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我們身上是什麼味道

2019-08-13     丁明念響

2019年度一部韓國電影驚艷了眾人,在2019年5月25日,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影片《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這是坎城電影節首次將金棕櫚獎頒給韓國影片。

曾經看過奉俊昊執導的多部影片,如《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還有《雪國列車》,每一部都屬於佳作,而今年這一部《寄生蟲》可以說是他的集大成者應該不為過。

這部超現實的電影把韓國的貧富差距以一種赤裸裸的方式表達出來,貧窮的只能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人機緣巧合進入富人家打工,通過矇騙等手段讓一家人全部寄生在富裕家庭之下,然而這種寄生卻和早已經寄生的另一個家庭產生了衝突,最終悲劇釀成,而悲劇的根源則只有兩個字:貧窮。

諷刺的則是貧窮的改變依舊只是夢想中的事,寄生依舊沒有改變。

藝術沒有國界,這部鄰國的電影卻是通過不一樣的方式讓國人知曉,豆瓣的評分高達8.9分,可見對於此片的認可程度。

高曉松的評價很有意思,夜不能寐,藝術作品來源於現實卻高於現實,當把這種現實以一種荒誕的方式展現時,卻不能不感嘆導演對於貧富差距導致的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而這種反思在國內的影視劇中表達的並不是很多,因此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會認為此電影為神作了。


在知乎上你會看上月薪過萬都可能被人鄙視,給人的感覺沒有過萬在中國無法生存下去的,而真實的情況則是這些月薪過萬的人掌握著這些話語權,而那些掙扎的人只會努力奮鬥,根本不會去發這些展示薪水的虛擬自豪感罷了,所以有人說在中國,月薪超過5千就已經打敗了90%的他人,但是錯覺會讓人覺得收入過萬太讓人汗顏了。

你身上是什麼味道?

貧窮有味道嗎?在電影中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這既是哪些住在地下室長年陰暗潮濕帶來的氣味,也是屬於那些貧窮者特有的味道。這一次鄙視他人的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是一種貧窮的氣味,也正是這種氣味的鄙視讓金基澤在衝動之下揮起了兇器刺向他寄生家庭的男主人。

當寄居富人家的小男孩第一次童言無忌的說出他們身上有同樣一種味道時,作為大人們來說雖然也聞到了,卻顧及面子並沒有直接表達出來,只是不經意的表達,這只是對於不同氣味的敏感罷了,並沒有涉及到有多少歧視,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連地鐵都很少乘坐,是同貧窮這個階層相對隔離的。

氣味在這部影片中既是一種地下室氣味的沉積,也隱喻著貧窮的氣味,而金基澤的自尊心又是如此敏感,讓他感覺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傷害。

當金基澤帶著女主人去買菜時,女主光著腳蹺在前坐上,但是這種腳的氣味卻衝散不了金基澤身上散發的氣味,讓女主不經意的蹙眉,雖然金基澤試圖去聞自己身上的氣味,卻是聞不出來,正如古語說的: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對於他來說,在地下室的生活已經時日久遠,已經喪失了聞到所謂貧窮氣味的能力了。

而這種能力的喪失也代表著他那種向上奮鬥,試圖改變生活狀態能力的喪失。

貧窮是物質還是思想

如今網上依舊有這樣一碗毒雞湯的故事:

小夫妻結婚時夢想住海景別墅,沒事就抱著狗在陽台上曬曬太陽,邊喝咖啡邊看海。兩人辛辛苦苦打拚多年,終於實現了夢想。買了海景別墅也買了狗。

但房貸壓力巨大,每天早出晚歸,拚命賺錢,只能請保姆打理家務照看狗。

於是,他們家保姆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抱著狗在陽台上曬太陽、喝咖啡、看海。

咱們打拚一輩子,保姆卻過上了我們想要的生活。

貌似打拚出來的財富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卻深想這是自己能力選擇下的生活,而保姆的生活卻是虛幻的,隨時可能被終止。

