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河自治縣協力生態農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新房裡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從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運來先行「試養」的300頭小豬崽在清塘村正式入住,開啟中寨鎮「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新路徑。
「長得快,來這幾天了,每天我都會稱一下。」合作社負責人田闖告訴記者,通過先前一段時間的試養,預計在4月中旬原先規劃的3500頭將會全部進欄,按照發展目標,合作社每年將會出產7000餘頭。
田闖向記者介紹,合作社全部投產後,村集體合作社占股所獲得的收益會按照7:2:1進行分配,即70%用於村集體開發就業扶貧援助報酬支付和村級臨時性救助,20%用於能人經營管理薪酬支付,10%歸村集體所有。
道路千萬條,脫貧第一條。隨著養殖場的建立完善,前期豬崽入欄,一系列的過程,中寨鎮楊坪村的貧困戶田國香都親身經歷參與。
家庭負擔沉重的她現在成了協力生態農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名長期工人,一個月最低有3000元的保底工資,乾得好,還能有提成,比起常年在外打工,沒文化,沒技術,在外受過不少苦的田國香很珍惜家門口這份來之不易的穩定工作。
「如果不是貧困戶家庭,我還得不到來這裡打工的機會呢!」田國香說,在養殖場,如果是貧困戶能做的,田老闆(田闖)一般找人幹活都是貧困家庭人員優先,現在工作穩定了,一個月有3天假期,還包吃包住。
同樣,家門口受益的不只田國香,清塘村村民田茂相每逢田闖便喜上眉梢連連感謝聲不斷,因為養殖場建立需要征地,田茂相家閒置多年的大片土地獲賠接近16萬元,田茂相說,如果不是土地賠款,他這一輩子可能也賺不了這麼多錢,閒置的荒地也有可能長期荒著。
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寨鎮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龍頭帶動、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加快發展」的思路,2019年,在沿河縣政府招商引資的推動下,中寨鎮把發展生豬養殖作為「短平快」快速見效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脫貧、摘帽、增收目標。
「生豬養殖場的供料、供水、控溫等都通過專用設備自動調節,工作人員一鍵式操作整個流程。」4月4日,正帶領技術工人進行監控設備安裝的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沿河片區負責人朱樂敏說,設備安裝調節投入使用後整個養殖場可進行時時監控,讓養殖可視化,透明化。
曾經給別人養過豬的田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在他這裡全部是自動化,為了避免養殖場裡受到外部病菌的感染,運輸飼料,豬崽都有專門通道,車不越大門,全方位保障養殖場安全。
在離協力生態農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不遠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軍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施工場地,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搶抓工期,力保養殖場儘快投入使用。
據悉,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生豬代養」共43家,其中中寨鎮占5家,目前正在有序推動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h5uW3EBfwtFQPkdHm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