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就是我的標籤|專訪李澤鋒

2020-08-04     骨朵星番

原標題:角色就是我的標籤|專訪李澤鋒

| 肉鬆

近半個多月來,許幻山和李澤鋒的生活一前一後地熱鬧起來。

前者是熱播劇《三十而已》的男性角色之一,正在那個虛擬的時空里經歷著一個渣男的「高光時刻」。他在家有妻兒、生活美滿的事業上升期,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出軌。那份熱鬧,是徘徊在家庭和小三之間,屬於時間管理大師的忙碌。

當許幻山的相關事跡出了圈、成了梗,作為飾演者的李澤鋒就迎來了另一種熱鬧:比以往更多的關注。

他因此而解鎖的體驗包括但不限於,在機場被入戲過深的觀眾直呼「放炮的」、收到網友寄來的綠茶、接受來自工作人員的無情「吐槽」……在其它作品裡有過合作的演員們,也忍不住在微博上拿他調侃。

對於這些前期沒有預見到的反應,李澤鋒都樂樂呵呵地接住了,和所有人統一戰線,用求生欲化解著角色行為帶來的一切。

可事實又不止如此。這種現象除了是觀眾對某個角色入戲的證明,也可以更直接反映他當下的狀態。用最通俗的說法來表達,就是紅了。有人通過許幻山認識他,也有人藉此再次認識他。

觀眾不難發現,那張臉屬於許幻山,還屬於自己看過的很多角色:《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王世均、《親愛的,熱愛的》里的王浩、《完美關係》里的沈英傑、《鬢邊不是海棠紅》里的杜洛城……

對於這一切,李澤鋒所能想到的最大感受就是開心。

如此簡單直白的兩個字,絲毫不是敷衍,反而是談及過往、當下和未來時用到的高頻詞。甚至讓人覺得,可以套用TVB的一句經典台詞來總結他目前的演藝生涯,做演員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句話放在他身上,是站在哪個角度看都說得通。

01

李澤鋒上一個與觀眾見面的角色是杜七,只為商細蕊一人寫戲本的「文曲星」。他所擁有的逆流而上任性妄為的氣概,得到過「靈魂如烈火,是亂世里的指明燈」的觀眾評價,極其討喜且圈粉。

而也就是在化身那個受盡喜愛的人物期間,如今這位被萬般嫌棄、罵上熱搜的許幻山找到了他。

當時他正在橫店拍著戲,聽經紀人說張曉波導演看了資料聯繫過來,第一反應就是「我一定要見見」。因為很早就看過對方之前的作品,「覺得非常非常棒」,足以讓他打定主意,「他的戲不管什麼角色,先爭取見一面」。

現在看來,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一次大膽、正確且幸運的合作。他們約在上海見面,聊了半個多小時。李澤鋒沒有展開講述更多交流中的細節,但不難感覺到那種屬於創作者之間的默契和「浪漫」,用他的話說是「結下了緣分」。

在只看得到人物小傳的情況下,他就決定成為許幻山。而這個角色也沒有備選,導演告訴他,「只要你願意,許幻山就是你」。

那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拿到角色後,他先注意到許幻山的職業:煙花設計師。這是讓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職業,李澤鋒也覺得新鮮。他喜歡蔡國強老師的作品,對2008年奧運會的「大腳印」記憶猶新,但之前從未在電視劇里看到過對這個職業的演繹。他在上海走訪了一些藝術家的工作室,了解他們的工作方式、看大家都是怎麼跟人交流的,把這些觀察一點點賦予許幻山。

至於出軌的重頭戲,李澤鋒的腦海里想到自己喜歡的作家渡邊淳一,他有本代表作叫《失樂園》,故事講的正是婚外戀。在他看來,其中的男主人公久木在心理活動以及人物氣質上都與許幻山有相似之處

久木人到中年,婚姻生活失去激情,事業如日中天時又被降職。在危機感的籠罩下,他索性開始找尋起所謂的真正的愛情。正如和顧佳出現分歧的許幻山,比起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他更傾向於藝術追求,所以才在和林有有的交往中獲取他認為更純粹的東西,從而深陷其中。

而另一方面,久木讓女性動心和著迷的地方在於,與年齡不符的少年氣和孩子氣。回到當初與導演見面時,李澤鋒把「為什麼是我」的問題拋出去,得到的答案是他身上與角色產生呼應的大男孩兒氣。

儘管演到後來,他發現這其實是他們唯一相像的部分。李澤鋒的求生欲再次出現,表示自己並不認可許幻山的行為軌跡。「我甚至算第一個接觸到他的人,所以更生氣,其實在演的時候也無數次地敲自己的腦袋,『許幻山你怎麼能這樣?』」。

他一邊笑著分析,一邊分享起拍攝現場時常出現的畫面,「女演員們互相扎堆,很歡樂地在一起,我們三個男演員很平靜地探討著各自(在劇中)的問題,數落自己的行為」

02

不誇張地說,許幻山如今不僅在這個女性群像劇的「渣男圖鑑」里高票當選C位,範圍拉得大一點,也能夠在同類型人設中占得一席之地。以至於當觀眾以結果論的視角去看待,幾乎只剩下「渣男」的籠統概念。

這對演員而言,其實也意味著形成一種循環。越是演到深入人心,越容易給自己貼上標籤,越有可能要在日後面臨撕下它的難題。

李澤鋒很明白且不在意。

一方面,用他在採訪中常說的話來概括就是,「我乾的就是這個」。將黑紙白字存在於紙面上的人設,有血有肉地填充起來。

渣男固然值得罵,但也是需要從很多角度和細節去盤活的生命。他相信,觀眾的接收和演員的傳達是相匹配的。就如李澤鋒對整部劇的形容,「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個立起來,然後一推,全盤皆倒」,許幻山的變化也經歷過鋪墊。

