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想必都看過老電影《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霓虹燈下的哨兵》,而在這幾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中,巧合的是,有一位電影演員先後飾演了三部電影中的三個指導員,也因此,當年他被稱為「銀幕第一指導員」。
而這位「銀幕第一指導員」,就是著名演員徐林格。
說起徐林格,許多年輕人一定不知道,但上了年歲的一些老影迷卻一定有印象。
徐林格,1930年3月20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天津。他是苦孩子出身,沒上過學。不過,他還是憑藉著自己的聰明與勤奮,自學了不少文化知識。
徐林格之所以能當上演員,一是因為他有著英俊的相貌、儒雅的氣質,二是因為他多才多藝,再加上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聲音渾厚,響亮。
抗日戰爭勝利後,徐林格參加了國民黨軍隊文工團,成為一名文藝兵。建國後,他又加入人民解放軍,在南京軍事學院文工團當演員,南京軍區成立後,調入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任演員。
在話劇舞台上,徐林格飾演了許多重要角色,如《東海最前線》中的參謀長、《烈火紅心》中的韓書記、《一江紅旗》中的團長、《我是一個兵》中的指導員、《東進序曲》中的東進縱隊司令員孟器宇等。
1956年,長影廠開拍電影《上甘嶺》,徐林格在影片中飾演了七連指導員孟德貴,這是他第一次走上銀幕。
因為《上甘嶺》的成功,1957年,徐林格很快又接到一個新任務,那就是在在由陶玉玲、廖有梁主演的電影《柳堡的故事》中飾演男二號宋指導員。
1964年,徐林格再次與陶玉玲、廖有梁等戰友一起,參加拍攝了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這次,他飾演的是男一號、指導員路華。
No.2
徐林格有很好的表演天賦。
在《上甘嶺》中,在缺糧斷藥又短水的坑道里,由徐林格所飾演的指導員孟德貴身負重傷,雙目失明。雖然他的眼睛蒙著,但觀眾依然能從他的神情和台詞中,感受到他內心對祖國的眷戀和對和平的熱愛。
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用微弱的聲音讓衛生院王蘭唱《我的祖國》,望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王蘭眼含熱淚,深情地唱起了《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徐林格第一次走上銀幕,但他所飾演的孟德貴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年,他26歲。
在《柳堡的故事》中,徐林格飾演的是男二號主角、新四軍某連指導員。他以細膩、準確的表演,把指導員這個人物演繹得有血有肉。在處理戰士李進與二妹子的戀情時,他既講紀律又講人情,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那種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溫暖和善,才是徐林格最能打動觀眾心的東西。
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徐林格飾演的還是指導員,而這個指導員,卻是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指導員路華。徐林格以細膩、準確的表演,塑造了英俊儒雅、和藹可親的好八連指導員形象。
對於看過上述三部電影的影迷來說,徐林格只演了三部電影,但他對幾位指導員的演繹,都令人終身難忘。
No.3
然而,很多細心地觀眾發現,《霓虹燈下的哨兵》上映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在銀幕上看到過徐林格。那麼,這位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指導員」去哪兒了?
那場大運動開始後,徐林格被隔離審查。其原因,一是因為徐格林曾當過國民黨文藝兵,二是其胞兄當時在台灣當國民黨的軍官。受此影響,徐林格被長時間地隔離審查,後被安排到安徽大蜀山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個人歷史問題及家庭歷史問題,成為了徐林格事業與身心上難以承受的重負。
1970年10月,徐林格被迫離開部隊,轉業地方,因為他愛人是杭州人,所以被分配到杭州味精廠當工人。
其實這個時候,徐林格身體就已經出問題了。多年的抑鬱、痛楚與勞累,使他患上了肝病,並且這肝病癒演愈烈,慢慢地轉化成了惡性。
1974年,八一廠來到杭州味精廠聯繫調徐林格去參加電影《走訪地下城》的拍攝,讓他在其中飾演人防主任。重新回到摯愛、魂牽夢繞的藝術舞台,徐林格十分高興。
不幸的是,正當徐林格為重新做演員而高興並積極參加電影拍攝時,令人痛心的事情卻發生了。當《走訪地下城》快拍完的時候,徐林格突然病倒了,很快,因肝癌發作搶救無效,徐林格在河南開封英年早逝,年僅45歲。讓人唏噓不已!
致敬徐林格老師!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