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今日頭條
1992年,上了一部電影,《鹿鼎記2:神龍教》
片尾有一場戲。
韋小寶和馮錫范打鬥,落入一處洞穴。
裡面金山銀山,隨便一點都可以養人三生。
兩人打來打去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韋小寶笑道:「還打,打個大西瓜!」
馮錫范回應:「好啊!」
這部電影,無論是在王晶、還是周星馳的電影序列中。
似乎都不那麼耀眼。
但這個情節,對一個四川瀘州男生影響深遠。
後來,這個男生悶頭在家三年零八個月,創作出了一部動畫短片,名為:
《打,打個大西瓜》(後稱《大西瓜》)
他叫楊宇。
影迷們都叫他「餃子」
哦,對了。
他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剛破10億。
其實,上面這句話不準確。
在「餃子」之前,楊宇還有一個名字——
餃克力。
餃子,巧克力。
為《大西瓜》署名時,用的是「餃克力」。
但「悶頭在家」這個詞,十分準確。
整整三年零八個月。
客廳,廁所,臥室三點一線。
後來他回憶:三年多,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可能就是40公里外的一個親戚家。
父親在楊宇剛剛參加工作時不幸離開。
這三年多,楊宇一家母子二人,僅靠著母親的2000元退休金過活。
很難想像,一個工齡男人,是如何頂住外部壓力,三年多堅持一件看不到結果的事。
還好,楊宇堅持了下來。
並讓他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大西瓜》出來後,大爆。
這個十幾分鐘的短片,在隨後的兩年內,斬獲30多個國內外獎項。
其中包括第26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與《鹿鼎記2》不同,《大西瓜》是十分嚴肅的反戰主題。
十幾分鐘的體量內,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脈絡。
以一場談判為「起」。
兩個虛偽的政客,在面對利益問題時,摘下面具,直接開戰。
以戰爭中兩個纏鬥的飛行員為「承」。
故事開始後,視角立刻縮小到兩個敵對的飛行員身上,兩人你來我回最終雙雙墜機。
以兩個飛行員在荒島上的故事為「轉」。
兩人墜機後,來到一處荒島,這裡方圓三步路,兩人相依為命在這裡生活了起來。
以兩人最終放棄戰爭,選擇在島上繼續生活為「合」。
內容,有屎尿屁笑料,有諷刺,有隱喻,有荒誕。
形式,有3d,有2d,有長鏡頭,有黑白。
皮囊粗糙勸退,內里生猛深沉。
《大西瓜》爆掉後,給楊宇帶來了很多。
比如,在柏林,一個名為Mario Sixtus的評委,在看了《大西瓜》後,盛讚不已,並決定把楊宇推薦給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要知道,在《大西瓜》片尾,PIXAR和周星馳,一起被楊宇列入了「偶像名單」
在皮克斯工作,曾是他的夢想。
但楊宇婉拒了這份盛情邀請。
看似很奇怪,可這和他的經歷和個性密切相關。
跟很多勵志故事一樣。
楊宇不是科班出身,走的是野路子。
因為父親母親都是醫生,為了一碗鐵飯碗,楊宇選擇了華西醫科大學的藥劑學專業。
在大三時,楊宇第一次接觸到了MAYA(3D動畫軟體)。
從那以後,他重拾了上學期間在歷史課本畫漫畫的熱情。
畢業後,他想著,自己是跨行找工作,不用一蹴而就,沾個邊也就行了。
於是,他進了一家廣告公司。
他在這裡乾了一年,就辭職了。
原因是,再也不想跟被人打工,看別人臉色了。
嗯,一個被迫「下海」的乙方。
想要做自己想做的動畫,是他辭職的初衷。
也正因這個初衷的,他婉拒了那份來自皮克斯的邀請。
即便你是我的偶像,但我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如去死。
不管是從他的QQ簽名——「俺別的優點沒有,就是有把子力氣」。
還是他那寸頭,冷硬的臉。
甚至是「楊宇」,這個大眾而又男孩氣十足的名字。
都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直男。
三年多的死宅經歷,讓他有一定的社恐,並且與周遭社會輕微脫節。
《大西瓜》爆掉以後,有很多人慕名找到楊宇。
其中有一個打電話過來,在向他表達了心中的敬仰後,表示可以給他拉到下一個片子的經費。
這對於楊宇來說,誘惑不小。
從劇本,到分鏡,到製作,到剪輯,全都一手包辦的日子,他不想再有了。
