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詭辯術

2019-11-01     蘿嚴肅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這個題被敲打好久了,今天來了!

《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真的是讓人非常糾結,一邊超愛聽陳凱歌說話(選了毛曉慧那句理由除外),一邊看到郭敬明說話就搓火。

隔壁《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第一集基本上是大型誇誇群表演現場,除了誇張國立的,其他誇讚全都多少有些尷尬。


按說這種情況下,懟人的應該受歡迎,但是郭敬明懟天懟地懟空氣,理論一套套,為什麼總是讓我們這麼煩呢?


根本原因當然是,沒有金剛鑽非要攬瓷器活。

抄襲公案沒有公開致歉和反省,這一條就夠大家說一萬遍「不夠格當個作家」了。




再說,一個影視作品豆瓣最高分4.9分最低分2.7的導演,他講業務誰願意聽?

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非要說,雖然我考得不好但我還是懂學習的我跟你們講講,有必要嗎?

按說這兩個基本事實就可以直接跳過郭敬明別看了,然而當我們打開微博熱門話題卻總能看到「郭敬明講得有道理」「郭敬明真的很會說」這種評論。

那麼,有沒有可能,存在這麼一種情況,郭敬明他啥也不能,就能嗶嗶,但他嗶嗶得也對,屬於導演界的王語嫣?(吳亦凡:嗯哼?CUE我說唱皮卡丘做甚?)

答:不存在,不可能,王語嫣是虛構人物。現實中「說唱界王語嫣」吳亦凡skr來skr去的,去了他的王牌電擊療法之後,干音版不也是純嚎叫嗎。(bgm:You are a bad girl~~~我被打臉~~~)

朋友們啊,郭敬明那叫辯論嗎,那叫詭辯!




郭敬明的詭辯術,首先在於,抓住對方的錯誤死咬著不放,對於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

到這裡大家馬上就想起郭敬明vs李誠儒大戰了,但是在那之前我要帶大家複習一下另一個更典型的例子,《最強大腦》里郭敬明和魏坤琳發生矛盾。

可能大家還記得,在《最強大腦》里,魏坤琳跟郭敬明就節目內容爭執不下,甩了一句「怎麼好像跟一個女人吵架一樣的,翻陳年老帳……」




在現場觀眾錄製的視頻中,這句話之後,魏坤琳很快對郭敬明說:「我向你道歉。」

當時微博上還有在現場的網友留下的發言,稱魏坤琳多次道歉,主持人想打圓場,郭敬明甩手離去,一度導致第四段錄不下去。


但是這個過程從沒播出過,當時衛視播出的正片里,魏坤琳不當發言後就是郭敬明的嚴厲斥責:「我們不要用性別歧視來談問題,作為北大的一個教授,你可以對一位男嘉賓說我怎麼感覺在跟一個女人吵架的時候,我覺得不管你的修養、還是你的學識都出現了問題。」




而這件事的前情是,郭敬明曾經多次就《最強大腦》比賽內容發表不專業意見,還不願意聽科學意見就非要說自己的邏輯。

《最強大腦》一直是魏坤琳負責專業點評,其他明星等於代表了普通人的意見,這兩種意見會有衝突,可能普通人覺得很難的項目,在魏坤琳的評估標準里不是那麼難,可能普通人以為「聰明人做這個很容易」,實際上調動的能力很強很複雜。意見衝突中,魏坤琳就會完成跟大腦相關的科普。

而郭敬明明明不是專業人士,不但愛發言還特別堅持自己的意見,對魏坤琳做的科普一臉不屑。

有個項目魏坤琳認為難度不是看起來那麼高,因為選手在蒙眼盲穿雷射線之前對著雷射線的布局比划過,所以她用了肌肉記憶。






而郭敬明聽魏坤琳講解時就哈哈哈大笑三聲之後露出了非常蔑視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自信。




