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媽寶男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一個貶義詞。這種媽寶男通常有幾句專門的口頭禪:「我要問問我媽」、「算了吧,我媽不讓我去」、「只要你對我媽好,我就對你好」,不要小看了這些話,全靠他們來辨別媽寶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媽寶男,因為媽寶男看起來總是懦弱和惹人厭的。
而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寶男,這位媽寶男就是我大學同學的老公,結婚前我這同學還覺得另一半是個善良、溫文爾雅的人,對長輩也是很孝順,那以後結了婚肯定也會對自己好。兩人如願以償的結了婚,婆媳關係一直都是最不好處理的,同學家也不例外。同學剛開始發現,老公不知道自己的衣服穿多大碼的,也沒在意,後來婆婆拿著新買的內褲給我同學,我同學問她老公,她老公說內褲都是媽媽給買的,自己從來都沒買過。
媽寶男在我們這些女漢子眼中,真的是個可怕的存在。他們沒有自己的意見,凡事都要聽媽媽的,連內褲都不會自己買,自己穿多大的鞋都不知道,生活不能自理,凡事要靠媽媽。
一、「媽寶男」
媽寶男並不是一生下來就這樣,而是家庭教育改變了他們。在現在這個望子成龍的時代,小媽寶男也開始出現,他們在家裡什麼都不用干,只要寫作業就可以,衣來伸手飯來伸手。
什麼樣的媽容易養成媽寶男?
前幾天家長群里沸騰了,因為一個孩子的手工作業沒有做,當時是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的手工,可是孩子不會做,等老師發現,孩子說:「我不會,但是我可以拿回家讓我媽媽給我做」,孩子的話讓老師有點吃驚,後來老師就在家長群里問孩子的媽媽,孩子媽媽說:「老師啊,我們孩子就是這樣,在家裡什麼都不做的,孩子學習就行了,做什麼手工啊,也沒什麼用」,老師說:「您這樣教育孩子就不對了,孩子要綜合發展,而且手工對孩子以後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這位媽媽又說「不好意思,我家孩子一輩子都不需要做什麼手工,因為他只要學習就可以了,我會幫他做所有的事」孩子媽媽的這番話,讓群里很多家長看不下去,紛紛指責。
可是我們再指責又有什麼用呢?孩子家長都已經是這個思想了,那孩子又怎會有多好的發展呢?等孩子長大了有何嘗不會是個媽寶男呢?孩子剛出生都是一樣的,孩子以後的發展都是作為家長的教出來的。
什麼是媽寶男:是指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是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也指那些被媽媽寵壞了的孩子。但也有一種含義,就是媽媽的寶貝兒子,從媽媽的角度分析,表達兒子永遠是媽媽心裡的寶貝。
媽寶男一般缺乏主見,沒有自信。他們的人生線路基本由媽媽設計,只要自己不自討苦吃,那麼通常不用吃太多苦,就能生活的不錯。不僅媽寶男有自己的口頭禪,媽寶男的媽媽一般也有口頭禪:「兒子,你是媽媽十月懷胎把你生下來的,我為你付出我的所有,你長大了一定要孝順我、聽我的話」。
長期以往這種思想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在這種道德壓力下,孩子不敢有一點違背媽媽,即使是錯的,也不敢不做,因為怕媽媽傷心難過。
二、媽寶男有哪些特徵
自私自利
媽寶男通常是自私的,因為在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做了,自己什麼都不需要做,沒有自己動手做過,不知道辛苦,不會體諒別人,也不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這類人不懂得分享,有困難找別人幫忙覺得沒什麼,但是別人有困難就會不想幫,甚至會拒絕,很多時候不會主動請別人吃喝玩樂,除非自己有困難有求於別人,而且去的地方不會很貴,覺得只要自己好就行,別人無所謂。
歧視女性
在他們的世界裡,除了媽媽其他女性是不值得尊重的,通常會出現歧視女性的言行,會刻意貶低其他女性。
比如:出去聚餐,會介意和女性坐在一張桌子,覺得他們不配和男生一起坐。
性別歧視:性別歧視指在關於性別上存在的偏見,指一種性別成員對另一種性別成員的不平等對待。尤其是男性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兩性之間的不平等,造成社會的性別歧視。但也可用來指稱任何因為性別所造成的差別待遇。
沒有同情心
前幾天豆豆媽和我帶著孩子出去玩,回來的路上看到一隻貓臥在路中間,走近了才看到,原來是一隻流浪貓,貓的腿受傷了,在流血,豆豆走過去一腳把貓踢在了路邊,一邊踢一邊說:「髒死了」。
豆豆的表現讓我們都很吃驚,怎麼笑笑年紀就會有「暴力傾向呢」,其實這並不是暴力傾向,只是孩子沒有同情心。可是小孩子又懂什麼呢,還不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的緣故。
家長要教育孩子有同情心,才能讓孩子的精神和心靈健康的發展,也會幫助孩子收穫更多的友誼。
習慣逃避
遇事慌張愛逃避,即使是不太重要的事,也不敢自己做決定,碰到什麼問題,等著別人解決,自己從來不想主動去解決任何事情。
甚至在外面遇到一點點小事也要問媽媽,什麼都聽媽媽的意見,只要媽媽同意了,不管對不對都會照著媽媽說的做,可能還會覺得別人說的話不可信,只要是媽媽說的就是對的。
所以告誡爸爸媽媽們養孩子不要忘了教育,教孩子面對挫折困難不要總是逃避,解決才是最好的辦法,好的教育是給孩子的未來最好的禮物,教孩子成為一個溫文爾雅有禮貌的孩子。
三、家長要怎麼避免孩子成為媽寶男
01、媽媽不要代替爸爸的角色
很多媽媽說:「自從有了孩子自己就變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甚至有關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媽媽一個人完成的。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其實說的是女人做了媽媽有多堅強,但是並不是說有了孩子就要又當媽又當爸,爸爸在家裡也是不可替代的成員,爸爸的存在對孩子來說,也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媽媽不要太「剛」,把爸爸的角色也頂替了,爸爸在孩子心中都是陽剛、英雄的形象,被媽媽頂替後孩子可能會缺乏男子的陽剛之氣,會養成懦弱怕事的性格。
02、不要事事為孩子做決定
家長總是害怕孩子做了錯的選擇,害怕孩子吃虧,總是什麼事情都要為孩子做決定,孩子思考問題簡單,沒有主見,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給孩子解釋指導,但是不要為孩子做決定,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不管孩子做的決定帶來什麼結果,孩子都能從其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凡事都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說說他的觀點,聽聽孩子的想法。
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引導孩子自己學著給自己買衣服、洗衣服,比如自己買內衣、自己洗內衣,孩子長大了不要什麼都由媽媽代替。
0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是為孩子挑選好要穿的衣服、鞋子,因為孩子太小不知道要穿什麼衣服、怎麼穿?等孩子上了小學爸爸媽媽就要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麼,孩子不會選擇,那就家長挑出來幾套,再讓孩子選擇,想要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先讓孩子學會選擇很重要哦。
讓孩子學會選擇不是讓孩子隨便選擇,比如:孩子想生病了還想吃冰淇淋,那這就是不行的,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如何選擇。
想要孩子不是媽寶男,家長要做到上面幾點,爸爸媽媽共同教育才是最好的,家長千萬要記得對孩子的事情要學會「放手」,家長放手了,孩子才能學會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