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鋁型材廠正在工作中的職工。 本報記者 董潔 攝
青海萬福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消毒水。 本報記者 鍾倩 攝
正在工作中的黃河水電職工。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青羚網訊(記者 鍾 倩)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經營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楊壽棟,最近心情輕鬆不少。
作為我省第一批覆工復產企業之一,政府相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他們目前已享受到了減免房租的優惠政策,省下來的一部分資金可投入到攻技術、樹品牌等領域,目前還在積極申請相關金融扶持。
疫情襲來,無數像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的市場主體,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如何為他們紓困解困?我省陸續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理清任務清單、政策清單、問題清單,壓實地方的屬地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商業的主體責任以及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崗位責任,合力攻堅跑出青海企業商業達產達效和重大項目開復工的「加速度」。
「惠」風勁吹,溫暖了萬千市場主體,也點燃了他們復工復產、達產達效、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信心。
精準輔導送上門 政策紅利穩落地
基本醫療保險階段減半徵收落地情況如何?企業還有什麼困難?
3月25日,省醫療保障局來到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了解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精準宣傳輔導,讓企業早知曉、早享受,確保優惠政策又快又好落實到位。據了解,黃河公司在青海地區參保的43家單位每月可減少繳費一百餘萬元,2020年2月至6月減征5個月,預計可減輕單位負擔約七百萬元。
制定出的政策措施不能只是白紙黑字,必須精準對接,讓企業明明白白。我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讓政策紅利穩穩落地。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成立三個督導調研工作組,深入西寧、海東、海西等重點地區解讀政策、協調要素、解決問題。確定全省首批62戶重點復工復產企業,一企一策、一題一議幫助企業儘快開復工。
西寧市成立的幫扶工作組持續深入各縣區、各園區,就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予以指導,現場辦公解決困難問題。每日收集匯總涉及重點項目推進、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建築施工開復工、農業生產、限上商貿流通復業、金融機構服務等保障情況和熱點問題,為企業紓困解難。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對企業開工準備、原輔材料供應、外地務工人員到位、防疫物資籌備等進行逐一摸排,抽調相關部門骨幹力量組成34個工作組,入駐34家重點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幫扶工作同時,全州各市、縣、行委也派出幫扶工作組,採用「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全面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各類問題,為企業穩產復工提供要素保障。
青海江河源投資集團面臨資金方面的難題。3月18日,省農村信用聯社工作人員到江河源集團詳細了解復工復產生產情況,了解企業融資需求,由省聯社、西寧農商銀行給予江河源集團復工復產貸款5000萬元。
惠企政策落實到帳面上,實打實;惠企政策落實到服務上,心貼心。
政府牽線搭橋 打通壁壘促發展
4月8日,省工信廳、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在西寧市聯合舉辦政銀企簽約會,推動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與我省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成功簽署50億元信貸業務合作協議。
3月27日,省工信廳已組織18家口罩生產和銷售企業召開專題對接會,推動省內企業間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3月11日,全省重大項目集中審批暨融資貸款簽約啟動會召開,融資貸款現場簽約項目共16項,簽約貸款額度138億元。
……
儘管當前我省企業已基本復工復產,但受疫情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資金不足、渠道不暢仍將是影響企業復工達產的主要難點。近期,我省各部門多次舉辦此類對接會,通過政府搭建平台,為企業尋求資金支持,打通流通渠道,部門聯動,各方參與,打破壁壘促發展。
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2020年上下游產業對接工作實施方案》,以強化對行業重點企業協調服務為著力點,推動上下游企業間開展以產品、服務、技術等為內容的對接合作,在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復工的基礎上,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企業降本增效,穩定全省工業運行。
省發展改革委與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農業發展銀行青海省分行開通全省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融資貸款專列」,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對於納入「融資專列」支持的項目,由國開行青海省分行和農發行青海省分行按照銀行自主審貸款、自主放貸的原則選擇具體項目,通過急事急辦等方式加快授信審批進度,保障金融供給,增加有效投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組織開展企業間、行業間,尤其是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的上下游對接工作,協調天然氣、電力及各金融機構出台各項措施,保障企業穩定高效生產。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對接會打破信息壁壘,搭建溝通平台,信息高效流通之下,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再加快、質量再提高。
巧借信息化手段 助力企業復產達標
「本人為湖北籍人員,持有湖北健康碼。現需要返回湟源縣進行復工,請問是否能返回?」青海復工復產服務網上,此類留言屢見不鮮。
