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如果只能吃一家西餐廳的話,我們帶你吃這一家就夠了

2019-12-04     漫成都

本期的主角很有意思,可以說是未見其人、久聞其名,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其他社交平台,我們都聽過對他的稱讚,甚至有「天才廚師」的盛譽,點評者還是一向專業且中肯的美食資深人士莊祖宜。

而就在今年,他所主營的餐廳就拿下了「黑珍珠一鑽」,成都一共奪鑽的不過十餘家,而這家餐廳生於2017,奪鑽之路,只花了兩年。

這一切都讓我好奇,他和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寶藏男孩」和餐廳?於是,我和紅姐一起,在某個冬日上午,跑到了天府三街。



「寶藏男孩」叫李俊傑。人如其名,九吃形容他,是識「食物」者為俊傑。

如果要講述他的從業之路,可以說是「天才」+「地才」的結合

十多年前,他去澳洲讀書,學的是會計,雖然學得風生水起,也進了銀行實習,但終於在因為一毛錢的失誤,全體人員需要再加班三小時後落下了句點。

用他的話說,是看不到其中的意義,但從事物的另一個層面而言,或許是骨子裡的美食基因作祟,畢竟他的房東是一對東北夫婦,發現他的做飯才能後,心安理得蹭了一年飯不說,還天天鼓吹他轉行:

你做飯太好吃了,真的,俊傑,別學會計了,學廚吧。

於是,頗具天分的李俊傑還真的報了廚藝學校,一邊上課,一邊餐廳實習,兜兜轉轉,就是好幾年。

李俊傑

寫成文字不過是幾句話的事,但對他來說,卻是每一秒鐘的磨礪,是無數次想放棄又從頭再來的堅持。雖然澳洲讀了幾年書,但廚房術語又是另一個門類,一開始,有時話都沒聽懂的李俊傑常常挨批。

比如紅椒,各地說法不一,澳洲習慣說成red chili,主廚讓他拿red pepper,他沒聽懂,一個紅椒就重重砸在了身上,「這就是red pepper!懂了嗎!」

更別說手臂燙一溜泡,切菜切掉一塊肉這種常事,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睡眠時間不過四五個小時,甚至更短,普通人可能一周都夠嗆,李俊傑卻堅持了好些年。

他說起當年的精神力量,是邁克·傑克遜,每天早上,從他的歌里甦醒,給自己注入了一大劑雞血,晚上則是讀古籍,讓身心安靈。


當一個有天分的人,能做到「地分」時,很難做不成事,於是,幾年後,李俊傑已經在澳洲嶄露頭角,成為功底紮實,又頗具創意的明星主廚。他也過上了網友嘴裡所謂「人生巔峰」的日子,年薪百萬,開豪車,住大房子,但某天他開車在路上,突然,想回國了。

為什麼?「因為我看著路的前方,一眼就能看到頭,我未來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更好的車子、房子?我不想要這樣的人生。」


在天府三街的這家雲時節,是他主理的第二家餐廳。

為什麼叫「雲時節」,這位私底下被同事叫為「天府三gai小乖乖」的主廚,兩個深酒窩一笑,說,時節諧音識傑,他嚮往的,一直是懂他的食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引用了這句詩註解。

而另一層含義,就像它的英文名一樣,「The Seasons」,則是時節的本意,不時不食,這是東方哲學。


這也是李俊傑的獨特之處,雖然雲時節是一家西餐廳,但在很多美食家的眼裡,它其實很難定義,它並非中規中矩的法餐,或許得益於李俊傑的個人經歷,東方背景、西方浸染,二者於他,並沒有造成混亂,而是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形成了一種難以模仿的李俊傑風格:

自由。


這種自由讓它獨具一格,正如莊祖宜所說,在成都,做西餐廳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它的美食特徵太明顯,「非得做西餐,生存途徑也是中規中矩的傳統路線,濃湯沙拉牛排甜點,最好還有鵝肝和龍蝦,即便不麻辣,也有莫名的儀式感和正當性」,而雲時節在這樣的氛圍中,顯然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子。

無論是食材還是搭配,抑或是烹調方式,他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是拘泥於框架,比如在西餐中,你幾乎想像不到會出現我們大四川的冬寒菜、棒菜之流,而李俊傑都把它們放進了料理里,並且還很「高級」。

如果硬要給雲時節定一個調子的話,或許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定義——

表達食物的另一面。

我把它理解為一種陰陽平衡,它貫穿於一套餐之間、一道菜之家、一種菜之間,李俊傑就像是一個魔法師,他是操控,也是玩轉。而我們在領略這些美食之時,或許也能感受到美食之外的另一面。


在雲時節,人和事物之間,是有緣份的。

李俊傑在一年四季,會變換不同的菜單,來年的四季,又接著更換,再是叫座的菜,他也沒有執念。或者創作本身,才是他最迷戀的事,是一切活力的來源,這裡面,也藏著他的一種自然哲學。

我和紅姐品嘗的,是剛出爐不久的秋冬菜單,(我知道,終於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美食品鑑環節),且跟隨我們的嘴巴和胃,把它們一一道來。

餐前麵包是自家烤制的德式酸麵包,相比平常西餐吃的餐包而言,我覺得更為綿軟,但又嚼勁十足,特別的是,它的蘸醬並非是黃油這些,而是自製的兔子鵝肝醬,有芝士的厚重在,但層次豐富多了。

正兒八經的菜單來了,我們試的叫「雲之味」,共有七道菜,如果量小的朋友,還可以減少一道,費用也會相應降低。

第一道菜叫蓉器

它的組成是棒菜、雞蛋、臘肉、蟹肉和風乾火腿,光這個食材搭配就讓我們好奇心十足,若放在平時,根本是風牛馬不相及的食材啊?李俊傑是從何處想來?

