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上學不是唯一出路,而我們卻一定要上學!(建議收藏)

2019-12-26   美術寶1對1

人各有各的選擇,讀書是「成功」可能最高的一個選擇。


【風險論】


創業投行股票等等要承擔的風險遠高於讀書。同樣是失敗,創業失敗你有可能身無分文無家可歸,讀書失敗你基本不會有生命危險,最多考的不好,卷子上一個不及格臉上一個嘴巴印。


如果是高考估計會嚴重點,但其風險絕不可與創業投資的風險同日而語。


【知識有用】


任何一種成功都是知識的成功。不要以為比爾蓋茨退學了搞軟體就是蔑視傳統教育的實例,其一人家是被哈佛錄取的,其二人家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的積累。


而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可以幹什麼,所以應試教育只好先慢慢鍛鍊你的學習能力、抗壓力、記憶力等等,為你日後嘗試種種可能性做準備,也為你日後遇到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之時,學習時不會太過吃力,也能將不同科目融會貫通,這一點文科不必說,高技術產業更是如此,生物、物理天文等都是需要深厚基礎的。


再者說,人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有過人成就的人必定已經精通某些方面,或是專業知識,或是人情往來,讀書不過是其中一種,也是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種。


大廈將起,沒有一層層的積累,談何「手可摘星辰」?

【公平論】

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是相對而言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利用好,足可以改變人生。


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拼的是分數,這時候無論你掌握多少資源、處於多高的位子、有多好的容貌,分數不會因為這些外部因素而改變。


你的分數直接決定你是名牌大學還是普通院校。決定你將會站在一個什麼樣的平台上與他人競爭。這就是你日後的起跳板,四兩撥千斤。


很多人會說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但是就中國現狀來看,你覺得除了比分數,你還能比什麼?


你掌握的資源不如別人,他們可以找私人教練,可以滑雪攀岩衝浪,你則囿於資源的匱乏,找個靠譜的提琴老師都非常困難,這個時候難道你要和他們去拼資源?


以前總是覺得應試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差太多,但是後來發現,別的方面差的更多。


以前總是覺得只讀書不談興趣愛好真是應試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反倒會讓人格豐滿起來。但是後來發現,素質教育才是一劑迷魂湯,在沒有資源的前提下,素質教育是開展不起來的。


所以現在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應試教育,即便與人相比稍顯不足,但是站在大學的平台上,仍有迴旋餘地,仍可扳回一局。


你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好事,只要好好學習,只要分數過關,別人不會在意你的家境、地位、外貌等等,就可以讓你和真正與你有巨大差距的人同等交流,在這裡你將慢慢發現自身不足,也將感受自身的美好,這個平台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為什麼上學不是唯一出路,而我們卻一定要上學?


因為真真是再也沒有這樣的好事了。


讀書就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