無需安裝、操作簡便、全程無接觸、信息真實、數據可追溯。我省「信用健康碼」自2月20日上線以來,有效解決了公共場所防控登記難題,實現了歷史登記數據的追溯管理和統計分析。
除了精準防控,信息化手段也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強大助力,我省調動優質數字服務資源,用信息化手段,幫助企業復產達標。
省工信廳以信息化手段促進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及企業復工復產,協調軟體開發公司,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等5個重點地區、園區定製開發企業復工復產管理系統,通過線上復工登記、申請、審批,減少人員流動,壓縮審批周期。
此外,省工信廳安排專項資金對在疫情期間因復工復產需要採購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在線監測等服務軟體開展靈活辦公的中小微企業,給予採購合同金額50%的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
45.42噸次氯酸鈉輸送到消毒液生產企業青海萬福康藥業有限公司,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這批原料來自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在政府相關部門對接下,青海宜化得知消毒液生產企業的原材料需求後及時送貨,解決了原材料供貨不足的難題。
上下游企業產業鏈的打通要得益於青海稅務部門的大數據分析系統,針對青海萬福康藥業有限公司原材料短缺問題,稅務部門利用金稅三期系統對省內原料生產企業進行數據分析、篩選,並對接原材料供應商,成功紓解企業難題。
惠企政策傳遞溫暖,更傳遞力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作為復工復產的主體,我們有信心帶領公司員工克服困難,加快企業發展。」青海江河源投資集團副總裁羅生明充滿信心。目前,我省繼續強化政策落實兌現力度,推動政策應兌盡兌、及時見效,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質量。
朝著復工達產 「百分百」目標邁進
近段時間,我省復工復產工作成效顯著,復工復產率已超九成,生產生活秩序已全面恢復正常。成績固然可喜,百尺竿頭還需更進一步。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前提下,儘快朝著復工復產「百分百」目標邁進,促進更高質量發展應成為下一階段各區各部門的工作重心。
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看行動,根本在擔當。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痛點」「堵點」多,針對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升服務能力;各級領導幹部要當好第一責任人,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全力以赴,確保按時間節點推進,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開展。
好政策只有真正落地才算數,這考驗著各級政府部門的執行力。有關部門需要時刻與企業保持信息暢通,對政策落地效果加以實證,深入企業了解情況,確保優惠政策應享盡享;有關部門要建立動態的調整機制,加大信息搜集力度,通過企業反饋,及時了解相關舉措是否還存在不足,實時搜集企業意見,做好效果調研,為後續工作改進提供參考。
最後,工作創新必不可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我省湧現出一批好的做法,如「一號、一網、一端」精準解決復工難題、集中審批壓縮審批時限,確保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等等。這些舉措都是相關部門和負責人員發揮服務創新性,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更多實質性保障。其他單位部門也能以此為參考,充分發揮大數據、信息化的作用,突破傳統壁壘,通過群策群力,推出更靈活、開放的幫扶舉措,助力企業復工達產。(鍾 倩)
塔拉灘施工正酣
3月19日,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三塔拉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2200兆瓦光伏和切吉鄉1300兆瓦風電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機械化的光伏支架基礎打樁機隆隆作響,風機基礎鋼筋被綁紮成鳥籠狀,物資運輸車輛排隊卸貨,5000餘名工人忙而有序地進行著作業。
這是青海省和國家電投集團首批覆工的重點基建項目,在這個繁忙施工現場的背後,是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條戰線作為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考場,構築起保安全、保發電、保經濟、保穩定的堅強戰鬥堡壘,開足馬力達產達效。
「目前,基礎樁完成百分之六十左右,支架完成百分之十。基本能夠按照原定計劃在4月15號前完成43萬根基礎樁的施工。」負責I標段1000兆瓦光伏電站機電安裝及土建工程的黃河電檢公司副總經理蘆彪說。
96萬根鋼管基礎樁、850台2200兆瓦箱變、3座330KV彙集站、509颱風機;涉及20多個省區的施工人員,10多個省區的設備製造單位,工期較原計劃滯後嚴重……巨大的工程量加上疫情期間人員返崗、設備供貨、物資運輸等均被影響,要實現如期併網發電,困難可想而知。
自1月25日起,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謝小平每天組織召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專題工作會議,成立了14個專項工作組,統籌安排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並出台多項措施,形成了精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合力,為有序快速復工提供了遵循和指導。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是關鍵。」面對著供貨嚴重滯後、施工人員進場困難、設備運輸受阻等問題,謝小平意識到只有打通上下游全產業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復產。一份份向上級彙報的文件、一通通和各級地方政府溝通的電話、一封封寫給18個省區的37家企業設備廠家的「聲援信」、一家家為返工人員承租的集中隔離酒店,15萬隻口罩、2000套防護服、6530公斤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的儲備,打通了綠色通道,讓復工復產「活」了起來。
自2月13日復工以來,黃河公司復工率100%,復產率100%。1至2月份已完成基建投資27.42億元,高峰期設備每日運抵施工現場超過350車次。為了追回疫情對工期的影響,預計7、8月份施工高峰期時,施工人員將增加到1.4萬人。(董 潔)
作者:鍾 倩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