他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許幻山和顧佳恩愛時,常常與之深情凝望、四目相對,到後來開始精神出軌,不再有面對面的交流,而且在肢體上保持了一些距離。比如初犯那回,他到家後沒有進臥室,而是坐在沙發上。許幻山的心猿意馬,立刻有「內味兒」了。

而演員這份工作的矛盾,就是在這個過程里相伴而生的。

他記得《三十而已》每場戲的呈現都至少有四種以上的方案,演員和導演之間激烈的討論包括爭吵非常多,大家生生地把片場變成了「戰場」。那段時間裡,因為每天都在想,他的頭髮一把一把地掉。

李澤鋒會坦誠地用痛苦這樣的詞去形容當時的感受,但聽那雲淡風輕的語氣,不用問也知道,這更是被他視作理所當然、甚至能得到快感的事情。

答案明擺著。他的微博更新不勤,2011年至今總共238條,翻幾頁就能見底。而現在還可以翻到他寫於2016年的一小段文字,其中有句話是,「突然覺得演員最幸福的,莫過於碰到充滿創作慾望和想像空間的劇組」。

四年時間過去,他的作品列表可以作證,他總在經歷著這樣的幸福。與此同時,這份成績單的存在也說明著他對於另一件事的態度。

當有人擔心許幻山會成為他的標籤從而產生局限的時候,站在他的演藝生涯上回過頭或者向前看,都會自覺地收起那份顧慮。他與觀眾見面的角色里很少有重複的人設,而他們不約而同地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劇拋臉」的褒獎也就不請自來了。

他自己也表達得很清楚,「對我來說,不用貼任何標籤,因為角色就是我的標籤,我希望每一個角色成為標籤」

所以,一直以來他沒有預先設定過某種目標,總是傾向於挑戰從未接觸過的角色。一切隨緣,反而幸運地遇見了那些讓自己有衝動嘗試詮釋的角色。

就像他說起正在拍的《千古玦塵》,語氣中平添幾分興奮,「我不是在演人了,而是在演一個神,這個更難,只能靠想像去展現你認知里的神,跟拼圖一樣,一點點拼出來,再拿到市場上讓觀眾檢驗」。

距離這個神接受檢驗還有一段時間,但還是有一個已知項的,他比許幻山要瘦上十多斤。

03

如今觀眾都知道了,這次的《三十而已》其實是李澤鋒上半年開播的第三部作品。前段時間的一篇文章里說他去年拍了八部戲,甚至因而有了個「天龍八部」的說法。

聽到記者的詢問,他立刻被網上的錯誤信息給逗笑了,「沒關係,是美麗的誤會,你一定要幫我澄清下,因為演員一年拍八部戲是不可能做到的」。

事實是,他在將近三年的時間裡,一部接一部地拍了九部戲。

83年出生的李澤鋒今年37歲,這個真實版本的工作節奏似乎更能說明,他來到了屬於男演員的黃金期。在某種程度上,這甚至是一個被憧憬過的階段,來自不同人的解釋有很多,比如更成熟的質感,也可能意味著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而這是不存在於李澤鋒認知里的認知,他一如既往地坦然而樂呵,「誰都想越年輕越好」。

但仔細想想,「其實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一直都在努力,哪個年齡都能大放光芒。有的老師可能50、60歲才讓更多的觀眾知道,那也有的人20歲就讓人知道了,都很好,都是人生經歷的一個階段」。

前些天,與他合作過的演員應采兒發微博感嘆道,「我終於盼到你火了」,這短短的半句話是存在解讀空間的,李澤鋒早該火、值得火,這又涉及到時間和心態的問題。

但其實他在採訪中的狀態,比任何語言都能給出答案,但他像繞口令一樣拆解了一番,「我一直都挺開心的,大家不認識我的時候,就在認真創作,更多人認識我的角色和我之後,我變得更開心了。不然咋辦呢?你越覺得憋屈,那個東西就離你越遠。就開開心心的,就努力,把自己鍛鍊得更好一點,體態保持得更好一點,專業訓練得更好一點,自然而然觀眾就會知道你、接受你」。

他自認是個樂觀主義者,「從小到大,好像也沒有讓我多麼揪心的事兒,就覺得一切都會特別好」。所以,無意去強行要求那些還取決於運氣、時機等不穩定因素的結果,只習慣於把握當下,按照自己的節奏,朝著理想的狀態往前走。

他希望自己工作就認真工作,不工作就認真生活。

構成其認真生活的要素並不複雜,和很多演員一樣,以服務於前者的居多。比如健身,他說自己的體重是跟著角色走的,正在演神仙,就希望能多一點飄逸感和精氣神;比如看書,《失樂園》的積累效果大家已經看到了;比如看劇,最近打動的他作品是《普通人》,還有之前的《我的前半生》……

戲裡戲外的話題聊下來,李澤鋒給人一種簡單而乾脆的感覺。

面對認可和讚美,他最直接和真實的反饋就是開心,這也是他從站上演員的起點到一路從事下來的最深刻體會。當好評集中爆發,只多出一個「更」字的區別更是由衷的表達。也是真的不能再多了,否則他很可能會告訴你,「這是工作,這是專業,我就是搞這個的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7J_uXMBURTf-Dn5yA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