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粉絲手撕工作室背後:85後「鮮花」的集體職業危機

2019-09-06     影視Mirror

即便從未官宣,但當網絡上關於楊冪將接演嘉行自製劇《許你的暖暖晨光》的消息喧囂而上,粉絲們還是無可抑制的怒火噴發。

抗議正在逐漸蔓延,從線上到線下,愈燒愈烈。

線上,粉絲們統一口徑,將頭像換成「抵制自製,嘉行倒閉」,不論是楊冪本人還是其工作室微博下,質疑聲、討伐聲、規勸聲不絕於耳;線下,粉絲們的應援手幅換成了「拒絕嘉行自製劇」,有組織有記錄的將口號喊徹活動現場。


尷尬是真的尷尬,但關心也是真的關心。

一年之前,楊冪曾在《嘉人》的採訪中,用「我想努力做一個人民女演員」這句話來訴諸她的野心。

評論下方的粉絲有些激動,像是被打了熱血,「你會做到,加油楊冪」的評論獲得了1.6萬的點贊,位於熱評第一。

而如今,這句話被粉絲們看作是楊冪選擇出演《許你的暖暖晨光》的原罪。「你還想當人民的女演員嗎?」被反問給楊冪。曾經被表白刷屏的「廣場」,現在充斥的是脫粉、質疑和威脅。

粉絲的抗議


楊冪粉絲對於嘉行的不滿,或許早有預兆。

在「楊冪官方粉絲團」「楊冪微吧」發表九宮格圖文中,粉絲們以「為什麼要拒絕嘉行自製」為標題,逐條列舉這些年來嘉行自製劇給楊冪帶來的後果。並將主要炮火,對準了這些年來「嘉行大禮包」所帶給楊冪的後果。

在他們將楊冪往年的作品與嘉行自製劇並列比較後發現,非嘉行自製劇豆瓣評分最高為8.3分,最低5.8分,平均分達到7.3的豆瓣良好線。反觀「嘉行大禮包」的電視劇作品,最高評分6.5,最低評分僅有3.4。

與此同時,讓楊冪粉絲們怒火中燒的,還有對於嘉行藝人的捆綁行為。從2013年《盛夏晚晴天》伊始,嘉行藝人便持續參與在由楊冪主演的一系列作品之中,最高人數甚至高達九人。


在這場裹扎了注意力的戰爭中,粉絲們的急切可以理解。畢竟不管是否因為出演大量嘉行自製劇而導致如今楊冪演藝之路的停滯不前,但一個無法忽略的現實是,楊冪正在迎來自己的事業危機。

從2018年始,楊冪在影視作品方面的影響力肉眼可見的下降。如果說年初的《談判官》仍然是黑紅的代表,那麼暑假檔的《扶搖》成績則只能說是中規中矩,遠沒有達到楊冪曾經的影響力。被寄予厚望的文藝片《寶貝兒》最終暗淡收場,而今年上半年的《築夢情緣》,更是以未破1的收視率位於湖南衛視上半年收視率倒數第一位。


在新的流量層出不窮的時代,更新換代成了常態。不過短短一個暑假,朱一龍和蔡徐坤就已經被代替,現在追星女孩們喜歡說的是「博君一肖」。

即便楊冪的商業價值依舊擺在觀眾的眼前,但對於用「收視率」說話的楊冪來說,失去這層依仗,依舊是一個重創。

85後小花旦的集體陣痛


從曾經扛鼎的收視女王,到今年的影響力減弱,楊冪沒能成為她所期翼的「人民的女演員」。結果或許讓粉絲失望。但若因此就斷定楊冪沒有上進心或許就有失偏頗,畢竟縱觀娛樂圈85後的這一批女明星們,似乎都在遭遇同樣的職場危機。

不久前,停工一年的趙麗穎高調宣布復出,儘管還未官宣工作行程,但網絡上關於她的新作品的傳聞已經逐漸喧囂至上。先是社交平台上接連傳出將搭檔新流量王一博出演《有翡》,而後又因為和鄭曉龍導演的聚餐,而被推上熱搜。