《寄生蟲》中金基澤一家四口通過欺騙等手段打入富裕家庭,用計讓女主辭退掉從前的傭人,這個傭人在這個大房子裡已經住了許多年,老公也寄居在無人知曉的地下室內,是前任的寄生蟲們。

而這兩人卻認為自己過著幸福的生活,當主人們不在家的時候,兩個人沐浴在陽光下,翩翩起舞,喝著咖啡,日子過得如此舒坦,然而一朝被人取代,只能捲起鋪蓋走人,沒有任何理由。

金基澤的一家四口也沉浸在這種虛幻的幸福中,當欺騙得來的報酬如此容易時卻忘記了自身的努力,把這種幸福寄生在他人財富之下,卻不知道如同風中的蠟燭之火很容易被吹滅。

當一家四口已經獲得了不錯的報酬之時,大吃大喝是他們第一位想到的,包括富家人去度假,自己卻在屋內大吃大喝,當成自己家,主人們回來後當從屋中狼狽往回走時,依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正是已經喪夫了奮鬥的勇氣。

他們拿到薪水,並沒有想到去租住好的一點房子,過自己的生活,從另一方面來說,工作歸工作,大家各按其職來做事,是完全可以隱藏得住的,但是欺騙得到的果實是如此容易,一家人已經習慣了寄居,卻忘記了自身的努力和奮鬥。

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已經陷入窮的困境中卻甘於沉淪,影片以一種近乎荒誕的方式展現了兩代寄生蟲同樣的想法,不可不說有一定的代表性,影片中提出了一個隱含的問題,窮是物質的窮還是思想上的窮,前者可以暫時克服改觀,而後者卻是深入骨髓,想要改變卻是太難。

平等的可憐渴望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人與人之間的鴻溝不是一天形成的,而財富帶來的地位及價值觀更不是一天定型的,一切都在不經意間就這樣發生了。

金基澤一家順利打入了富人家庭,卻不代表著他們已經進入了富人階層,而他個人的錯覺則是想獲得這樣的認可,包括在隔間試圖握女主人的手,和男主人交流時不斷的刺探他們夫妻的情感等,卻不知道這對於富人來說是屬於越界了,因為這不是他們應該關心的問題,他們應該關心的只是自身的工作,做好工作就成了。

金基澤的寄生卻幻想著可以與富人達到平等的地位,這是一種虛擬的想法,雖然這對富家人看上去心地善良,卻很少涉及窮人的世界,他們只在富人的階層活動,如同魯迅說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他們對於受僱傭人的悲觀也不會在意,所以可以不問清理由,只聽一面之詞把前傭人辭退,因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其他人只是協助的工具罷了。

作為前寄生的地下室男子卻是另一個反面,沒有枉想去獲得平等,在男主人回來時卻以另一處卑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意,一路為男主人遠程開廊燈,當面對另一個寄生家庭的入侵,地下男要報復的不是朴社長一家,而是金基澤一家。

這部電影反映的另一個悲劇就是,當這種固有界限被試圖打破之時,一切都崩潰了。

當這種平等渴望被一次次無情駁回,而那種氣味更是無法讓對方接納之時,金基澤的內心是崩塌的,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刺向朴社長那一刀的由來,這個刺殺並沒有任何計劃,他自己說的:沒有任何計劃就不會出錯。

毛姆在他那本著作《月亮與六便士》中說道:苦難能使人性變得高貴,這句話並不對,反倒是幸福有時能讓人性變得高貴。多數時候,苦難只會讓人變得心胸狹隘,有報復心。

《寄生蟲》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則在於,把貧富差距以一種氣味來劃分,你可以衣著光鮮,但是氣味卻是深入身體內部無所遁形,你是呼吸著香草的氣味,還是呼吸著地下室的霉味。

氣味不同則杜絕了溝通的可能性,試圖打破這種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部電影給出了殘酷的答案:不要越界。

但現實又會是什麼,也許有任何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ll7iGwBvvf6VcSZBn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