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就那麼幾年,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想好好陪伴孩子。但是,隨著他們日益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很多時候並不融洽。
為了功課、作業、成績彼此爭吵,為了看電視的時間爭論不休……這是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連續劇「。
但,有這麼一對父女,卻打破了這樣的魔咒,彼此溫暖相伴。
愛麗斯出生在單親家庭,與身為圖書管理員的父親一起生活。在愛麗斯9歲的時候,父親做了一個決定: 每天晚上大聲為她讀書。
1天,10天,100天,1000天……時間一天一天流逝,愛麗斯的爸爸,卻一直在為女兒讀書。雖然,中間也遇到了各種困難、挑戰,但他一直堅持著。
直到愛麗斯上大學,父女倆一起共讀了9年,共計3218天!
這3000多個夜晚的共讀,讓愛麗斯的生命,擁有了比一般孩子更豐富的體驗,更讓她體會到了綿綿不絕的父愛。
「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是送給孩子的好禮物」,愛麗斯爸爸的這句話,道出了親子關係狀態。
很多父母一邊喊「忙」,一邊抱怨孩子不聰明、難管教。其實有一種可以同時兼顧工作與孩子的方法,那就是陪孩子閱讀。閱讀是一種潤物無聲式的教育,它比絮絮叨叨的說教輕鬆得多、有效得多。掌握了這點,父母教育起孩子來,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閱讀能營造出高質量的學習環境
科學家們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實驗,從而得出一個推斷,智力的發展和遺傳有關,但環境的影響可以優化遺傳基因的不足。
其實人類也是這樣的,長期置身於高質量的學習環境中的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智力一定會比其他人高。這一現象在孩子成年之前尤為突出。
怎樣才能營造這種高質量的學習環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讀書。
有一項調查發現,相對於只閱讀課本的孩子,那些經常看課外書籍的青少年,雖然他們在學校的成績並不突出,但想像力和創造力卻是非常強的。而且由於經常閱讀課外書籍,他們了解的事情也會相對多一點,在以後的各項發展中,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會比那些死讀課本的孩子高一些。
由此可見,閱讀對孩子的智力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可以讓腦障兒變得聰明起來。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的多曼博士,他在研究中就遇到了一個叫湯米的兒童。湯米是嚴重的腦障兒。不過,他的母親沒有因為他是腦障兒而放棄他,而是在他三歲半的時候就教他念書。不久,湯米的閱讀能力竟然增加了。到了六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夠閱讀六年級的書籍了。
腦障兒如果從小讀書,也能變聰明,這激起了多曼博士的研究熱情。他想看看正常兒如果進行早期閱讀會是什麼樣子。經過長期研究,他發現:
幼兒從兩歲起就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幼兒都是很喜歡讀書的,也是具有無限學習欲的;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也可以像玩遊戲一樣快樂;
讀書是可以促進腦神經發育的,是能夠開發智力的。
為什麼閱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好處?
我們先從孩子早期的閱讀和智力的發展關係來看吧。
首先,閱讀能夠滿足孩子智力快速發展的需求。
日本學術界曾有研究表明:
0~6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處於高速發育期,其智力的發展可以占到一生的80%;
而6~17歲的孩子則只占20%。
因此,孩子在六歲之前,他們智力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而這段時期,是孩子大腦各區域神經細胞發育的最佳時期,比如聽覺、語言、運動等能力都會基本發育完善。
在這段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時間,注意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使其通過一些圖文並茂的視覺材料、變化多端的閱讀形式,以及豐富多彩的知識,給孩子的大腦帶來一定的刺激。
其次,閱讀還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我們知道,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敏感期。他們從咿呀學語開始,到可以比較自如地運用語言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是在入學以前就完成的。在這個重要時期,孩子的大腦如果能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就能建立起一種穩定的大腦結構,並使語言能力得到極大的促進。
而早期閱讀就是對孩子大腦進行全面刺激的手段,是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絕佳方法。
另外,閱讀還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孩子在六歲之前,對外部世界抱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陌生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探索的激情。所以在孩子這段學習的黃金時間裡,父母即使再忙碌,也要儘量引導孩子進行早期的閱讀。
可以這麼說,閱讀就像空氣、陽光、食物、朋友一樣,能讓孩子受益一生。然而,很多年輕的父母們卻認為這時的孩子還小,連字都沒有認全,怎麼能閱讀呢?再加上忙於工作,也就錯過了孩子閱讀的最佳時機。
最後,閱讀還能夠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
人類的潛在能力具有特殊的規律: 年齡越小,潛能越容易被開發出來;年齡越大,潛能越容易消失。所以 在孩子有能力閱讀文字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陪孩子閱讀來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和想像力。
因為孩子在文字閱讀時,他們的想像空間是要遠遠大於圖片閱讀的。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智力發展特點後,就可以幫助孩子明確閱讀與智力的關係,從而認清孩子的閱讀慾望,對他們採取相應的閱讀教育措施。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
閱讀都能讓孩子變得更善於思考
那是不是說六歲以後,孩子的智力發展高峰期就過了,閱讀就不起作用了呢?其實也不是的,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些早期沒有接受過閱讀訓練的孩子,最後在接受了閱讀訓練後,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就會比之前強很多。
有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儲存器,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可以擴大大腦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掌握的詞彙量和信息量。書籍里的一些優美句子,一些實用的生活事例,都會被我們很好地儲存下來,當需要使用這些信息時,它們自然而然就從腦海里湧現出來。
一些學校的老師應該也有同感,那些閱讀了大量書籍的孩子,當老師向他們提問時,他們通常能積極地舉手發言,並且能夠主動思考問題,有時還會發散思維地提出一些疑問。腦子越用越活,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學校那些作文寫得好的同學,大多也都是喜歡閱讀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家長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曾說:
「閱讀可以使孩子擺脫不良狀況,而且,閱讀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困難』孩子閱讀的東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也就越積極。」
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曾說道:
「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大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 誰不閱讀,誰就不善於思考。」
意思是說,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哪個年齡段,閱讀都能讓他們變得更聰明,能讓他們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變得更強。自然,閱讀所帶來的強大的自主性和想像空間,在刺激腦部神經,開發腦力心智的同時,還能為他們開啟一扇認識世界的心靈之窗。
閱讀如此重要,忙碌的父母們在擔憂孩子反應遲鈍、表達不清楚等種種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因為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早期閱讀,而錯過了他們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機?
本文由王崧舟老師推薦,選自「親近母語」,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事關讀書大事!教育部等8部門發文,書記、校長要親自抓
閱讀的五個層次,認識當下的世界與自己
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老師轉給學生和家長)
北京市十一學校特級教師王春易:「學以致用」是教師閱讀的真諦
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陪伴、閱讀和習慣
讓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這些方法用起來!
胡春華:閱讀點亮未來 自主賦能成長
校長如何激活學校的活力?閱讀經典要有鷹眼和虎氣!
俞敏洪:閱讀的經驗與訣竅
馬未都:讀書只有當時苦,日後才能甜!徐賁:閱讀有五個層次,多數人停留在前三層
孩子不愛讀書,真愁人!快速閱讀「降龍」18招,育出善讀「書痴」
班主任: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製造短命高分!附1-12年級書單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