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高齡孕婦產女,問過成年子女意見嗎?父母親手挖親子關係鴻溝

2019-10-27     蔓德育兒

"孩子是老天賜給我們老兩口的,既然來了我們就會好好照顧她,我打從心底里高興。"

這是山東一位在產房門前守候,獲知母女平安的寶爸黃先生說的話。

與眾不同的是,這位爸爸已經68歲的高齡,而他守候的妻子,也就是那位產婦,如今也已67歲,是高齡高危產婦,不久前生下女兒,都在ICU。據悉,夫妻倆已有一雙兒女,都超過30歲。

從很多相關報道中,看出兩位老人家的子女藏得很深,沒有相關採訪。

但媽媽生孩子住進ICU,為什麼他們不像自己父親黃先生那樣,焦急地等在產房門口?

雖然我們不應該以主觀的視角揣度人心,但客觀事實總是不斷提醒世人要清醒清醒。

有孩子的時候,作為高齡群體,有沒有認真問過老大的意見?

既然是高齡孕婦,孩子多半已經成年,就像田女士的兒女,年逾三十,他們早就具備了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你們兩個老人家生下一個或許比他們子女年紀還小的妹妹,他們應該歡欣鼓舞嗎?成年的孩子,對你們給他們帶來的家庭新成員,聯繫不起血親的情感,讓整個家庭陷入混亂。而這種親子關係之間的鴻溝,是由老去的父母,親手挖出來的,令人唏噓。

為什麼年齡超過太多,大孩子對二胎就無法產生足夠的連結?

第一,年齡差距太大造成認知鴻溝

說他們是大寶,只是為了區分二胎,實際上這都是正當年的成年人,他們已經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創造價值。

經過多年的沉澱,他們退去了稚氣,可以理性地看待世界,也正是因為如此,韓寒才在《後會無期》中寫過"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這樣的話,並深入人心。

大孩子下班回到家,疲憊還沒有散去,拿起手機或者小說放空一下自己。

他的弟弟妹妹,像兒子女兒一樣,爬到他們的身上撒嬌,非要纏著他們讀白雪公主。

雙方在認知上,無法達成一致,幼兒需要更精心的照料,但憑什麼把這種事全都扔給大寶?

第二,大寶要不要承擔撫養責任?

試想一下,成年的孩子每天都要忙於工作,不停奮鬥,希望能讓自己的小家,乃至父母過得好一點。

這個時候,父母給他打電話,讓他下班給3歲的的妹妹買兩罐奶粉,一袋尿不濕。

或許原本還單身的大寶,買足了養孩子的物料,又有誰願意接觸一個還沒結婚,就帶著拖油瓶的單身青年?

況且,養孩子的成本很高,生活用品、玩具、甚至以後的補課費,學費等。

要知道,隨便補課都是6000一個月往上,作為60多歲的老人,你們已經很難從事生產,創造足夠的價值了,這些錢,你們要從哪裡來?

你的大寶們,又為什麼要承擔這份責任?只要想想就會覺得巨大的壓力,他們又怎麼去喜歡父母留下的二胎呢?

第三,誰來養老?

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越來越完善,但養老終歸還是家庭自己的問題,需要承擔。作為已經進入老年的夫妻,無法產生收益的情況下,養老可能已經緊緊巴巴了,說不定還需要大寶來貼補。

這個時候,"養兒防老"倒是一個很正確的概念,可是在垂垂老矣時,又生個幼兒,指望他們養老嗎?本就不充足的養老資源,還要分給同樣無法產生價值的孩子身上,這個家要怎麼撐下去?

第四,財產要怎麼分配?

還是那個問題,人始終是要離開人間的,只不過老人的倒計時更接近終點一些。

那麼一旦發生了無法預計的事情,財產繼承就成了問題。

雖然說一般人家不會有巨額財富,但是原本全都屬於自己的,突然間冒出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可能要分走一大部分。

這感覺就像不勞而獲,總歸令人不舒服。想想看,養老要靠大寶,甚至還要撫養弟妹,在這種前提下,大寶二寶要怎麼在心靈上產生連結?

以上種種,只不過是高齡產子之後,和家中大寶可能會產生矛盾的幾個方面,生活是更複雜的,矛盾只會更多。

所以,老人給大寶生的到底是弟弟妹妹,還是給他們準備的"子女",真的很難說。

要知道,不是不能高齡產子,很多明星都是老來得子,比如王剛,50多歲還生了兒子。但他們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就算自己不工作,也不會讓孩子在物質上遇到困難,也不會給其他的子女添麻煩。

你會支持高齡生育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AJXC24BMH2_cNUgM7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