味道還真不賴,臘肉、蟹肉、火腿各有各的鮮,但分量都少少,不搶味,蛋黃一大顆,烹制的恰到好處,有種剛好凝固的硬在,棒菜是我完全想不到的,它用蔬菜汁的方式呈現,有點像青汁,但完全不會有平時吃草之感,幾者相佐,有種奇妙的平衡在。

第二道菜叫

它的組成是黃獅魚、鵝肝、金耳和柚子,黃獅魚是做刺身的上選,口感鮮嫩細膩,鵝肝不用多說,我比較好奇的是金耳和柚子的加入,金耳不是銀耳,也不是木耳,而是一種黃色的菌類,佐以柚子。

無論是從時令,還是從顏色上,都有一種秋日氣息,甚至會讓人想到孔子的「色惡,不食」,以及美食並不只是口感,而是視覺、嗅覺等各種綜合體悟。

第三道菜是非一般的鴨先生

這道菜是雲時節的招牌菜,當天恰逢感恩節,當小哥把一隻金黃油亮的鴨子放在我們面前時,那種喜悅的感覺,不亞於看到一隻火雞。

鴨先生選的是劍閣的土鴨,非常值得說叨,俊傑說,傳統川菜有一個潛規則,叫做「雞鮮鴨香」,他卻偏偏不認這個理,用「中式風乾+西式熟成」等加法,做出了一隻「鮮」的鴨先生,我們吃的時候,他問,你們覺得如何?鮮。口感呢?豐腴柔軟,但不會很弱的感覺,很耐嚼。他於是露出了狡黠而滿意的笑容。

第四道菜是火炙山野

講真,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白靈菇的魅力,雖然菇類冒充肉類是常有的事,但白靈菇的口感,真的是「肥美」,簡直有種重回大唐的感覺。

搭配它的是板栗、茄子和花生,相對其他,這是一個很安全的搭配,但李俊傑哪會那麼「安全」?他默默加上了芽菜這樣神奇的物種,混在了花生末里,醬汁里又加了一點芥末,整體吃起來,是比較偏厚一點的口感,食材間彼此相輔相成,比較特別的是,會有一種山野之氣。

鮮美的白靈菇食材


第五道菜是熟成

和鴨先生一樣,在上菜之前,小哥又端來了一大塊風乾牛肉給我們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乾式熟成」,這種方法源自美國——

「牛肉放在0-4℃的恆溫、恆濕且通風的環境里,讓肌肉中的血水慢慢流盡、表層風乾硬化,內層牛肉產生的酵素讓肌肉纖維鬆散、組織軟化,過程中產生的鮮美肉汁又被外殼鎖在其中,反過來滲透入纖維組織。」

一大塊風乾牛肉

根據不同的天數,牛肉會呈現不同的口感,除了肉質軟嫩外,甚至還會散發出獨特的香氣,但這種方法不好操作不說,還會有很大程度的損耗,全過程高達30%-50%,哪怕在國外,也只有高級餐廳才會採用這種方法。

俊傑給它搭配的是胡蘿蔔和蕎麥,據說以前還配過大蔥種種,但我很喜歡這種小小胡蘿蔔的搭配,它和牛肉,都有一種奇妙的「軟硬」同在,並且各有風味,又不搶味,仿佛是惺惺相惜的兩位退出江湖的高手比武。

第六道菜是羊脂玉芽

它的組成是羊脂籽米、扇貝、鮑魚和海膽,它給我一種高潮的感覺,前面是樂曲的漸進,逐漸走高,到達頂峰後,又逐漸回落,而也只有扇貝、鮑魚和海膽這樣的硬菜,才能接得住熟成牛排。

低溫鮑魚、煎帶子,裙帶菜都是海物,湯汁也是海鮮湯,幾乎都能吃出食材的本味,只是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把其鮮招出來,菜苗和羊脂米則是一種中和,如土如水接納萬物。

之後是過口的一碗山楂,紅彤彤的,看起來甚是喜人,如果怕酸的,可以吃中間的小物,山楂做的果丹皮,裡面藏著奶油。


第七道菜,也是最後一道菜,是甜品,叫橙色

它的構成,有橙子、冰淇淋、杏仁豆腐、馬斯卡伯尼奶酪等,從顏色上,非常美妙,是一種淡橙色和奶白的疊加,猶如秋到冬的過渡。

我們比較喜歡的是,許多西餐的甜品都會偏甜,雖然甜不是評價甜品好壞的標準,但我和紅姐都不喜歡太甜,而這一道甜品,顯然除了甜之外,有一些其他口感,比如橙子、杏仁豆腐、馬斯卡伯尼奶酪,都有彼此的風味在,而它們之間有一種調和,讓這款甜品吃起來是一種清新的味道。

恰好好處,留有餘地,如此收尾,再好不過了。


文字 | 萌鹿

圖片 | 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棐溪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3vx-24BMH2_cNUgs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