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推播客版線上分集播放,這幾位年輕人如何做到的?

2020-02-13     新京報Fun娛樂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觀眾具體何時能重新進到劇場不得而知,但眾多藝術工作者另闢蹊徑,紛紛在網絡開啟線上收聽或收看演出的形式。在上海,幾位中國音樂劇創作者便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去年九月他們在上海音樂學院排練廳演出的原創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現場實況錄音,再次剪輯,製作成五集體量的「播客版」,在線上向觀眾免費公開播放。目前該劇沒有在劇場正式上演,但已有眾多音樂劇愛好者在喜馬拉雅FM先聽為快,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播客版在2月13日已全部更新完畢。

播客版《圖書館奇妙夜》全劇總時長1小時40分鐘,共17首歌曲,音頻分為5集,每集20分鐘左右。新京報記者專訪《圖書館奇妙夜》的作曲張曉丹與導演周笑微,揭秘「播客版」音樂劇的製作幕後。

受訪者供圖

播客版調整:

增加廣播屬性,分集剪輯,加入導讀

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講述的是主人公16歲女孩Harper生活在一本俗套的言情小說里,為了把偷偷溜去其他書里的妹妹Spork找回來,她在海盜Grayson的幫助下開始了一次未知的冒險,隨著故事的開展,不被人關注的小配角Harper逐漸看到了自身價值,勇敢地改寫命運,走入了一段更有意義的人生。

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由上海音樂學院青年音樂人才儲備項目簽約藝術家張曉丹作曲、配器,她在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攻讀音樂劇寫作研究生時期的同學Emily Chiu(美籍華裔)作詞,Keurim Hur(韓國)編劇。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本科導演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戲劇導演研究生,國內資深音樂劇劇本譯配、演員周笑微擔任該劇的導演和譯配,演員陣容則彙集了張會芳、刁旋、晴飛、周可人、費冬陽、詹珈宜、王璵璠、張夢嫣等人。

在張曉丹看來,這一次的播客音樂劇,實際上是對去年九月份「《圖書館奇妙夜》劇本朗讀音樂會」的延續。導演周笑微在譯配和導演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編,以此調整劇本,音樂上,張曉丹也根據文字進行了適當調整:「由於劇本朗讀音樂會的特殊性,很多舞台提示已經在演出過程中由演員呈現和朗讀出來,所以此次的調整大部分是針對廣播的特性進行了分集剪輯,加入了導讀,另外也刪減了一部分台詞,幫助聽眾更好地進入《圖書館奇妙夜》的故事情境中。」

《圖書館奇妙夜》劇本朗讀音樂會演出。受訪者供圖

製作幕後:

保留掌聲、笑聲有意外效果

導演周笑微坦言,其實播客音樂劇一直是自己想要嘗試的形式,但一直沒有落實。「新冠肺炎發生之後,大家都呆在家裡,一方面焦慮劇場的未來,一方面也覺得確實應該做些什麼。推出播客版《圖書館奇妙夜》之前,其實也本打算在上一次劇本朗讀音樂會的基礎上將作品再重新錄製一遍,但因為現在不好再聚集大家,就想起了之前的內部錄音,沒想到播出後,效果還真的不錯。」

在播客音樂劇《圖書館奇妙夜》中,台下觀眾的笑聲,掌聲甚至鄰座在激動時加快的呼吸也都被還原,聽眾能夠身臨其境。原本無法用聲音呈現的布景、轉場以及演員細微的表情和心理活動,都通過語言描述變得活靈活現,最大程度減少了視覺效果缺失對劇情理解造成的影響。在導演周笑微看來,她希望這次的播客音樂劇製作出來後,就像小時候聽故事一樣,有旁白,有對話,有好聽的歌曲,讓人們能夠聽見原本在舞台上的表演,做成「聲音音樂劇劇場」。「我們希望鼓勵年輕的創作者們多多創作原創音樂劇IP,因為播客這個形式相比舞台呈現成本要低很多,但流通性又強,所以對於內容創作者(作曲,編劇,歌詞創作者)來說,其實是個特別好的接觸觀眾、獲得反饋的機會,也希望通過播客音樂劇這種相對輕便,好傳播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音樂劇的魅力。」

周笑微期望之後可以長期將這種播客音樂劇一直做下去,甚至可以請來別的「跨界流量」。比如去年李宗盛作品音樂劇就請來了白百何、黃齡這些一線演員和歌手,但因為舞台劇排練很花時間,現場演出也很受時空限制,但如果是播客,未來邀請「跨界流量」的可能性更大。

延展閱讀:

音樂創作參考劇中書籍設定

一台音樂劇中,音樂的創作是重中之重。《圖書館奇妙夜》包含17首曲目,張曉丹其實參考了很多風格的音樂作品,基本都是基於劇中的書籍設定而定。「比如《別相信男人》這首歌,便參照了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沙龍音樂,古典音樂以及布魯斯結構,把幾個受過傷的女人的背景通過音樂來進行介紹。另外一首海盜歌曲《歡迎光臨》,大家一想到海盜就會想起著名的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配樂,但是我參考的是輕歌劇《彭贊斯的海盜》風格,會更加輕快有趣,符合這部劇的基調。當然也有一些歌曲沒有參照,完全是感性的創作,比如《自己》和《在意》兩首歌曲。」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盧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9M9QHABgx9BqZZIci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