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援助此國24年,其史書是如何記載的?隻字不提還滿是怨恨

2020-09-21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用生命援助此國24年,其史書是如何記載的?隻字不提還滿是怨恨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還不忘傾力幫助一些兄弟國家,可真正記得這份恩情的又有多少呢?沒有忘恩負義就算不錯的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國曾對一歐洲小國進行了長達24年的傾力援助,然而如今,其史書上對這份恩情不僅隻字不提,還滿是怨恨。為什麼呢?是忘恩負義嗎?

這個小國就是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面積約2.9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萬,是歐洲最不發達、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

阿爾巴比亞歷史悠久,早在1190年就建立了獨立的封建制公國,然而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的時候,阿爾巴尼亞遭到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侵略,隨後被其統治了近半個世紀之久。

19世紀下半葉,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運動日漸高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被奧匈、意、法等國軍隊占領;1920年阿爾巴尼亞宣告獨立;二戰前5個月,曾與義大利簽署同盟條約的阿爾巴尼亞被義大利攻占。

義大利戰敗後,阿爾巴尼亞又被德國控制了一年多。1944年11月29日,阿爾巴尼亞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全國;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

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後,阿爾巴尼亞便於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954年,雙方更是建立了親密合作關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本就窮得叮噹響的我國,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長達24年的傾力援助。

在這24年的時間裡,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小到糧食、衣物,大到軍事裝備、基建設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1961和1962這兩個中國最困難的年頭,我國還勒緊褲腰帶向其援助了數十萬噸的糧食。要知道,當時我國許多地方真的已經窮得吃土了,這完全就是拿生命在援助它啊。

哪怕到了如今,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依然發揮著「餘熱」,武器、碉堡、建築……據不完全統計,在24年的援助期間,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款就高達75筆,總計約100多億人民幣,其他援助更是不計其數。

不可否認的是,阿爾巴尼亞對我國還是有一定反饋的,特別是在1971年的時候,它為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起初,對於我國給予的援助,阿爾巴尼亞還是非常感激的,而且還不斷宣揚。

然而,隨著我國給予的東西越來越多,漸漸地,這種援助成了他們眼中的理所當然,甚至是義務,一旦東西給少了,還會引來各種怨恨,曾經的感激也就變成了「欲求不滿」。

1978年,我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從而正式終止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確認無可能獲得新援助後,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竟然在公開講話中將中國列為敵人,之後更是處處與我方作對。

如今,在阿爾巴尼亞的史書中,對於中國曾經對其的恩情隻字不提,有的只是怨恨和抹黑。不得不說,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g5LrnQBd8y1i3sJqI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