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不等於「低智」,請別刻板化大陸的主旋律電影

2019-10-06     洞察影視

今年國慶,最火的電影種類就是主旋律電影,

「國慶檔」中三部主旋律電影的票房都很高,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15億,僅僅用了5天而已。

但在相當一部分觀眾的眼中,大陸的主旋律電影一直是被不好地刻板化的,被認為是「低智」,「賣情懷「,」教科書「。

觀眾是時候要重新認識主旋律電影,認識大陸的主旋律電影了。

要認識主旋律電影,要先了解電影的「傾向性」

《百年孤獨》是書,《三國演義》是書,《斗破蒼穹》,《我的霸道總裁》也是書!

書的種類有很多,電影也一樣。

因為沒有一種電影是可以滿足所有觀眾的需求的,所以會存在非常多種類的電影

而根據電影的「傾向性」來分類電影,這樣我們更容易理解主旋律電影。

這裡的「傾向性」,指的電影傾向於發揮什麼的功能,它的定位趨向是什麼!

以下就是大部分電影中,比較常規的傾向性:

/1/

傾向於娛樂性

傾向於娛樂性的電影,主要是發揮著娛樂的功能,目的就是讓觀眾消遣。

它們主要在意的是大部分觀眾的觀影體驗,讓大部分觀眾覺得「爽」。

這些年比較火熱的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電影,它們就是比較傾向於娛樂的電影。

它們的劇情會設置成非常簡單,大部分的人都能看懂,但劇情不是它們所注重的,它們更傾向於娛樂性。

在電影里設置大量的笑話,讓觀眾樂;然後花大量的成本去製作特效,讓觀眾看得刺激。

娛樂電影大部分都不會太有「營養」,因為它們主要將時間放在電影的觀影體驗上。

/2/

傾向於藝術性

傾向於藝術性的電影,它們的方向幾乎是與娛樂電影完全相反的,

它們的重點不是注重大部分觀眾的觀影體驗,而是用好聲音和畫面,去更好地描述這個世界。

它們更注重的是表達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

《羅生門》

如果用書來作比喻,

傾向於娛樂的電影,它們就像《斗破蒼穹》這種網絡小說,

而趨向於藝術的電影,它們更像《紅樓夢》,《百年孤獨》這些文學作品!

王家衛的電影,大部分就是趨向於藝術性。

他的電影絕大部分都是對觀眾不友好的,但他電影對人的情緒,感覺等的細膩描述,是娛樂電影永遠都無法表達出來的。

黑澤明的電影,也是比較趨向於藝術性。

他的電影也是對大眾觀眾不友好,大眾觀眾看他的電影可能會感到無聊,

但他的電影里畫面的構圖非常美,電影剪輯無比流暢,電影題材也很獨特。

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電影,也是比較趨向於藝術性,

因為他的電影也是對觀眾不友好,

但他的電影,無論是選材,還是講故事的方法,都是很前衛,能引發觀眾思考的。

《2001太空漫遊》

總的來說,傾向於藝術性的電影,一般都對觀眾不太友好,

這不是那些導演故意的,

而是因為遷就大部分觀眾,那麼拍電影的時候就有很多限制,很難更好,更深入地表達。

相比傾向於娛樂性的電影,傾向於藝術性的電影,是比較「難」看,但更有「營養」!

/3/

傾向於文化

還有一種電影,重點在於傳播文化,價值觀,歌頌真實人物等。

這種電影,就是傾向於文化的電影。

2016年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就屬於傾向於文化的電影,因為這部的電影的重點在於嗩吶這種樂器,而且還有展現傳統的師徒關係。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就既有藝術性的傾向,但也有文化的傾向,因為它同時也在深入展現京劇這種國粹。

《霸王別姬》

總的來說,

傾向於娛樂性的電影,重點在於觀影體驗;

傾向於藝術性的電影,重點在於表達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

而傾向於文化的電影,重點就在於「傳播」!