他欣然接受了此人的建議。
這個「知己」,把楊宇帶到深圳,成立了一個動畫公司,每天上午見一個投資人,下午另外一個投資人,忙活不停。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過,楊宇越來越覺得不對勁。
自己被騙了。
這個「知己」,只是想借著自己的名聲,套到冤大頭的投資後,就跑路。
對於動畫,對於藝術,此人沒有絲毫的敬畏之心。
楊宇花了很長時間才跟他撇清關係。
從此之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悶頭寫劇本。
他給工作室起名為「喜馬拉雅山」,希望能跟喜馬拉雅山一樣,沒有信號,沒有外界打擾。
回到「喜馬拉雅山」之後的一天,楊宇又接到了一個電話。
這個人被他當做了眾多騙子之一,掛掉了。
可他沒想到,這個「騙子」,鍥而不捨的跑到成都,找到楊宇面談。
這次,終於不再是騙子,他叫易巧。
兩人幾次長談之後,於15年成立了彩條屋。
光線傳媒CEO王長田,在彩條屋發布會上意氣風發:
「我們要做中國的皮克斯。」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第一步。
這個拒絕了皮克斯的男生,又開始做起了「皮克斯」。
1979年,陳塘關。
黑雲壓城,巨龍盤空。
李靖舉在空中的劍,幾下顫抖後,最終還是沒有揮下。
哪吒撿起長劍,決絕自刎。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鮮血,在寶劍的映襯下格外刺目。
2019年,陳塘關。
敖丙聚水於空,凝水結冰,陳塘關危在旦夕。
哪吒化身半魔,對戰敖丙。
「我命由我,不由天!」
覆城巨冰從底部燃起一朵火蓮。
上一幕,是中國動畫史上最悲壯的高潮,是中國動畫美學之巔峰。
下一幕,是2019年中國電影暑期檔的最高潮,是對冰冷市場的一記火蓮。
前後40年,不變的是哪吒對「命」的反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誕生,也是一場反抗。
動畫電影=低幼。
這個觀念,在觀眾心中紮根已深。
但現在《哪吒》超10億的票房,僅靠「低幼」的群體,可達不到。
一個人全局操盤《大西瓜》時,楊宇肯定想不到,之後有一天,他必須要跟1600個人打交道,才能完成自己的項目。
整個《哪吒》,一共用了20個外包團隊,近1600個工作人員。
直男的好處,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
他能夠在繁雜的工作中,梳理出一個進度表,然後每天按部就班的跟進任務。
極度理性,極度自律。
但即便是理性如此,有些時候他也忍不了會發火。
楊宇的工作室在跟外包團隊溝通時,工作室其他人,會把他的話「過濾」一遍,再發給外包團隊。
因為,害怕別人聽到楊宇的原話後,就撂挑子不幹了。
其中一個撂挑子的人,因此上了熱搜。
《哪吒》有一個鏡頭,申公豹的頭漸變成豹頭。
負責這個鏡頭的特效師,在屢次受到楊宇打擊後,辭職換了一家公司。
結果沒想到,《哪吒》又找到了這家公司。
最後,申公豹的特效工作還是落到他身上。
在餃子看來,《哪吒》依舊不完美。
比如,哪吒和敖丙牽手的鏡頭。
他想到的效果是,在那一瞬間,星辰退散,宇宙坍縮,哪吒和敖丙踏空遨遊,看遍滄海桑田。
但在前後磨了5個月,燒光經費後,只能作罷。
兵荒馬亂之後,《哪吒》還是降世了。
解構了經典神話故事,注入抵抗偏見的新時代內核後。
《哪吒》,完成了自己的反抗。
楊宇的反抗在哪裡?
可能在那倔強的3年8個月;
可能在拒絕來自皮克斯的邀請
可能在十分龜毛的死摳一個特效鏡頭。
我們不搞成敗論。
但以上的種種,都可能在楊宇失敗後,成為嘲笑者口中的依據。
「你看,我就說吧,像這麼搞不失敗還得了。」
真正仔細回看這沒一個腳印,你會發現,這哥們到今天這一步,不無道理。
動畫短片,不是沒有。
但通常都只是一個個片段故事。
像《大西瓜》這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脈絡,並且有強烈表達野心的,不多。
辭職做動漫的,也不是沒有。
但能堅持3年,高度自律的自學,不在乎耳旁音的,不多。
有一定才華的,也不是沒有。
但拒絕皮克斯,堅持以自己心中的想法為主導的,能有幾個?
楊宇,今年快40了。
下一部還會不會像《哪吒》一樣爆,誰都不知道。
但我們知道的是,
楊宇,和他的《哪吒》,將被記住。
商務:fay1786(說明來意)
微信搜索:qieshuweixin
就可以加茄叔為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