而且很明顯他根本沒聽懂魏坤琳的意思,開始扯蒙著眼睛辨別不了方向就是很難。




都說了是有肌肉記憶了,就是先看看清楚雷射線布局,做好一套動作記住再橫穿過去啊。



郭敬明又亂舉例說某個項目跟鋼管舞比賽差不多,都是跳來跳去。



魏坤琳就說眼下點評的這個項目跟鋼管舞不一樣,有幾個地方根本沒有試探的機會。而眼睛蒙上了好幾分鐘,本體感覺很糟糕了,所以難度很高。






郭敬明就一臉拒絕接受科普的樣子




還有個項目的討論,魏坤琳說的是從專業角度來說,項目本身難度低;郭敬明就很感性地從普通人角度來說哪裡哪裡難。




說完了開始跑題什麼人類文明……還甩出幾個什麼幾維空間的大詞。



郭敬明的意思就是:我覺得很難,不管能力強弱,都要給這個選手機會!




魏坤琳只能繞回來,說現在是這個項目難度不夠啊,郭敬明又開始舉例鋼管舞,說魏坤琳打分都是看心情。




雖然《最強大腦》今年陷入了內幕爭議,但是最起碼在頭幾年魏坤琳對於項目的科普都是比較專業的。陶晶瑩他們每次都是提出疑問,耐心聽科普的,只有郭敬明,一旦有意見分歧就根本聽不進魏坤琳的解釋。

在吵到「怎麼好像跟一個女人吵架一樣的」之前的那幾次節目,魏坤琳已經被郭敬明槓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槓上開花,道理全講完了他也不停,還渾身脾氣嘴角帶冷笑。



性別歧視發言那次還是情況類似,具體什麼項目什麼技術難度不展開了,又是魏坤琳認為項目不夠難,郭敬明覺得超級難,但郭敬明有質疑的點魏坤琳都解釋了,郭敬明什麼都聽不進去,還強行舉例上一次有個項目為什麼你說難……最後把魏坤琳吵急了一句,在指責郭敬明「非常業餘」之後說錯話了。



魏坤琳發言肯定是不當,尤其情急之下更體現了他潛意識裡的性別刻板印象和對女性的不尊重。

但是郭敬明本人參與節目時絲毫不尊重專業這一點,節目全程都有體現,只要2016年看過那一季《最強大腦》的人都有感受。


而在碎片化傳播的時代,《最強大腦》里的專業內容是無法短平快地呈現的,郭敬明抓住別人一個錯處不放再反覆強化是容易傳播的。


尤其是郭敬明在發言時都有偷換概念。魏坤琳對他的指責實際上是在於他聽不進別人的專業意見,而郭敬明一發聲,就說:「因為我的外表,我常常被說「你怎麼像個女孩兒」……女孩、女人,不是羞辱性詞彙。」


以及,郭敬明既然這麼會拉女權的大旗,為什麼以前又標榜自己是「大男子主義」呢?


魏坤琳當時做到說錯話就現場道歉了,節目播出後再道歉。最好笑的是,在郭敬明粉絲維護郭敬明的過程里本來就產生了不利於自家愛豆的錯誤。當時粉絲說「魏坤琳多次道歉又怎麼樣,他就是侮辱人了,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幹嘛?」——拜託,郭敬明有沒有就抄襲案的判決正式道歉啊?有法院有警察,道歉沒用就不道歉了?

好的,再說回當下的節目《演員請就位》李誠儒這一出,真的跟《最強大腦》如出一轍:專業內容無人關心,一開撕就看誰先掐住對方的錯處。

真正的專業內容是演技和表演片段的故事邏輯。《悲傷逆流成河》那段什麼水平,明晃晃放在節目裡,爛俗無邏輯的青春疼痛台詞加上莫名吵架莫名擁抱和莫名煽情,令人頭禿。




李誠儒看不下去,很多觀眾完全可以理解,就是這段戲太爛了。


然而他一張嘴,說錯話了,李誠儒想說這個劇情沒意義,但一張嘴就變成了為什麼不寫宏大主題,為什麼寫小年輕談戀愛。


上次已經說過了,李誠儒的漏洞在於,寫什麼是作者的自由(針對郭敬明高亮提醒:但抄不行),看什麼也是受眾的自由。「受教育」也不是閱讀或者看影視劇必須的,要允許無害的娛樂存在,並非所有娛樂都要承載教化功能。(再次針對郭敬明高亮提醒:但抄的東西還要人氣要商業要成功,這不行,屬於對社會有負面影響。)