對於趙麗穎而言,爆料聲接連不斷的《有翡》,改編自爆款劇《鎮魂》原作者priest的女性向武俠小說,是她最為擅長的領域。但對於粉絲而言,從劇組班底,到合作演員,再到預熱宣傳,這都是一塊一無是處的「毒餅」。


從消息傳出伊始,粉絲的抗議聲便接連不斷,雖未發展至線下,但列舉九宮格圖文的「常規操作」依舊刷屏了趙麗穎的相關話題頁面。直至趙麗穎確認將和鄭曉龍合作,粉絲的情緒才逐漸被安撫。

但若仔細思籌,不難發現,趙麗穎「流量主流兩手轉」的路線,或許源於與楊冪同樣的危機感。

作為搭乘著流量時代最早一班快車的演員,85後的這一批女明星,都曾經過市場的考驗,有著如今網生時代明星藝人們難以睥睨的戰績和國民度。

但流量帶來紅利的同時,也讓她們成為了行業亂象的靶子,並在這兩年行業逐漸回歸正軌後開始集體爆發:楊冪的《築夢情緣》成2019年上半年湖南衛視收視率倒數第一,佟麗婭因為粉絲抗議而辭演《三十而已》,更不用論已經三年未有新作的劉詩詩,以及私生活消息已經遠高於作品的唐嫣。


如今,她們都早已邁過三十而立的門檻,相比於更為年輕貌美的95後乃至00後新生代,即使一直年輕貌美少女感十足的楊冪也已經過了吃青春飯的年紀;而在一眾憑藉著演技和魅力重新回歸觀眾視線的中生代女明星前面,多年來沉浸於偶像事業,在仙俠言情劇中打拚出一片江山的她們似乎又少了些時光沉澱的魅力。

前追後趕,尷尬的境地造成了她們的職業困境,一個共識是,留給85後這一批女明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挑戰之外,「楊冪們」的危機


當95後甚至00後逐漸崛起,以及姚晨、海清等為代表的中生代女演員回歸,轉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危機。

經不起消耗,更沒有時間等待。但想要收復失地、重塑口碑,卻並非這樣輕而易舉。選劇、選好劇,是邁過這條獨木橋的唯一通徑。

最先做出轉型的,是楊冪。

作為85後花旦的領軍人物,雖然相比於往年堪稱「勞模」的工作量,這兩年的楊冪在減產,但一個顯而易見的特徵是,她正在嘗試著走出舒適圈,在滿足流量的需求之下,向著量少而精的方向轉變。


2017年,楊冪接連在《逆時營救》和《繡春刀》挑戰她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分飾多角和才女形象;而在2018年,楊冪又再次將轉型的賭注壓在了她首次出演的文藝片《寶貝兒》上。

不過,遺憾的是,這三部熒幕大作,都未能讓楊冪如願完成她的轉型目標。

相比於以往光鮮亮麗的形象而言,《寶貝兒》的確是一部適合轉型的作品。面容黢黑粗糙的棄兒角色,拯救另一個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嬰兒的故事。儘管演技依舊稍遜一籌,但無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從作品類型還是角色來說,楊冪顯然都企圖通過這樣一個顛覆性作品或角色對自己和外界一個交代。


但一個典型的問題是,每當楊冪做出一些改變之後,她便又再度回到舒適圈內,重拾舊業。在《逆時營救》和《繡春刀》之前,楊冪的作品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寶貝兒》同期的《扶搖》,是和她最為熟悉的仙俠奇幻作品,而在今年備受粉絲期待的電影《刺殺小說家》和電視劇《暴風眼》之前,《築夢情緣》又創下了楊冪作品收視率的歷史新低。

而這,不僅僅是楊冪一人的危機,縱觀這一批的85後女明星們,似乎都在轉型之路上躊躇不已。

或許,這才是楊冪粉絲們如此急不可待的原因。抗議的爆發,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就如同粉絲所言,「人都是會累的,沒有人願意一直等在原地」。

對於「楊冪們」而言,也是時候做出取捨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oOTCW0BJleJMoPMLr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