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條街被評為北京人心目中最美街巷!快看有沒有你家門口的!

2019-12-15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如今的北京城日新月異,

到處都是各類網紅打卡地。

但真正的老北京風貌

卻逐漸被大家遺忘了~


11月29日,「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及頒獎儀式在北京日報社舉行,東城區交道口街道雨兒胡同和前門街道草廠四條榮獲「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稱號;東花市街道北里西區楊志軍榮獲「北京十大最美小巷管家」稱號。此外,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東華門街道西堂子胡同、北新橋街道青龍胡同獲得了「北京十大最美街巷」入圍獎。



雨兒胡同


雨兒胡同位於南鑼鼓巷地區,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全長343米,寬5米,呈東西走向,共有院落38個。2015年以前,雨兒胡同和絕大多數老城胡同一樣,院內私搭亂建普遍,歷史風貌破壞嚴重。而最讓居民鬧心的便是:居住條件較差,環境秩序混亂,出行不便。



經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不僅恢復了胡同肌理和歷史風貌,更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在「共生院」模式試點上取得了突破。相比其他區域的「共生院」,雨兒胡同「共生院」本著優先改善留住居民居住條件的原則,拆除自建房,通過利用騰空房屋或內置二層的方式,植入現代化的廚衛浴設施,解決留住居民日常廚衛需求,適度提升居民居住條件,改善人居環境。

草廠四條


草廠四條位於前門街道中部,毗鄰前門三里河。明朝時,這片區域曾是一片蘆葦園,聚集了很多以織席為業的作坊和業主,因此得名「草廠」。經過整治提升,草廠四條找回了老北京胡同的親切感。「以前地面坑窪不平,兩邊亂堆亂放,現在綠植遍地,架空線入地了,春夏秋三季可以說是鳥語花香。」草廠四條居民丁淑鳳對胡同的新面貌讚不絕口,「現在胡同還有了『建築共生』這個模式,感覺老胡同添了不少生機活力。」


圖為前門三里河


經過重新設計,在騰退出來的空間形成一種建築共生;引入青年人入住,和爺爺奶奶等原住民做鄰居,形成居民共生。然後,新老融合形成文化共生,逐步找回老胡同之間的親近感。


西堂子胡同


西堂子胡同東起東四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全長約539米,25號、27號四合院原為清末軍機大臣左宗棠住宅,清末大學生那桐家廟曾在此。自2017年起,東華門街道通過拆除違法建設、封堵違規「開牆打洞」、建築立面整飭、架空線入地、機動車禁停等一系列舉措對西堂子胡同進行環境整治提升。在此基礎上,2019年9月,通過加裝非現場執法探頭、拓寬人行步道、增設綠化景觀、打造休憩空間,實現西堂子胡同品質精細化提升,成為全市首批「交通安寧步行友好」街區胡同之一。


「整治過程中,我們堅持設計先行,民需為導向,同時注重後期管理。」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遺產中心街巷設計師尹若冰介紹,通過前期調研和居民代表大會,徵集居民意見、確定設計方案後,才實施了胡同的整體整治提升,之後更由居委會引導居民參與自治,實現管理可持續。


三眼井胡同

三眼井胡同東起嵩祝院西巷,西止景山東街,南與大學夾道相通,北與吉安所左巷、橫柵欄胡同相通,全長306米。2017年5月起,三眼井胡同啟動綜合整治,在整治提升過程中,景山街道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向居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


據了解,街道引入微信小程序——「路見」景山平台,藉助科技手段,發揮「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優勢,開展「景山小提案」活動。在這個平台上,老百姓可以通過手機,在街道地圖介面里任意位置標記建議或改善內容,比如超市菜店、公共廁所、健身設施、夜間照明、綠色植物、自行車停放等。建議提交後,程序後台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對市民意見的歸類和實時查看,為規劃設計以及城市管理提供依據。同時在線下,街道通過居委會、街巷長、小巷管家組織召開徵求意見會、入戶調查等形式,了解群眾訴求,邀請居民參與胡同環境提升與美化。


青龍街區


青龍街區地處中關村東城園核心區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有歌華大廈、雍和大廈、東城文化人才創業園、聖唐古驛文化創意園、雍和宮小學等文化企事業單位,是東城區街巷連片治理的代表街區之一。


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東城區恢復並保持胡同傳統風貌肌理,引入丹麥生態環保技術理念,提升胡同公共基礎設施及生活配套服務。同時,以創新創意、藝術設計為核心,培育並引進現代科技、文化產業,建設無圍牆的文化創意園區。2018年9月26日,2018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暨「創意點亮北京活動」於青龍街區開幕,青龍街區正式開街。


北京的街巷和胡同,

承載著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蘊。

這些才是是北京城的根兒,

是城市生生不息的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Ju-DW8BMH2_cNUgb6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