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後,海萍夫婦終於買到了房子,但孫儷恐難再續《蝸居》經典

2020-02-26     影視爛番茄

都知道,孫儷有收視女王之稱。

挑戲眼光穩准狠,《甄嬛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基本每一部都是大熱之作。

娘娘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而之所以叫一聲孫娘娘,其實也反映出大部分觀眾比較認可她的古裝戲。

但最近,孫娘娘剪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穿上職業裝賣房子去了。

看著這占據一半的一星差評,收視女王還能守住她的口碑麼?

安家

這部劇是購買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而改編的。

原著女主北川景子,多次上大眾票選的女神榜。

當然了,論國民度,孫儷並不遜色。

女主人設比較雷厲風行,正好符合孫儷憑藉鈕祜祿甄嬛打下來的基礎。

不過,空有一身好演技,還得看配的是什麼劇情。

《安家》的編劇六六,正是十年前寫《蝸居》的那位,裡面的台詞放到現在都值得細細品味。

11年後,六六以房產中介的視角再談買房焦慮,格局要小很多,又或者說,有很多東西已經不敢去觸碰了。

故事發生在上海,有一間中介門店被安家天下公司合併。

不久後,一位精英女性房似錦(孫儷 飾)從總部空降下來,接手這間門店的經營管理。

對外,她稱這是雙蛋黃雙店長,實際卻暗藏私心。

總部上司命她三個月內完成交接,目的就是為了擠掉這位原店長徐文昌(羅晉 飾)。

但事情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打入內部的任務尤為艱巨。

如果房似錦是時刻打了雞血的工作狂,嚴苛、效率、不擇手段。

那麼徐文昌就像一尊大佛,遇到事情不緊不慢,遊刃有餘。

兩個極其不合拍的人一起共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可徐文昌卻總是能以柔克剛,贏取大家的信任。

《安家》雖然改編成53集,乍一看又臭又長很勸退,其實節奏把控還是不錯的。

一邊要應付難纏的客戶和奇葩的房型,另一邊還要提防同門店的人穿小鞋。

房似錦剛來門店的時候,就遇到老油條同事的為難。

他將自己手上的房源和客戶讓給了新店長,並不是想將業績拱手讓人,而是想看房似錦出糗。

這個房源就是業內人士避之不及的跑道房,狹長的走廊占了大量面積,還沒什麼實際功能。

你能想像住在次臥里,半夜想上個廁所都要百米衝刺嗎?

還有一對客戶,看了不下幾十套房,學區交通要求極其刁鑽,主次臥客廳全部朝陽,必須有儲物間,最後還不能太貴。

面對重重困難,房似錦眼睛都不帶眨的,一上任就給自己下了一道軍令狀: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最後,她成功把最奇葩的戶型賣給了最難纏的客戶,一舉兩得。

有人說孫儷演技用力過猛,畫風浮誇,還活在「娘娘」的世界裡出不來。

但僅憑她一口氣喝下兩杯豆漿,吃下四個包子這段表演,依然能感受到角色背後的生命力

或許你會覺得,這主角光環也太重了,同事自動讓業績,客戶那麼好忽悠。

一個單子能成交有很多運氣成分在,都是為了戲劇化做出的改編,好在編劇的細節做得到位,不至於讓人感到突兀。

房似錦上班永遠帶著一支大黑傘,是為了隨時為客戶遮陽。

遇到低腰不方便的孕婦客戶,便會及時蹲下來為她換上鞋套。

給這些特寫並非因為房似錦是主角,而是為了突出這個行業的服務意識,就算換作門店裡的其他同事,也一樣能做到極致。

比如這個王子健,為了討富婆客戶的歡心,特意參考對方的身高,在自己的手臂噴上客戶最愛的香水。

看到上一對客戶從樣板間裡出來神情不對時,便急中生智,讓同事帶客戶參觀樓下環境,他提前上去一探究竟。

最後發現,原來是有人忍不住在樣板間上了廁所,眾所周知樣板間是不通水的,就算是想像的畫面,也感覺有內味了。

王子健打電話讓物業通水之後,二話不說直接自己上手清理,還會提前將西裝領帶脫在一邊並細心疊好,避免沾染上味道。

比起隔壁黃軒在當油膩公關,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安家》里的房產中介們起碼展現出了對職業的尊重:

不止是在人前風光,也有人後辛酸的一面。

導演也請了不少老戲骨來客串,比如海清扮演奮鬥多年買不起房的婦產科醫生。

家裡兩個孩子,大的要上學,小的快出生了,而她還挺著個大肚子坐在廁所的馬桶上改論文。

據說這是編劇遇到的真實事例,選海清來當這部劇第一個客戶,使得《安家》更像是《蝸居》的延續,這不就是在告訴你:

看,這麼多年了,人還是那批人,買房焦慮一直都在。

《安家》在我心裡,像是一張中規中矩的答卷,見證了生活中的歌舞昇平和一地雞毛,基本在及格線上。

但依然有很多人給這部劇一星差評,其實也不難理解,看過原版之後你就會更加感受到這種差距。

就目前來看,《安家》還停留在職場內鬥,辦公戀愛的初級水平。

男女主第一集見面,第六集就同居,真的是剛好租到同一間房子,不是編劇刻意發糖噢。

花大量筆墨去描繪員工百態,而牽扯到人性方面,都是只淺談表面,不敢深入探討。

你撬我單,我搶你業績,論心機,任何人都是我鈕祜祿氏的手下敗將。

一旦面對客戶,便只能幹巴巴的吐出「詩和遠方」這四個字,努力工作努力還貸,一定能住上理想中的房子,說得我差點都信了。

那被現實壓迫而當小三的海藻,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太負能量不符合價值觀,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而且我發現,自從《歡樂頌》《都挺好》爆火之後,很多編劇都想嘗試「原生家庭」這一塊香餑餑。

房似錦不出意外也被安上了背債的人設,家裡人一開口就是要一百萬。

不知道國產編劇為了湊集數,到底還要創造出多少個樊勝美出來?

《安家》並非是一部爛劇,還得感謝同類劇集的襯托和對比。

它敢於捅破光鮮的窗戶紙,去展現職業背後的髒與累,在這一點上就要遠遠超過其他國產職業劇。

但還是想請編劇導演們認清一個事實。

剛走出地下室的水平,別錯把它當成了天花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pyhnAB3uTiws8KoE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