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點亮非遺「高光時刻」!昆明盤龍區深挖優秀傳統文化

2019-12-26     盤龍MoreLife官方號

昆明曲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獨有的戲種,2005年成為市級非遺。

龍泉探梅,延續千百年的休閒旅遊習俗,2017年成為省級非遺。

一個是文化,一個是旅遊,結合在一起,會迸發出什麼?

隨著盤龍區文化館打造的曲劇舞蹈《龍泉探梅》上演、獲獎,並得到群眾交口稱讚,答案浮出水面:在文化工作者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閃光點,講好時代故事的不懈努力下,非遺,正通過舞台展現「高光時刻」。

非遺里挖掘出獲獎劇目

2017年,起源於西漢時期的昆明傳統習俗「龍泉探梅」成為省級非遺項目,盤龍區文化館也開始思考對這一非遺文化進行挖掘和再造。

「龍泉探梅」,是賞梅的習俗,屬於旅遊範疇,要怎麼搬上舞台才沒有違和感?隨著盤龍區文化館研究的深入,大家想到了曲劇,這種「昆明話+揚琴說唱」的方式優美而質樸,極富地域特色。「非遺項目+獨有劇種」,兩者很可能碰撞出全新的「昆明味」!

盤龍區文化館黨支部書記、舞蹈編導趙倩倩帶領團隊,將「龍泉探梅」用現代的舞蹈方式進行編排,又把昆明曲劇中的舞蹈元素進行提煉加工,經過2年打磨,曲劇舞蹈《龍泉探梅》問世。在第38屆盤龍江文化藝術節閉幕式上演後,《龍泉探梅》受到觀眾的高度讚譽,今年又在昆明市第五屆民族民間歌舞樂精品展演中斬獲舞蹈類最高獎項。

這在盤龍區文化館忙碌的工作中,只是一個普通的例子。盤龍區文化館的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有這樣的共識:圍繞非遺開發出受大眾歡迎的優質文藝作品,是非遺傳承發展的必經之路。

比如說省級非遺「猜調」,昆明人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會哼兩句。2014年起,盤龍區文化館和拓東一小攜手,以「我是昆明人,愛上昆明美,說說昆明話,唱唱昆明好」為主題,打造出「小小昆明人」合唱團。2018年,盤龍區文化館磐羽少兒交響樂團又將老昆明童謠《我是小小昆明人》改編成管弦樂合奏少兒交響樂作品《小小昆明人》,並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演出,斬獲金獅獎、金紫荊花獎等獎項。在今年的第39屆盤龍江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演出中,《小小昆明人》一登台便獲得雷鳴般的掌聲,觀眾們紛紛評價:沒想到曾經上不得台面的「猜調」,變得如此「高大上」起來!現在,《小小昆明人》已經成為盤龍區傳承地方文化的一張金字招牌。

從1996年至今,盤龍區已有60個非遺項目,這些非遺項目,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每個文藝工作者創作靈感的源泉。

舊題材在庭院劇中煥發新內涵

如果說《龍泉探梅》《小小昆明人》的成功得益於豐厚的非遺積澱,那麼《聞一多》《錢南園》兩個精品劇目的排演,則是通過深挖歷史文化,以全新的文藝創作思路賦予舊題材新內涵。

錢南園是昆明的歷史文化名人,以詩書楹聯聞名於世,更以屢屢彈劾貪官污吏而名垂青史。近期,庭院滇韻實驗劇《錢南園》在聞一多公園內的晉氏宅院進行了預演。劇目在汲取滇劇《瘦馬御史》精華的基礎上全新加工創作,用文藝手法賦予廉政文化新的生機,讓越來越多的人在藝術體驗中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禮,感知廉政文化的力量。

京韻實驗劇《聞一多》採用沉浸式演出,以不朽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依託,用京劇唱腔講述了聞一多反對內戰、爭取民主的真實故事。該劇今年免費面向社會進行了30次專場演出。很多回,劇情進展到「抗戰勝利」環節時,觀眾自發起身,跟著演員一起唱起《保衛黃河》,場面熱烈,令人動容。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劇目的演出地點晉氏宅院,是典型的老昆明一顆印式建築,是盤龍區的文物古建,旁邊的老宅便是聞一多、朱自清在西南聯大執教8年期間的住所之一。觀眾在這裡觀看庭院劇,精彩的演出與老宅交相輝映,成為盤龍區文物保護利用的一種有益嘗試。

首家公開招募館辦業餘文藝團隊

「文藝人才是藝術創作的第一生產力,加上良好的體制機制、豐富的創作素材,使得盤龍區在文藝創作上百花齊放。」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保艷瓊介紹,近年來,盤龍區不斷完善藝術人才培養機制,採取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培養舉措,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格局。例如,今年盤龍區文化館公開招募業餘文藝團隊,納入區文化館管理考核,最終遴選出30支隊伍作為館辦業餘團隊。一方面促使業餘文藝團隊提升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加節目儲備。在春城文化節廣場舞大賽中,業餘文藝團隊北大門藝術團表演的《燈奶》入圍十佳。這個在全市首創的做法,為群眾文藝事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不僅如此,盤龍江文化藝術節已經走過39個年頭,這個曾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文化部「群星獎」的文化藝術節,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實現群眾文化與文藝精品靜態和動態、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此外,從整理出版《明清文人詠盤龍》,再 到「百團巡演」「四下鄉」「四進社區」「非遺進校園」、10期公益系列展覽、12節E課堂視頻教學課程……2019年,盤龍區不僅在文藝精品創作上收穫頗豐,還將眾多精品文化、文藝服務送進12個街道、103個社區,為20餘萬群眾帶去文化服務。

保艷瓊表示,接下來,盤龍區將繼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創新思路,讓公共文化的燦爛陽光溫暖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_yeQG8BMH2_cNUgZv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