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就打唄,要不然我就沒媽媽了」,7歲男童的一番話,令人唏噓

2019-12-19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陝西的一名七歲男童,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家暴的事件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據媒體報道,這位男童的母親,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用電線或者刀具等物品毒打他,最嚴重的一次,還把這位男童打進了醫院。留下了7厘米的刀疤。


面對自己如此狠心的母親,很多人都以為這位男童肯定有了非常大的心理陰影,卻沒想到他在醫院治療的過程中卻說:「打就打唄,要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工作人員問他恨不恨媽媽,孩子小聲的說「不太恨」。而且好幾次騙醫護人員說自己身上的傷口是自己不小心弄的,和媽媽沒有半點關係。可以說是一個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孩子。



而這位孩子的母親,在很久之前就和他的父親離了婚,一個人帶著孩子確實很辛苦,所以每當壓力大,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拿自己的孩子出氣。

而這位孩子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也讓不少人唏噓。或許是因為父母的離異,讓這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即使面對母親的多次打罵,他也不願意反抗,為的就是不讓母親離開自己。


關於家暴的新聞,很多人或許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這種行為對於一個家庭的傷害其實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還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發育完成,在如此小的年紀裡面,就遭遇這樣的暴力,對他們的傷害肯定是非常大的。

除了最直接的肉體以外,心理上的傷害更嚴重。肉體可以被治癒,心理傷痛卻可能伴隨一生



​那麼家暴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呢?這應該是所有作為父母的人都應該了解的。

1.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

長期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容易產生自卑感的。因為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會經常遭受父母的打罵,在這之後,父母不僅不會向他們認錯,還會讓孩子認錯。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做的什麼都是錯的,會惹別人不開心。他們的自尊心也就會被這一次一次的暴力給磨滅掉,到了最後產生深深的自卑感。


2.孩子或許也會產生暴力傾向

父母的暴力行為不僅會傷害孩子,而且還很容易讓孩子也出現這種暴力傾向。他們發現父母非常喜歡用暴力的行為來解決事情,等到他們長大了以後,他們也會模仿自己的父母,用暴力的行為對待身邊的人,或者解決自己的問題。


3.孩子會厭惡父母

從家庭暴力環境中成長出來的孩子,他們是非常容易叛逆的,即便是長大了,也會在內心非常的排斥父母。總會做出很多事情來與父母對抗,他們會因為在小時候遭受到父母的暴力行為,在內心深處就開始厭惡父母,甚至在長大之後還想有所行為的來報復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需要耐心,而且需要用科學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一切打罵的行為,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傷害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用科學且合適的行為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有在這種方式的教導下,孩子才能夠真正的成長,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愛。

那麼各位家長們,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家暴孩子的媽媽的?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懂事的孩子的?歡迎留言討論!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sTBJG8BMH2_cNUgs2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