變為公司化、集團化運營
注重公司文化的經營
和從業人員價值觀的培養
從騙子的作案工具來看
傳統電話 VS 智能設備
從主要靠打電話、發簡訊
到各種智能設備一應俱全
還有技術團隊24小時支持
隨時解決故障
從騙子的洗錢方式來看
銀行卡、第三方支付 VS 對公帳戶、虛擬幣
從依託銀行卡和第三方支付
來迅速轉帳洗錢
到對公帳戶和虛擬幣洗錢成為主流
從騙子的閱讀興趣來看
偵查類、理論性 VS 人性類
騙子從讀一些偵查類、理論性書籍
轉變為讀一些研究人性類的書籍
一方面覺得自己被抓的機率很低
另一方面覺得詐騙想要成功
必須把人性研究透徹
12月25日上午公安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雲劍」行動開展以來有關工作情況
目前
電信詐騙總體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案件仍高發多發
特別是「殺豬盤」網絡交友
誘導投資賭博類詐騙上升迅猛
貸款詐騙、冒充客服人員詐騙
及刷單類詐騙仍是電信詐騙案件中
較為突出的犯罪類型
在境內嚴打高壓態勢下
一些詐騙分子流竄到境外設立詐騙窩點
中緬邊境和東南亞國家詐騙犯罪十分猖獗
歲末年初各類詐騙高發
今年10月份以來
我省電信網絡詐騙警情持續高發
形勢依然嚴峻
搜圖
編輯
排名前5詐騙手法
冒充客服
辦理貸款
刷單掃碼
婚戀交友
俗稱「殺豬盤」
虛假購物
易受騙人群
務工人員、服務人員和在校大學生
多發地區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
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市尤為突出
搜圖
編輯
接下來為大家盤點
2019年較為突出的五大詐騙套路
1、貸款詐騙
作案人員利用借款人急於用錢的心理,以先收取各種手續費再放款為理由騙取錢財,「保險費、保證金、激活/解凍費、驗證費、服務費」,通過辦理手續連番「轟炸」,最後錢沒貸到,存款卻沒了。
2018年8月,廣東的李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的電話,對方詢問是否需要貸款,李女士當時確實急需資金周轉,又不太了解信貸業務,就添加了對方微信。一番看似普通的對話結束後,過了幾天信貸員小劉告訴李女士審核已通過,可以放款了但需要先繳納辦理手續費。然而,在繳納了近萬元的手續費後,貸款並沒有如期而至,信貸員小劉和客服也再沒了消息。李女士這才發現被騙,向警方報案。
2、冒充客服詐騙
作案人員冒充網站客服主動來電,告知網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訂單有誤」「快遞丟失」「誤列入批發客戶/代理商」等,需事主配合辦理「退款理賠」或「取消業務」,經事主同意後,向事主發送「二維碼」進行掃碼「退款操作」,要求事主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驗證碼。同時,騙子則在後台實時獲取事主的帳號、密碼、驗證碼,並自行進行操作,導致事主錢財損失。
11月初,廣州增城的小李在「雙十一」預熱活動中,網購了一樣商品,可他等了幾天也沒收到貨,於是小李打快遞客服電話要求核查,客服告知當天下午會回復小李。恰巧,小李收到了騙子的電話,騙子說小李的快遞遺失了,並指引小李掃二維碼申請退款,在指定頁面輸入銀行卡信息,並騙取了小李的驗證碼,盜走了小李卡里的7萬多元。
3、婚戀詐騙(「殺豬盤」)
詐騙團伙在各類婚戀交友、社交、同性戀論壇等渠道物色潛在對象,通過利用受害者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騙取信任,待時機成熟後,誘騙受害者參與虛假賭博網站或投資平台,甚至要求事主通過網絡貸款進行賭博和投資,直至將受害者財物騙光後便拉黑事主。
中山姑娘小羅就因為微信網友的一聲「老婆」被騙走4萬。2018年5月底,小羅和許某陷入了愛情的旋渦。許某自稱事業有成,按理說並不缺錢,可與小羅交往後許某稱為將來打算以考駕照、開辦醫院、投資藥品生意等為由,先後向小羅「借」走43000元。直到今年3月份,小羅再也聯繫不到許某才發現自己陷入了對方精心編織的謊言。接到小羅報案後,小欖警方經過多日偵查,最終在小欖富華路將犯罪嫌疑人許某抓獲,許某因涉嫌詐騙被依法刑事拘留。
4、刷單掃碼詐騙
作案人員針對事主希望省時省力、急需賺錢的心理,發布刷單賺錢的信息,引誘學生、家庭婦女等無收入或收入不穩定人群上當。當事主被騙開始刷單時,騙子往往會先返還一筆小額資金以獲取事主信任,後續加價又加量,要求事主連續刷好幾單後才能返還本金和佣金,事主為了返回本金,往往投入大額資金,最後被騙子拉黑。
今年6月,A學生參與了「分期樂」貸款平台的「刷單」兼職工作,聽從他的「上司」動員身邊的同學申請「分期樂」貸款,並把貸款下來的錢轉入某一個特定帳戶進行「刷單」。為了刷單報酬,A同學不斷鼓動身邊同學朋友參與貸款。
騙子以「註銷分期樂個人帳戶」為幌子,通過一定渠道了解受害者個人信息(例如:姓名、專業、學校等)讓受害者認為他可能是一個來幫助解決問題的工作人員,因此放下戒備。在後續與騙子聊天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被套路走其它身份信息 (例如:身份證、銀行卡信息、驗證碼等 )給了騙子更多詐騙的機會和素材,結局就是造成損失。
5、虛假購物詐騙
詐騙分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發布虛假購物圖片,受害人下單轉帳後,犯罪分子不發貨或者發送磚頭、廢紙等價值明顯低於所購商品的物品,然後將受害人從微信好友中刪除或者拉黑。
今年4月,做奢侈品代購的陳先生接到一位北京客戶的訂單:購買某品牌的新款包包。由於手上並沒有現貨,陳先生便在同行微信群里發布求購信息,很快,一名「同行」主動添加其微信,稱自己手上有這款包包的現貨。由於沒見過面,陳先生也保留了一定戒心,但「同行」不斷勸說還發來「實物圖」,並許下各種正品承諾。因為客戶要得比較急,且看到對方信誓旦旦,陳先生接連支付了共24200元貨款,並讓對方直接將包包郵寄到客戶的北京住址。「同行」反應很快,當晚就發來了物流單號。直至5月19日,陳先生收到北京客戶的質問,才知道原來客戶收到的快遞包裹,並不是包包而是一大包紙巾……得知該情況後,陳先生馬上聯繫「同行賣家」,對方卻一直沒有回應,陳先生覺得被騙,立即報警求助。
來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