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餛飩,別再用韭菜,這菜價格便宜,味道鮮美,好吃又時令

2019-07-12     圍裙媽媽下廚記

天熱不想做飯,買點肉餡包餛飩,皮薄餡大、湯鮮味美,好吃又省事

夏天的悶熱,與冬天的寒冷相比,更讓人接受不了。尤其是此時的江南,恰逢梅雨季節,潮濕的天氣,讓人無所適從,總感覺渾身濕漉漉的。悶熱的天氣里,連做飯的心情都沒有了。一個人的時候,中午還可以偷個懶,煮碗面或者吃個涼皮填飽肚子。但最近孩子放假在家,那伙食就不能如此將就了。

今天出門溜娃,經過小區門口的餛飩店,孩子又嚷嚷著要吃餛飩。以前晚上不想做飯的時候,也經常帶他來吃。在外面吃圖的是省事,但衛生問題總是讓人很擔憂,思考過後最終決定買食材回家自己做。這樣,一來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二來夏季天熱,可以不用長時間的呆在廚房裡,準備好餡料,坐在開著空調的客廳里,一邊刷劇,一邊包餛飩,真是做飯、刷劇兩不誤。

餛飩,對於我這個經常吃餃子的山東人來說,起初是陌生的。感覺它跟餃子類似,都是麵皮包著餡料,但為什麼它要叫餛飩?本著學習的精神,上網了解了一下,最初餛飩的意思出自西漢揚雄所作《方言》,提到"餅謂之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

餛飩的餡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定,選擇性很強,葷的、素的、葷素搭配都可以。我以前喜歡吃韭菜豬肉餡的,不過民間素有「春韭香、夏韭臭」的說法,既然不是吃韭菜的季節,那就只能另尋餡料了。剛好家裡有半顆沒吃完的包菜,扒了幾片葉子,洗凈剁碎跟肉餡攪拌在一起,出鍋後味道非常鮮美,而且不油膩。忍不住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就是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包菜豬肉大餛飩】

準備食材:包菜半顆、豬肉餡適量、餛飩皮適量、香蔥1把

準備調料:食鹽、料酒、生抽、老抽、五香粉、胡椒粉,生薑粉、澱粉

做法如下:

1、新鮮的包菜,先把葉子一片片扒下來,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在菜籃里瀝干水分。

2、把瀝干水分的包菜葉,先切成細絲,再剁碎。

3、把剁好的包菜放入大碗中,加入一小勺食鹽,攪拌均勻,腌制幾分鐘,擠掉多餘的水分。

4、準備一些豬肉餡(可以自己剁也可以買現成的)放入碗中,切上一些香蔥末,加入適量的食鹽、料酒、生抽、老抽、五香粉、胡椒粉,生薑粉,先攪拌均勻,再分次加入一些水澱粉,攪打至肉餡上勁,腌制10分鐘。

5、將腌好的豬肉餡,與擠干水分的包菜,放入同一碗中,攪拌至肉餡與包菜混合均勻,餛飩的餡料就調好了。

6、拿一張事先準備好的餛飩皮,先在四周塗上一圈清水,放上準備好的餡料,餛飩皮包住餡料上下對摺,再把下面的兩個角粘在一起,一個漂亮的大餛飩就做好了。

7、包好的餛飩開水下鍋,鍋中加入一些紫菜、食鹽調味,也可以直接清水煮,在碗中調湯汁;煮至餛飩全部上浮,餛飩皮變為透明狀時,此時的餛飩就已經煮熟了,關火撈出即可。

這樣,一碗味道鮮美,皮薄餡大,好吃不油膩的包菜豬肉大餛飩就做好了,做法簡單,省時省力,喜歡的話就趕緊試試吧。

美味小貼士:

1、剛剁好的包菜很難擠出水分,加入少量的食鹽腌制一會,擠出多餘的水分,也可以去除一部分包菜的辛辣味。

2、在調肉餡時,加入一些水澱粉,煮熟後的餛飩餡料吃起來很細嫩。

本文是由圍裙媽媽下廚記原創,喜歡的話記得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jWD2wBmyVoG_1ZBi1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