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大家都很熟悉,近些年的發展模式頻頻成為商業圈的熱議話題,創新型的零售模式、24小時書店、深夜食堂、還把超市開到了書店。而這個走在行業前端的創新領袖,卻在不久前宣布開業20年的第一家誠品書店敦南店將在2020年5月31正式謝幕。
雖然面臨著關閉,但誠品依然沒有閒著,據新華社報道,敦南店正在開展「熄燈倒數」活動,他們在入口處用3000本圖書搭建了一個倒數裝置「時光之冊」。在樓梯上方,垂掛著另外一各彩虹顏色的裝置「光譜漫遊」,用紙片剪成的從1989年到2020年的年份數字。另外還有「老物市集」「嗎啡老物展」「再見,一卡皮箱」等戶外展賣活動。雖然敦南店要關閉了,但是人們在不舍的同時也更加期待它的下一個接力者。
誠品只能算是書業界的一個典型代表,其實近些年在傳統商業陸續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更多的身影,有像新華書店這樣帶著歷史印記的老前輩,也有像言幾又一樣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後起之秀,還有一些小眾的書店等等,他們都在不斷變化著,這真的是一條讓他們繼續存在的必經之路嗎?許多人都還在探索。這一期我們搜集了一些書店,看看現階段這些書店都是什麼樣子的?
一、深圳丨前檐新型書店綜合體
前檐位於深圳深圳灣萬象城3樓,是一家面積為2475㎡的書店綜合體。以書店為焦點,周圍不僅分布了活動區域、咖啡吧、茶室,還引入了珠寶店、眼鏡店、茶具店和一家中藥店。設計師用了一面長夯土牆將書店與外面喧囂的世界隔離,周圍的店鋪使用了相同色調,相互協調,融為一體。不僅如此,空間內還安裝了五件契合設計理念的定製原創藝術品。每件藝術品都有一個與空間形態及理念相匹配的主題。前檐是一個邂逅智慧源泉、發現自我的空間。設計師希望人們在這裡可以靜下心審視自己,體驗一個全新的世界。
二、北京丨全民暢讀
全民暢讀書店郎園park店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附近,這裡原本是一個四合院落古玩市場,隨著北京城市更新的策略的改變,騰退後的古玩市場如同很多老舊的城市空間面臨新的升級與和發展。通過改造其中一座完整的院落來形成一個新型的閱讀場景,使得空間體驗超越傳統意義上的書店,而是一個集合城市文化客廳與新零售的這種理念的場所。在國內興起了大量的書店的建設高潮情況下,全民暢讀探討如何走出傳統書店的困境, 讓特色鮮明的空間設計融入形式多樣的文化業態,孵化新的消費模式,打造了一個閱讀綜合體的概念。
三、西安丨灃東阿房書城
阿房書城位於十三朝古都西安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因毗鄰阿房宮前殿遺址而得名。曾經的秦朝行政中心,如今則居於大西安發展藍圖的C位。作為西咸新區首家大型文化綜合體,阿房書城選址灃東自貿新天地內,面積達3500平方米。項目超越狹義的書城概念而自帶圖書館的屬性,成為公共生活和城市文化的載體。1200平方米的兒童專區以未來系的科技感,將新世代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引向深遠的自由與未知。中庭與成人閱讀區將空間線索還原至歷史文脈中。設計沒有套用符號式的復古手法,代之以謙遜隱喻的整體氛圍營造,契合西安的城市內涵和探索精神。
四、秦皇島丨阿那亞單向空間書店
此間單向空間書店位於秦皇島阿那亞社區,一間面積為590平方米的海邊書店。由日本知名設計師青山周平設計完成,設計對於空間的想像,最初源於「孤獨」。當人們遠離城市的喧囂,獨自身處海邊,面對自己,孤獨感瞬間被成倍放大了。與傳統書店不同的是,設計師企圖創造一個以人為單元的互動空間。阿那亞單向空間書店的設計,不止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場域和氛圍。將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分解、並置在同一場域,讓每一個讀者與自我、與他人共享一個界限模糊的思考空間,產生情感共鳴。這是一種對閱讀空間新的探索,也是在快節奏的時代里對於思考和交流的重新認識。