雞賊如郭敬明立刻就擺出「我是導演我背鍋」的英勇擔當。(但是後面彭小苒的《妖貓傳》他又說演員不信任導演的意見沒演好,那時候你的導演負全責擔當去哪裡了?再說演員沒按你指示來就是導演不合格啊,你連讓演員完成任務都做不到。)




然後他又說李誠儒的評價是不了解一件事是什麼就發言。給自己作品戴高帽子,說《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和電影。




於是,符合短平快傳播的是素材,李誠儒說了有漏洞的話,郭敬明占了道德高地說了看起來最無懈可擊的正確話語:「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


而李誠儒的找補,在社交網絡熱轉的視頻里嗎?沒有。






那麼郭敬明說得對嗎?「中國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可以說是滑天下之大稽了,隔壁反派影評的波米老師說了,台灣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香港有《校園風雲》,這些都不準備當成中國電影看了是咋地?


(順便提醒愛吹牛的電影圈人士,不要動不動就吹中國第一部啥啥啥,很多元素香港台灣電影早拍完了,注意措辭當心犯大錯誤。前一陣有個女性電影導演說自己是第一部拍攝女性自慰的中國電影,啊哈?那《墮落天使》里李嘉欣是什麼?)

還有「認真討論校園霸凌」?您認真在哪兒?是當讀者瞎嗎?就算拉出社會題材的大旗,您這小說及電影也配不上啊。


「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這句話當然對啦,那郭敬明允許李誠儒的批評意見存在了嗎?一說你排得戲爛,情節無邏輯,台詞一塌糊塗,感情廉價,你就勁勁兒地開始了什麼都聽不進去。

除了「存在即合理」這種大道理,之外再教你一句顛覆不破的真理: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郭敬明詭辯術的第二個要點,胡亂提意見,一知半解。

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里的第一場點評就提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詞:「表演的虛榮心。」說現場表演能聽到觀眾的反應,這樣就會擴大這個「虛榮心」。


按照他這意思,陳若軒和明道版本的《破冰行動》不夠好,都是因為在現場能聽到觀眾反饋的原因。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不對啊,好的話劇演員去演影視劇都太輕鬆了,人人都說話劇鍛鍊人,因為要一口氣演到底,要直面觀眾的反應。

很多國內外很多知名演員都經過了舞台劇的鍛鍊,才在影視劇中表現出了舉重若輕的深厚功力。成熟的演員也都願意時不時回到舞台上鍛鍊自己。




上次我寫稿提到這個問題,後來果然朋友告知我話劇界人士非常生氣。現場觀眾的反應明明是考驗人的,跟「擴大演員表演的虛榮心」有什麼關係?

當然綜藝觀眾和話劇現場觀眾是不一樣的,但如果郭敬明說這個,重點應該在於演員是否因為初次嘗試現場表演受到了干擾,而不是用話劇來舉例說現場表演助長虛榮心。

明道和陳若軒那個《破冰行動》主要就是演得太過太誇張了,哪怕是沒有觀眾他們也會這麼誇張,直接批評這點不就完了嗎?




