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江蘇省儀征市大儀中心衛生院門診量達到71268人次,同比增長13.2%。
「除了門診量增長,大儀中心衛生院還通過了揚州衛健委二級醫院評估,新增設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大儀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單樹俊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這些變化,均得益於儀征市醫聯體、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推進。近年來,儀征市以深化醫改為契機,構建起「X+3+12+82」醫聯體網絡。
對外,儀征開展「引名院」工程,深化與上海東方醫院、瑞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中大醫院等合作,構建「X+3個市級醫院」醫聯體。
對內,構建「3個市級醫院+12個鎮級區域醫療中心和衛生院+82個標準化村衛生室」醫聯體,明確市人民醫院與大儀中心衛生院、胥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醫共體試點,市中醫院與月塘中心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部,大儀鎮地處兩省(江蘇、安徽)四市區(邗江區、高郵市、天長市、儀征市)交界處。
「開車到儀征看病需要40分鐘,而去揚州看病醫保報銷比例較低,大儀鎮5.2萬群眾以前很難享受到二級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單樹俊說。
如今,通過醫共體建設,儀征市人民醫院每周安排專家到大儀中心衛生院坐診,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二級醫院的服務和基層醫保報銷政策。
2018年,儀征市人民醫院與大儀中心衛生院、胥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醫共體,實施試點。
根據成員單位的實際需求,儀征市人民醫院先後幫助兩家單位的眼科、耳鼻喉科、普外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婦科等10個專家工作室,建成任曉梅神經內科博士工作站並正常運行。
目前,大儀中心衛生院針灸科、兒科建成省級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王氏中醫已成功申報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科、中醫內科建成揚州市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胥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骨傷科、消化內科建成揚州市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
「截至目前,該衛生院普外科已能夠開展腹腔鏡下膽囊、闌尾切除、疝修補等手術,超聲科新開展頸動脈、椎動脈、下肢動脈超聲檢查。」單樹俊介紹。
除了特色科室創建,儀征市人民醫院還下派人員擔任大儀中心衛生院和胥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和副院長,並定期安排醫療、護理、放射等專家團隊進行臨床指導。
在大儀中心衛生院,記者見到了該院院長黃程。他曾是儀征市人民醫院的兒科副主任,2014年被下派到大儀中心衛生院,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
建立醫聯體網絡
從2017年開始,儀征市財政分3年安排1200萬元支持衛生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平台,儀征市建設了區域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
隨著平台的建立,儀征將市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變成一張網。
目前,儀征全市院內診療、檢驗、影像、心電、公衛、家醫等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通過遠程信息系統,鎮村醫療機構可獲得由醫共體牽頭醫院專家提供醫療影像診斷、疑難病例討論和會診指導等服務,實現檢驗、檢查業務協作和數據、報告共享。」儀征市衛健委原規劃與信息科科長繆曉琴說。
擔任儀征市人民醫院醫共體辦公室主任以來,楊國泉將工作概括為「協調」二字。
「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協調患者雙向轉診;協調醫共體內部人才雙向流動:下派專家到成員單位進行帶教幫扶,成員單位派出業務骨幹到市人民醫院進修跟班學習;協調安排遠程會診,邀請醫聯體醫院的專家來儀征。」談及工作內容時他說。
隨著儀征市「X+3+12+82」醫聯體網絡的建立,這種「協調」不僅局限於本市。為讓基層群眾可在家門口享受大城市優質醫療服務,儀征通過線上線下柔性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
例如,通過實施重點科室專家「周周到」工程,儀征市人民醫院和儀征市中醫院先後柔性引進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等三甲醫院的省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上醫學專家25名。
除線下方式,儀征還發展遠程醫療,與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60多家知名三級醫院建立合作關係。
根據群眾需求,儀征可申請大醫院專家在線提供遠程醫療和會診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在線專家300多名,開展遠程醫療服務2000多例。
分級診療有效落實
「由政府主導,衛健、發改、人社、財政、編辦、醫保等多部門參與,儀征市成立醫共體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從而形成實施主體明確、部門政策協同、決策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儀征市衛健委醫政與藥政科科長柳永超說。
儀征是全國、全省醫改工作首批試點縣市,2015年啟動醫聯體建設,2017年實施緊密型醫聯體建設,2018年被確定為省級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
為破解基層衛生人才緊缺難題,儀征開展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鄉用」省級試點,制定了《關於儀征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縣管鄉用」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開展編制管理、招引方式、財政投入和績效考核4個方面的創新。
此外,通過健全利益分配機制,醫共體內實現了利益共享。
據了解,該市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收入凈增長結餘部分的50%歸醫共體龍頭醫院,檢查檢驗費用按照龍頭醫院55%、成員單位45%進行分配,衛健委再給予成員單位10%補助。
近年來,儀征把推進醫共體建設作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舉措。1—9月,該市雙向轉診1.2萬人次。
「通過全面開展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醫療機構從被動控費向主動控費轉變。此外,強化政策引導,實行差別化報銷政策,首診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達到90%。」儀征市衛健委財務審計科科長周俊說。
(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蔣水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