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網 雷建平 5月1日報道
喜馬拉雅今日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要做「耳朵經濟」第一股,股票代碼為「XIMA」。
高盛、摩根史坦利、美銀和中金為聯席承銷商。
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的戰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
年營收超40億
喜馬拉雅成立於2012年,歷經9年發展,已成為深受用戶喜愛的在線音頻平台,致力於通過聲音分享智慧和快樂,做一家人一輩子的精神食糧。
喜馬拉雅的在線音頻服務涵蓋用戶從-1歲到100歲不同年齡階段所需要的豐富內容,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月活躍用戶達2.5億。
同時,喜馬拉雅為內容創作者和用戶搭建共同成長的平台,改變了人們對於知識、信息和娛樂內容的生產和消費習慣,推動以音頻為特色的「耳朵經濟」。2020年,喜馬拉雅活躍的內容創作者達520萬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台音頻內容總時長超過了20億分鐘,可以供一個人不重複收聽超過3,900年。
此外,伴隨智能家居、車聯網等「高用戶時長」場景的普及,音頻內容場景也展現出了更廣闊的發展潛力。
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2.50億全場景月活躍用戶中,通過智能音箱、車載音頻等IoT終端及其他第三方開放平台訪問喜馬拉雅月活躍用戶有1.46億。
在此基礎上,喜馬拉雅正持續拓展音頻服務的邊界,不斷孵化商業化新模式。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4.76億元、26.77億元、40.5億元(約6.2億美元)。
喜馬拉雅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1.55億元(約1.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億元增長65%。
喜馬拉雅的主要變現渠道包括付費訂閱、廣告、直播、教育服務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其中,付費訂閱服務是喜馬拉雅的基本盤,在2020年貢獻了超過17億元收入,占比達到43.3%。
回顧行業發展路徑,喜馬拉雅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以內容付費為槓桿,藉助馬東、蔡康永、郭德綱等名人大咖作品撬動付費用戶的增長。
另外,基於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喜馬拉雅兒童版憑藉一系列深受用戶喜愛的內容和主播進一步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移動端付費用戶達到1,390萬人,付費率達13.3%。
從收入增速看,2020年喜馬拉雅廣告收入增速73.9%,付費訂閱增速41.3%。同時,得益於在清晨、早晚通勤、午後和睡前等多個時間段需求下的多元化內容供給,2020年移動端活躍用戶的日均收聽時長達到141分鐘。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0年國內在線音頻的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僅為16%,相較於在線音樂57%、長/短視頻74%的滲透率還很低。
此外,相關分析表明,美國在線音頻與在線音樂的MAU用戶比例為1:1.4,基本持平,原因之一在於汽車作為美國人的生活中心之一,催生了車載音頻這一巨大市場。而國內這一比例僅為1:3.5,可見音頻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線音頻的市場滲透率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據灼識諮詢預測,到2025年國內在線音頻滲透率有望達到39%,如果參照微信的12億網際網路用戶,該滲透率則意味著在線音頻市場未來將擁有4.7億用戶,這將使音頻對廣告主的吸引力直線提升。
喜馬拉雅2018年、2019年、2020年毛利分別為6.47億元、11.66億元、19.85億元(約3億美元),喜馬拉雅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為5.66億元(約8633萬美元),上年同期為2.61億元。
喜馬拉雅2018年、2019年、2020年運營虧損分別為7.16億元、7.6億元、6.47億元;喜馬拉雅2021年第一季度運營虧損為3.05億元。
2020年分成近13億
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流量月活躍用戶達到2.50億,包括移動端月活1.04億和IoT及其他開放平台用戶1.46億。以用戶時長計算,2018年到2020年,其移動端用戶日均收聽時長從平均123分鐘增長至141分鐘。
目前,喜馬拉雅平台上既有頭部的優質IP等專業PGC內容,也包含了豐富生態、包羅萬象的PUGC及UGC內容;既有泛知識領域的金融、文化、歷史類專輯,又有泛娛樂領域的小說和娛樂類專輯;既有適合少兒的教育內容,又有適合中老年的經典內容;形式上,既有音頻播客,也有音頻直播。截至2021年3月31日,平台上已經累積了包含100個品類的2.8億條音頻內容。
為了確保高質量的內容持續供給,喜馬拉雅通過PGC、PUGC、UGC三種模式形成了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供給模型。
其中,金字塔尖上的是PGC內容(專業生產內容),如德雲社、三體等;腰部是PUGC內容(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如采采、幻櫻空、有聲的紫襟,一般擁有百萬粉到千萬粉不等,他們是平台的中堅力量,也是這兩年對營收增長貢獻最大的一個群體;尾部的是UGC內容(用戶生產內容),比如播客、配音、朗讀內容等,但對平台的貢獻亦不容小覷,在2020年整個平台收聽時長中占了51.9%。
豐富的內容布局也是喜馬拉雅深受用戶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與超過140家出版社及包括閱文集團在內的90多家網文平台的長期合作,喜馬拉雅已經擁有了大量音頻改編市場的優質資源。
在2020年,喜馬拉雅向超過16.1萬內容創作者和IP合作夥伴分享了接近13億元的收入分成,同比增長43.9%。
憑藉龐大的用戶基數、豐富的內容資源以及豐厚的收入分成等優勢,喜馬拉雅有望鞏固頭部(明星)和肩腰部生產者,並帶動更多人邁過音頻創作的入行門檻,加入到UGC陣容中,建立屬於自己的內容生態。
其中,播客作為適合新進入者的一種表達形式,從蘋果、Spotify到TME、網易雲音樂、快手等,自去年起整個音樂音頻行業的播客熱度都有明顯提升。喜馬拉雅目前擁有的海量平台創作者基數將成為其發力播客領域的優勢,因此不難預見,播客或將成為喜馬拉雅下一步重點投入的細分領域,從而進一步夯實金字塔結構內容供給模型。
「萬物皆有聲」:覆蓋IoT場景
2017年6月,喜馬拉雅推出全內容智能AI音箱——小雅,開始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把握物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入口,開啟語音交互的新傳播時代。
此後,喜馬拉雅一直致力於智能生態的建設,逐步加大對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體終端的布局。
喜馬拉雅目前已經與阿里、百度、小米、華為等企業達成合作。此外,60多家車企也植入了喜馬拉雅的車載內容。入局了IoT的喜馬拉雅,將會繼續在「怎麼聽」和「在哪聽」這些問題上尋找更多最優解,讓「萬物皆有聲」。
場景的另一個角度,是喜馬拉雅正在為每一位用戶人生的不同節點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和產品。招股書顯示,未來,喜馬拉雅將為人們提供從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全生命周期精神食糧服務。
騰訊、摯信資本是主要股東
IPO前,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CEO余建軍持股17.2%。Mingwang Xiong持股為10.7%。
Touch Sound Limited持股13.5%。Touch Sound Limited由Yuxin Chen 100%控股。Trustbridge(摯信資本)持股為7.5%,騰訊旗下Image Frame持股為5.4%。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