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史上的「鬼才」導演,姜文的「夭折」令人惋惜

2019-06-03   罔稱說書人

通常而言,一部影視劇作品質量的優劣與否,往往取決於導演的藝術水準。

縱觀中外影史,有太多不循規蹈矩的導演人才。他們擅長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藝術表達,創作過程中又很少被傳統的框架所束縛。

而這類導演,人們習慣將其稱作「怪才」導演。

好萊塢盛產「鬼才」導演,其中名氣最大的應該是昆汀·塔倫蒂諾。

昆汀執導過的所有作品,都深深的烙上他特有的印記。非線性敘事、暴力美學、長篇大論的台詞、精妙絕倫的配樂等等。

這些元素被昆汀駕馭的遊刃有餘,他總能將自己的一些「惡趣味」巧妙的傳遞給觀眾。

人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肆意的狂歡,享受電影帶來的純粹的樂趣。

自「處女作」《落水狗》開始,昆汀就在向世人證明,他壓根沒打算「正經八本」的拍電影!

其後的《低俗小說》更是將這一特質發揮到極致,這原本是個零碎又無趣的故事,但經過昆汀的重新組合,便呈現出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神秘魅力。

憑藉這部光芒四射的作品,昆汀一舉奪得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很快名揚世界!

今年昆汀又攜手小李子、皮特等好萊塢一線巨星,再次入圍金棕櫚獎。

儘管最終惜敗於韓國電影《寄生蟲》,但誰會懷疑他的藝術才華呢?

出道至今從未失手,昆汀儼然成為一部電影品質的保證。

在非線性敘事這個領域,有一位英國導演足以和昆汀相媲美,他就是麥當娜的前夫蓋·里奇。

昆汀喜歡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徹底打亂且忽略時間順序,最後再把場景和人物排列成一個圓形。而蓋·里奇喜歡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描述各個陣營人物的處境,最後再通過看似合理實則荒誕的方式讓所有人物碰撞在一起,締造出強大的戲劇張力。

昆汀以《落水狗》一鳴驚人,蓋·里奇則憑藉《兩桿大煙槍》享譽國際!

其後的《偷拐搶騙》還一度刷新英國本土票房記錄,蓋·里奇的敘事風格備受湯姆·克魯斯和布拉德·皮特這兩位好萊塢巨星的推崇,迅速躍居最具號召力的英國導演之一。

蓋·里奇為實現自身突破,同樣遭遇過事業低谷。萬幸的是,他的作品總能保持在一個極高的水準,偶爾的票房失利反倒促使他快速成長和升華。

最新的作品《阿拉丁》一經上映便廣受好評,蓋·里奇不再單純的依靠精巧的敘事風格來取勝,而是更多元化的去實現電影整體質量的提升。

國內的導演寧浩,最初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借鑑蓋·里奇的手法。

經過「瘋狂」系列的賣座,他逐漸成為華語影壇知名度頗高的導演之一。

寧浩之所以不能被稱作「鬼才」,是因為他一直在「延用」而非「創造」。

即使之後的《無人區》和《心花怒放》等作品風格上開始突破,但前者明顯是《老無所依》的另一種版本,後者又和《杯酒人生》大同小異。

既然寧浩不是華語影壇的「鬼才」導演,那麼誰能有資格擔當起這一美譽呢?

姜文。

姜文是華語影壇罕見的「天賦型」導演,其「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便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藝術想像力,不僅斬獲多個國際大獎,連票房成績都位列當年的冠軍!

其後的《鬼子來了》更讓姜文的國際聲譽不斷擴大,他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和理想追求,很多人將他視為華語影壇最優秀的導演!

不幸的是,在《讓子彈飛》之後的姜文變得過於自信。他不再在乎觀眾的想法,而是忘乎所以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縱橫馳騁。

大多數人難以理解他想表達的東西,甚至觀賞他的作品都會產生「坐立不安」的痛苦感。

接二連三的票房失利讓姜文的個人品牌遭受重創,曾經的「鬼才」導演如今面臨「夭折」的窘境。

姜文的「夭折」自然令人惋惜,但他只要學會如何收斂自己的才華,嘗試去讓觀眾能夠追趕上他的步伐,他依然是華語影壇最值得期待的導演。

關於「鬼才」導演,每個人心裡都有最適合的人選。你覺得還有誰可以被稱作「鬼才」導演呢?歡迎留言,我們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