主旋律電影無疑是傾向於文化的電影

「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

而主旋律的電影,是更加獨特的文化傾向電影,它們主要是傾向於傳播國家鼓勵的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傳播正面的東西。

比較傾向於藝術性的電影,

往往更傾向於質疑,批判,甚至還過多地揭露社會上比較陰暗的一面。

《百萬美元寶貝》

所以看這些電影,有時候會讓觀眾充滿懷疑,覺得喪,覺得絕望;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藝術性電影也往往側重於找原因

比如目前許多電影都在強調「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強調「社會貧富差距對人的影響」。

但這些電影,都只是強調原因,強調「他之所以是這樣,因此這樣!」,主要是給觀眾展現世界觀。

因此很多觀眾看一些藝術性的電影,只會覺得世界很惡,人性很醜陋。

《羅生門》

而主旋律電影的作用,則側重於傳播一些正面的,陽光的東西,並往往會告訴觀眾怎麼做,或者提供參考

今年建國70周年,熬了很久,奮鬥了許多年,我們才奮鬥出一個強大的中國,人民如何能感受我們多年奮鬥的成果?

一部《我和我的祖國》就可以讓觀眾感受這種「苦盡甘來」的感覺。

為國家,為群體貢獻過的英雄不應該被遺忘,

《攀登者》這部主旋律,就為觀眾記錄和歌頌了當年為了國家的尊嚴和主權完整,連自己性命都不顧,不畏艱辛爬上珠穆朗瑪峰的中國登山隊。

世界的事情,總是有好有壞的,

現實中,我們國家總會有「害群之馬」,有損壞人民利益的「大老虎",

但也會有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總理,也有「我準備了100口棺材,99口留給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的朱總理。

主旋律電影的作用就是傳播這些正面的文化,價值觀,甚至榜樣,與藝術片同樣重要,

因此,主旋律電影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電影類型,必須要好好發展的。

為什麼在大陸觀眾眼中,主旋律電影一直被不好地刻板化的,被認為「低智」,「賣情懷「,「教科書」?

主要應該是因為之前大陸的主旋律電影不是很成熟,存在許多」致命缺陷「

之前的主旋律電影,大部分都缺乏創新。

無論選取的題材,選取的角度,還是表達的方式,都缺乏創新。

它們都只是簡單地還原歷史,給人一種稍微有劇情的記錄片的感覺。

前幾年的主旋律電影《錢學森》,電影的問題整體不大,但缺乏創新,浪費了「錢老」這麼好的題材,因此票房慘澹。

除了缺乏創新,

質量也不高,劇情不嚴謹,沒有深入思考題材,也是之前主旋律電影被吐槽的原因。

它們往往用比較粗糙,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方式來刻畫英雄們的事跡。

比如抗日電影,

在真實歷史,是的確存在10幾個中國軍隊,打敗大批日軍的真實事跡的;

但大部分抗日電影對這些事跡的刻畫過程,往往是漏洞百出的。

比如閉著眼睛來開狙擊槍,步槍都可以像機關槍那樣連續發射子彈.........

如此多的漏洞,觀眾覺得「低智」是很正常的。

大陸的主旋律電影正在進步,不應該再被不好地刻板化了

這幾年來,大陸的主旋律電影,無論是題材,還是表達的方式,都在創新,進步,並且深受觀眾喜歡。

根據真實緝毒題材改編,2016年拍了《湄公河行動》;

2017年,以動作為題材的電影《戰狼2》在內地獲得了56億人民幣票房,是目前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

2018年春節檔,以軍事為題材,拍了《紅海行動》;

今年的國慶檔,

用幾個故事拼成一部電影的形式,拍了《我和我的祖國》;

根據真實的「川航事件」改編,拍了《中國機長》;

根據中國攀登隊攀登珠峰的真實事跡,拍了《攀登者》。

而今年的春季檔,還會有以中國女排為原型的同名電影《中國女排》,以及以中國海上救援為題材的《緊急救援》。

從這幾年出品的主旋律的電影來看,大陸的主旋律電影,目前的趨勢是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創新,甚至越來越「現代化」。


每個國家都會有主旋律電影,不只是中國,

主旋律電影是更趨向於傳播正面的,主流的文化,價值觀,

也是很重要的電影類別。

而目前大陸的主旋律電影正在進步,也在發展,別再刻板化大陸主旋律電影,認為它們「低智」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kf3pW0BMH2_cNUgIR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