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分枝點要培養多高合適?這一直是行業內爭論的焦點。和西方苗木行業發展成熟、產業化程度高的國家比,國內苗圃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行業內沒有明確的規定來限制苗木分枝點高度,具體高度,更多是遵循業內習慣及苗木種植者的態度。
這種現象在江浙地區中小苗圃尤其明顯。這裡的苗圃種植品類多,單個苗圃種植面積小,農戶參與度高,沒有標準化,苗木分枝點高度變化多端自然成為普遍現象。
和大喬木比,小喬木和灌木的分枝點更為多元,有些品種更有灌木喬木化的趨勢,比如紅葉石楠、木槿等,分枝點可達2米。
江浙地區苗木分枝點高矮不一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該地區中小微苗圃占比較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江浙地區園林綠化工程中一次性對同一規格、高標準苗木的需求量不如北方地區大。
近年來,隨著工程採購方對苗木質量要求的逐年提升,綠化工程不斷突出景觀的層次性,所用苗木分枝點也在增加。為搶占市場,一些苗木供應商開始生產高分枝點的苗木,如分枝點高達1.8米至2米的櫻花、垂絲海棠、木槿等。
但隨著分枝點高度的提升,苗木在生產過程中的折損率也不斷提高,出圃時間增加,生產成本也相應增加。
除此之外,種植者也遇到了高分枝點苗木在需求及銷售方面的尷尬。例如部分高分枝點苗木在園林工程中應用量少,如分枝點在1.5米以上的雞爪槭,很難找到銷路;另外還有些高分枝點苗木一次性用量很大,如分枝點在3米及以上的櫸樹,中小苗圃無法一次供應足夠數量的苗,採購方只能從大型苗圃進貨。
因此,建議有實力的苗圃可以嘗試生產高分枝點的喬灌木,普通苗農更適合生產大眾化產品,便於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