上上周的《演員請就位》里陳小紜和張雲龍演了《情深深雨濛濛》,很一般,就算用瓊瑤劇標準也不夠。




陳凱歌的點評很有意思,他沒有看過這個故事,上來就問何書桓是什麼人設,說張雲龍演成了渣男。



節目裡的片段就是照著瓊瑤的設計演的,細節有出入,而現在網際網路的熱門話題恰恰就是——當初沒看明白,現在才知道何書桓是渣男。陳凱歌看一眼就發現邏輯問題,找出這是渣男的本質了。



郭敬明順著這個話頭接著往下吐槽,但看起來就很難以服人。




咋說呢,可能第一原因就是:郭敬明要是真像陳凱歌一樣沒看過瓊瑤劇不理解流行文化,也很讓人好奇他到底懂啥,嚴肅的也不懂,流行的也不懂。

張雲龍說自己對何書桓的理解是受過高等教育很驕傲所以受不了依萍用他當報復工具,郭敬明就開始說那這樣的男人應該很有涵養很克制。




接下來又進入郭敬明瞎炫耀知識環節,說演員在不理解人物動機時應該怎麼做之類之類的……



被瓊瑤一手栽培的新世紀瓊瑤女郎趙薇自然要說話啦,說瓊瑤劇就是這樣的,有魔力能讓演員進入到神經質的邏輯里去。




其實這場戲的根本問題就是它是個瓊瑤劇,瓊瑤劇的生產方式是嚴格按照瓊瑤的邏輯進行的,一句詞都不能改,當初有些詞彙台灣用法和北京用法不一樣,演員申請改瓊瑤都沒同意。而如果沒有一個瓊瑤式的流程來生產,現排一個段落就會很奇怪,因為進不去瓊瑤邏輯。

這場戲雖然有問題,但郭敬明的吐槽點評依然是一知半解,一團亂,他說《情深深雨濛濛》是十九年前的作品,演員應該做出改進,而不是嚴格照著演。



趙薇立刻說他們這肯定改了,比原來自然多了。(真的,原來這場戲是古巨基負責咆哮趙薇負責感情崩潰,但這就是瓊瑤式的。)




但郭敬明的建議也站不住腳。

第一,這段整個劇情都是按瓊瑤邏輯來的,要求演員直接改成自然化的或者什麼文藝化的現代化的表演很不現實。這已經不是演員能控制了。

第二,《情深深雨濛濛》首先是60年代的《煙雨濛濛》,40年後瓊瑤自己重拍了一遍又是爆款,到今天還是B站神劇微博熱門段子,暗示這一套過時,或者說要把這些東西改成「現在的審美」,也有點太不了解情況了。(針對郭敬明跑題:哼,瓊瑤再俗,也是比《小時代》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自己拍戲全是姐妹開撕就不要嫌何書桓人設激動了吧。)

這段戲其實根本問題是節目組最好不要選,就真的不太好弄,不是一個考察新人演技的合適段落。

上周《大明宮詞》那段,郭敬明質疑劇情編排為什麼是太平一進門就舉著劍對著薛紹倆人說這麼久,振振有詞分析指劍一定發生在劇情的很後面。




呵呵,原版就是太平進門就舉劍,直到薛紹死啊。這個指劍僵持,太平聽薛紹自白的段落是悲劇的高潮!!不懂不要亂講好嗎??



所以原劇導演李少紅就露出了一個很意味深長的微笑。




場上李少紅都懶得跟郭敬明吵,補充採訪里說進門就拿劍是唯一的選擇,後面沒有機會了,劍就是要橫在兩個人中間的。




郭敬明吵架還有個煩人的的地方,他會在誅心邏輯里走到黑。

大明宮詞那段,我覺得演得不好,可能首先就錯誤在這倆演員本身就跟角色差距比較大。


李少紅帶演員已經算認真了,她也比較鼓勵演員,表揚女演員郭月隱形眼鏡掉了都沒注意,很動情。


而郭敬明就說演古裝劇戴美瞳不專業。這個意見倒是對。

因為李少紅是先問郭月有沒有感覺,郭月說沒有,李少紅就表揚她入戲,繼而說《人間四月天》里劉若英有一場戲也是哭得很動情隱形眼鏡掉了,她也沒有阻止,最後就用了那場戲,用技術手段處理掉了隱形眼鏡。




而郭敬明準備批評郭月戴美瞳掉下來沒注意這個細節,就說劉若英那個一定是個現代戲——你沒看過《人間四月天》嗎那是民國戲啊!!怎麼啥事兒都這麼張口就來呢?