五、上海丨朵雲書院
朵雲書院旗艦店是個小型的空中文化綜合體,它由七個功能區組成,涵蓋書店,演講,展覽,咖啡,甜品和簡餐等不同功能。總共2200平米,共有60000冊書籍和2000種文創用品。239米高處的旗艦店是目前全世界絕對高度最高的商業運營書店。在上海之巔的上海中心52層的書店,意味著52上海,C-café52米長的吧檯也是52上海。上海中心是上海這個大都市裡的垂直城市,朵雲書院就是上海中心這個垂直城市裡的微型城市。朵雲書店旗艦店無疑是一種英雄主義,洞悉了生活真相,仍然熱愛生活。
六、揚州丨新華書店
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歷史的揚州曾經一度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成立於1949年1月28日的國慶路新華書店是揚州的第一家新華書店,它的前身是原民國時期「建國書店」,解放後被接管。經歷70年發展,承載了幾代人回憶的國慶路新華書店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破敗,經營面積越來越小,部分門面租賃給服裝店,曾經是揚州人的精神家園的書店開始被人遺忘。設計師接受委託將揚州古城區里的這一間新華書店及其輔房改成了一個藏著書店、民宿、展覽、會議、茶室的寶藏盒子。
七、江蘇丨未來書店
未來書店位於江蘇常熟古里,一個江南水鄉,它藏在一片水鎮民居之中,它的鄰居就是有兩百年歷史的鐵琴銅劍樓,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一。特殊的場所一下融合了記憶中那些模糊的空間經驗:城南,舊屋,秦狀元巷裡的小時候。這些成為設計中最重要的類比物。未來書店關注的是從未定、隱藏、短暫出發所捕捉出的意向,但它是那麼確定、清晰、壯觀,以至於必須用文字去澄清它微小的出發點。它的竣工不是完結。在未定的框架中,無數可能亟待發生。
八、北京丨春風習習讀書會
春風習習前門店
春風習習三里屯店
早前火爆朋友圈的春風習習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陸續在前門和三里屯開了兩家店,而且老闆娘劉若英也親自打call,兩家店雖然看上去風格不同,一家是由河邊的傳統民宅改造而成,隱藏在老北京的胡同內;而另一家則位於年輕人彙集的繁華地段,由另一個書屋升級改造而成。雖如此,但這兩間書店都是繁華都市裡的世外桃源!
九、廈門丨言幾又
言幾又以「設計力」為核心價值理念,秉承「連鎖不復刻」的運營理念,用先鋒設計精神和美學來改變傳統書店的氛圍,成為書店領域的商業創新代表。設計師以對海島城市廈門的形象關聯為原點展開空間設想,將「城市島嶼」的概念植入空間,打造了一座融合於廈門的創新型閱讀主題生活場所。最終形成了主書區、收銀區、文創產品區、兒童區、咖啡區的動態場景組合,主視覺延續了黑金色調的整體藝術感,設計圍繞「島嶼」的概念進行延伸,為每一個主題空間植入中心造型設計,串聯起不同的場景體驗。
十、石家莊丨Fly Page新華書店
此間新華書店位於河北石家莊,作為國民書店品牌,客方希望設計能幫助大眾及本地消費者完成對品牌的重新認知,以從市面上脫穎而出,從而為當下一代的閱讀與消費群體,打造城市精神生活的美好棲息地。為其設計師打造一個書與咖啡生活的混合體。故事要從中國第一古橋「趙州橋」說起,作為石家莊乃至河北的文化符號,「橋」體現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底蘊,同時,「橋」作為一種表征「溝通和連接」的交通空間,與書店空間的場所精神不謀而合。設計師也從這個靈感出發,將「橋」的概念進行多元衍生。
看過這麼多書店,哪種風格是你的最愛呢?你常去的書店現在還在嗎?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留言跟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