李少紅的表情又是emmm……真的,就算沒看過,聽到《人間四月天》這個題目一點感覺都沒嗎?不知道這是什麼梗嗎?




接下來郭敬明就拚命說,你肯定能感覺到隱形眼鏡掉了,郭月就說我真的沒感覺。


郭敬明持續進擊,問你度數多少,說你掉了不可能沒感覺,因為我跟你度數一樣blabla。


不是,糾結這個有意義嗎?你是想證明她明知道自己隱形眼鏡掉了不會臨場機智處理,還是她明知道自己隱形眼鏡掉了假裝不知道假裝很入戲?

李少紅都出來再替郭月說話了,說相信她眼睛裡看到的狀態是已經入戲了沒感覺到隱形眼鏡掉了。




辯論里最無意義的就是誅心。

我認為你是這樣想的,我認為你是這樣的動機。那你就認為唄,當事人什麼情況,只有自己知道。




李少紅都說了劉若英也是拍一場戲隱形眼鏡掉了都接著演那就說明這種情況存在過,而且他們排練的不是話劇是影視劇,投入、動情是更重要啊。這場考核並不是看誰最能在舞台上及時處理意外狀況吧?

就算認為郭月確實不夠真誠,點到為止提醒一下做演員不要戴美瞳就行了,坐在導師席上非要說你就是隱形眼鏡掉了還假裝不知道,又怎麼樣呢?

那我們觀眾也不得不誅心一下了,可能郭敬明還是更想「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明對方是錯的」吧。

最後郭敬明還有一個詭辯大招是,賣慘。

《演員請就位》里發生過,郭敬明落淚說:「因為我很少受到表揚,你知道嗎?」


不是,郭敬明還很少受表揚?當初多少人說他抄都抄出了新世界是真本事,還要怎麼表揚?口碑在某種意義上一直無法逆轉究竟是為什麼呢?

再說現在郭敬明這資質這作品這能力都跟陳凱歌肩並肩了還哭泣很少受肯定??很多觀眾就是覺得他受到的肯定和鼓勵也太多了吧?

在《爵跡》路演時他也有一個經典名句:「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觀眾:???電影就是不好看要怎樣啊?不看我就是雪花了,你馬上要雪崩警告了嗎?



最後再複習一下這個梗吧,#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說#這種熱搜話題就免了吧,是誰在坑郭敬明,操作如此陰險的話題喚醒公眾記憶,上一次馬東跟郭敬明激辯是2005年,直接把郭敬明氣到去洗手間久久不出來。

為什麼要專門寫一下「郭敬明的詭辯術」,因為他這種詭辯在社交網絡上太常見了。

我們說的是A,可能因為一個詞不對就要說到B,A的問題討論出結果了嗎?沒有。

一個公眾議題可能分為很多個層面。當下的網際網路輿論,不是大家真誠討論,一起來把問題拆解開來分層次理出方向;不會因為「你我現在邏輯不同」就一起思考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倫理更為合適、更能促進社會發展。

現實輿論情況變成了:我上來就看你是不是贊成我,不是,那我就開始攻擊,攻擊你啥都行。你說別人寫的小說爛排的戲爛,那你自己說話滴水不漏了嗎,你當過導演嗎?你欺負年輕演員搶人家化妝間了嗎……

警惕郭敬明這樣的「好辯手」吧,一場高質量辯論是為了把真理愈辯愈明,而不是把水越攪越渾、把邏輯越忽悠越混亂、把每件事都擰在一起,最後只剩下「我是你非」是天下最大的道理、是宇宙的必然。

但其實我也很奇怪為什麼郭敬明會有善於辯論這個名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KO掉他不是很容易嗎?你為抄襲公開道歉了嗎?你導演的那些片豆瓣最高分多少?還出來指點江山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TdEJ24BMH2_cNUgV9I_.html

53歲,而已

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